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08 22:16:18
每經記者 胥帥 每經編輯 楊夏
2023年,光伏行業“上市潮”來勢洶洶。
近日,高景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景太陽能)向深交所遞交招股書,公司擬在創業板掛牌上市,保薦機構為中金公司。
高景太陽能的實際控制人徐志群曾是晶科能源(SH688223,股價11.67元,市值1167億元)副總裁,其1994年出生的兒子徐自寒是另外一個實際控制人。
作為主攻硅片環節的企業,高景太陽能的下游客戶集中在電池片環節。《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公司的長單客戶涉及2023年備受關注的光伏“新兵”——和光同程。和光同程的兩名主要股東在國內光伏領域也有同名者。需要注意的是,從2023年3月到2025年12月,高景太陽能與其合同約定的硅片供貨數量分別為1億片、10億片、25億片。特別是2025年約定供貨量,遠遠高于高景太陽能的其他客戶。
父子兩人為實際控制人
高景太陽能收入主要由銷售商品及提供服務兩類構成,其中銷售單晶硅片產品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2020~2022年,高景太陽能的營收分別為8.91萬元、24.91億元和175.70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13萬元、1.08億元和18.21億元。2022年高景太陽能單晶硅片營收占比達88.93%。
2022年,高景太陽能前五大客戶分別為通威股份(SH600438,股價31.36元,市值1412億元)、愛旭股份(SH600732,股價37.19元,市值485.93億元)、潤陽股份、鈞達股份(SZ002865,股價120.01元,市值238.60億元)和中潤光能。2020~2022年,高景太陽能向前五大客戶合計銷售收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00%、87.50%和76.49%,占比相對較高。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高景太陽能實際控制人為徐志群與徐自寒,二人為父子。徐志群曾擔任晶科能源副總裁兼晶圓事業部總經理。如今,晶科能源已是千億市值的光伏企業,目前也在做光伏產業鏈的垂直一體化。其子徐自寒1994年出生,曾在2020年8月至2022年11月任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經理,從2020年12月開始,他先后任高景有限監事、董事;他2022年的薪酬僅為4.52萬元。
高景太陽能的主營業務為光伏單晶硅棒、單晶硅片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182mm、210mm等大尺寸單晶硅棒和單晶硅片。公司表示力爭實現100GW以上大尺寸單晶硅棒的產能布局,躋身行業龍頭地位。目前,高景太陽能下設珠海金灣單晶硅片、青海西寧單晶硅棒、四川宜賓單晶硅棒及單晶硅片三大生產基地。
和光同程成為重要客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高景太陽能披露了與國內電池片企業簽訂的硅片長期供貨協議。這些電池片企業包括通威、億晶光電(SH600537,股價6.38元,市值76.10億元)、正泰新能源、阿特斯等光伏“老熟人”,但也不缺“新兵”。
2023年3月30日,高景太陽能與和光同程光伏科技(宜賓)有限公司簽訂3年合同,從2023年3月到2025年12月,合同約定的硅片供貨數量分別為1億片、10億片、25億片。特別是2025年約定供貨量,遠遠高于高景太陽能的其他客戶。到2025年,高景太陽能對主要客戶的硅片供貨量合計97.7億元,和光同程光伏科技(宜賓)有限公司就要占到26%。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發布的《2020~2021年中國光伏產業年度報告》,當前增長迅猛的182mm尺寸硅片轉換率約為7.53W/片。意味著和光同程光伏科技(宜賓)有限公司采購的25億硅片對應約為19GW。
作為四川本地的光伏“新兵”,和光同程光伏科技(宜賓)有限公司一直是行業內關注焦點。公司成立時間是2023年3月10日,由四川和光同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100%持股。
穿透四川和光同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權關系后,主要股東是敖志國和李松強。綜合公開資料,《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了敖志國和李松強在光伏行業領域的同名者。
根據通威集團官微,2023年3月2日,通威光伏商務部副總經理敖志國曾出席在成都舉行的中國新能源電力發展論壇暨第七屆新能源電站設計、工程與設備選型研討會。香港大學中國商業學院曾在2019年8月7日發布了校友專訪,敖志國在2014年2月加入通威太陽能,曾是營銷總監。3月14日,通威太陽能(鹽城)有限公司25GW光伏組件項目,該公司工程部部長李松強還曾介紹了項目進展;從公開資料可見,他還擔任過通威太陽能合肥公司廠務部副部長。
有意思的是,高景太陽能在宜賓的租用地址是敘州區高場鎮高新技術社區金潤產業園72棟。公司子公司四川高景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經營地位于金潤產業園72棟1樓12號,生產單晶硅棒及單晶硅片。敘州區高場鎮高新技術社區金潤產業園72棟同樣是四川和光同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業登記住所。實際上,高景太陽能此次IPO募資的主要建設地就在宜賓。高景太陽能擬募資50億元,將用于宜賓25GW單晶硅棒及5GW單晶硅片生產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