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日系品牌開啟電動化保衛戰 “油電同價”玩出新花樣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5-31 22:31:32

每經記者 董天意 裴健如    每經編輯 孫 磊    

“這款超混電驅奇駿是我們剛上的新車,店里暫時還沒有試駕車,現在還是預訂狀態。”日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北京地區某東風日產4S店時,店內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果現在訂車的話,會有全套裝潢贈送,但沒有現金優惠。從訂車到交付可能需要等待一個月的時間,目前訂單挺多的。”

記者在店的近半小時內,有四、五位顧客進店看車,均對超混電驅奇駿車型頗感興趣。“這是奇駿車型第一次推出超混電驅版本,關注這款車的客戶比較多,我們也都很看好。”上述東風日產4S店內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

5月22日,東風日產超混電驅奇駿正式上市,共推出兩款車型,其中超混雙電機四驅至尊版19.99萬元,超混雙電機四驅豪華版18.99萬元。與燃油版幾近相同的價格,令超混電驅奇駿頗受業內關注。

實際上,近期受關注的日系新車不止是超混電驅奇駿。在該車上市之前,一汽豐田新卡羅拉于5月21日上市,售價區間為11.68萬~15.58萬元,提供1.2T、1.5L汽油動力與1.8L智能電混雙擎三種動力版本,共9款車型,其搭載的第五代智能電混雙擎THS Ⅱ、T-Pilot智能駕駛輔助系統、Toyota Connect智能互聯等配置成為核心賣點。

每經記者裴健如攝

廣汽本田全新雅閣則于5月20日上市,新車涵蓋兩大動力類型共7個版本,其中e:PHEV強電智混車型售價為22.58萬~25.88萬元。該車是本田首款搭載e:PHEV插電式混動系統的轎車。

雅閣、卡羅拉、奇駿等車型,一直以來都是所屬企業的主力車型和銷量擔當。如今,在這些車型中首次推出強電智混、智能電混、超混電驅等版本,足見日系合資車企在新能源賽道奮起直追的決心。

“從這些車型的上市可以看出,日系合資企業正在新能源領域加大投入,且產能也在大幅擴張,這對日系合資車企而言意義重大。隨著產能的逐步釋放和電動化產品的跟進,企業的電動化轉型也在逐步加速。”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

4S店清庫迎新車

“我們店里全新雅閣e:PHEV強電智混車型的試駕車要到6月才能有,5月27日和28日兩天,店內會有針對全新雅閣的優惠促銷,但不是現金優惠。”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致電北京地區某廣汽本田4S店時,店內工作人員如此對記者說。

據上述廣汽本田4S店內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其所在店內老款雅閣車型優惠力度較大,比如指導價為21.98萬元的2022款雅閣銳·混動2.0L銳領版車型,目前的綜合優惠在4.5萬元左右。“如果您到店來,還能繼續談。”該廣汽本田4S店的工作人員表示。

與上述4S店情況不同,北京地區某一汽豐田4S店為了迎接新卡羅拉車型,早已對老款車型完成了清庫。“我們店里現在已經沒有老款卡羅拉在賣了,但新卡羅拉雙擎版本暫時沒有試駕車,可能還要等一段時間。”該一汽豐田4S店工作人員說。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上述東風日產4S店內。“前段時間老款奇駿車型的優惠力度比較大,現在已經基本上清庫完畢了。現在來看車的客戶,基本都是奔著超混電驅奇駿這款新車來的。”上述東風日產4S店內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盡管新產品帶來的效應可期,但也有經銷商認為產品上量仍需時日。一位日系合資品牌經銷商向記者透露,在其經營門店內,某日系合資純電動車的銷售情況一般,至今仍未上量。在這樣的背景下,對新能源產品,雖然廠家對經銷商端仍會有銷售kpi(關鍵績效指標),但普遍都比較低。

“廠家推出新能源車也是為了滿足用戶需求,之后的銷售情況就要看產品是不是完全匹配了用戶需求,價格和口碑都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上述日系合資品牌經銷商認為,部分日系合資產品銷售未見起色,可能就是因為產品與用戶需求不能完全匹配。但該經銷商仍舊看好日系合資新能源車的前景。

日系品牌“全面應戰”

“汽車廠商認為的‘好’,不一定是消費者認為的‘好’,所以我們要直面逆風題,再不能以‘我以為’來定義產品,而應當用‘你覺得’來回應市場。”正如東風日產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的劉新宇所言,面對中國電動車市場的激烈競爭,日系合資品牌也在深刻思考——如何在電動化時代開疆拓土。

當前日系車在中國市場遭遇競爭壓力。乘聯會數據顯示,4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量約61萬輛,同比增長35%,環比增長12%。在此背景下,日系品牌的零售份額卻同比下降5.7個百分點。在今年4月的廠商零售銷量榜前十位中,4家日系合資品牌排名靠后,東風本田更是跌出前十榜單之外。

與之對應的是,4月國內新能源車市場零售52.7萬輛,同比增長85.6%;今年以來累計零售184.3萬輛,同比增長36.0%。其中,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已達到56.5%,而主流合資品牌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4.4%。

更為關鍵的是,借助新能源汽車技術層面的優勢,以比亞迪為代表的自主品牌正在不斷侵蝕合資品牌的傳統強勢市場。例如今年1月,國內轎車銷量排行榜(乘聯會數據)前三位為上汽大眾新朗逸、東風日產軒逸和一汽-大眾速騰,而在比亞迪推出2023款秦PLUS DM-i冠軍版后的2月,新朗逸和速騰的銷量已分別滑落至第五和第七位。

隨著“油電同價”逐漸成為用戶消費認知的錨點,相似的情形也發生在其他細分市場。面對主銷陣地的接連“丟失”,擺在日系合資品牌面前的問題也逐漸明朗,即需要重新引導國內消費者的價值預期,以更“接地氣”的方式,在產品和技術路線上“討好”中國市場。

日系合資品牌走出的第一步,是采取“跟隨”策略。

一方面,以犧牲部分品牌溢價的方式,在市場策略上緊跟“油電同價”。如,超混電驅奇駿在價格上與其燃油版車型完全重疊,其18.99萬元的起售價已與比亞迪宋PLUS DM-i、哈弗梟龍MAX等自主品牌不相上下;全新雅閣則“拋棄”HEV技術路線,轉向以基本相同的價格提供成本更高的PHEV車型,從而跟上當前市場發展趨勢。

另一方面,在產品策略上,日系合資品牌新品也是“有的放矢”,直擊當前市場痛點。如超混電驅奇駿全系搭載雙電機四驅系統,并著重強調第二代ePOWER技術“無補能焦慮”“100%電驅”等特性;同樣,新卡羅拉搭載的豐田第五代THS混動系統,提升了燃油經濟性的同時,也有意突出其“無需外插充電”“沒有純電焦慮”“無懼極寒極熱”等特點。

有觀點認為,從對“電動化轉型”持有懷疑,到對中國車企的反攻保持謹慎,再到現如今的“全面應戰”,日系合資品牌已對中國市場“擺正心態”,接下來的競爭將更為直接與白熱化。

產能、智能加速“補齊”

如今的日系合資品牌對電動化轉型已不再遲疑。尤其是今年以來,日系合資車企更是集體“開卷”,一汽豐田、長安馬自達、東風日產、廣汽本田等或上市新品或更新戰略。

例如,新卡羅拉上市之前,在今年4月舉行的2023上海車展中,一汽豐田攜豐田全球首款純電轎車bZ3、新卡羅拉、第五代智能電混雙擎、T-Pilot智能駕駛輔助及Toyota Space智能座艙等集中亮相,展示其向新能源化、智能化及高端化變革的決心。

在新卡羅拉上市發布會上,一汽豐田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董修惠表示,今天的汽車行業百花齊放,用戶場景千姿百態,新變革在驅動企業不斷創新創造,一汽豐田要用進化對抗內卷。

按照規劃,繼bZ4X和bZ3之后,一汽豐田還將陸續推出純電跨界轎車和純電中大型SUV,逐步完善電動化戰略布局。去年年底,一汽豐田新能源工廠正式落成,搭載了豐田最新的BEV平臺,主攻新能源領域,具備共線生產轎車、SUV、MPV等車型的能力,年產能為20萬輛。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31日,一汽豐田新能源汽車產量較去年同比增長超過80%。

此前,董修惠曾表示,一汽豐田銷售公司內部已經把傳統車和新能源車的營銷核心業務進行了分離。從今年年初開始,一汽豐田已搭建起一支比較專業的新能源營銷團隊,可以覆蓋70%的新能源營銷業務需求。此外,一汽豐田今年還優選了260家經銷店,重點拓展新能源業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廣汽本田方面,其全新電動車工廠有望于2024年投產,該工廠占地面積為40萬平方米,建成后年產能約12萬輛,總投資金額為34.9億元。按照規劃,至2025年,廣汽本田將會以每年一款新車的節奏持續投產e:NP系列的純電動車型。

“我們選擇在支柱車型雅閣上搭載e:PHEV,不僅意味著雅閣接下來會進入新能源車領域,其還包含著戰略層面的考量。”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兼廣汽本田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森山克英表示,隨著全新雅閣e:PHEV等車型的上市,廣汽本田的混合動力矩陣中將有6款車型,第二款全新純電車型也將于明年年初發布,這意味著廣汽本田接下來將在新能源領域全面發力,而e:HEV和e:PHEV技術則是關鍵立足點。

東風日產則計劃未來5年,在日產、啟辰、英菲尼迪三個品牌上投放超過20款新車,覆蓋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型。到2025年,東風日產將在9款車型中,部署包括Zero Emission純電和ePOWER混動在內的電驅化技術,使電氣化車型銷量占比達到40%。

雖然攻勢猛烈,但崔東樹認為,日系合資車企在新能源轉型領域仍有難題待解。

“在自主品牌強勢崛起的大趨勢下,日系合資車企的轉型仍需要提升速度,并且不斷壯大和完善產業鏈,同時加強本土化研發,否則即使‘腦子快了身子也跟不上’。”崔東樹說。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裴健如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新能源 電動化 品牌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