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13 22:20:26
每經評論員 杜恒峰
據媒體報道,近日,有十余家私募正式向證監會及基金業協會遞交舉報信,稱明汯公司及其從業人員,有組織、有預謀長期使用閱讀量極大的自媒體“馬甲”發表違規文章,煽動投資者情緒,誤導投資者判斷,提升自身銷售規模。
具體來看,一家名為“老私基”的微信公眾號通過大量文章吹捧明汯投資及其產品業績,比如“整體來說,明汯最強”“熟悉老私基的讀者也都會知道,老私基一直非常認可明汯”,等等;同時,該公眾號還有貶損競爭對手的嫌疑,比如“即使明汯在前面跌了一跤,機構1、機構2、機構3依然義無反顧地在同一個地方也跌上一跤”“機構4的情況,是需要再觀察一下的,如果最近的優異表現是市場環境帶來的,那未來是不可持續的,之前老私基提醒機構5持有人也是這個邏輯”。
無論是《反不正當競爭法》還是《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會員管理辦法》,都要求經營者不得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或者誤導性信息,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由于私募基金風險分類更高,投資者準入門檻也更高,其銷售行為的限制也更多,《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規定的禁止行為就包括公開推介或者變相公開推介,未設置特定對象確定程序的微信朋友圈等互聯網媒介等。
目前,舉報的機構直指該公眾號就是明汯員工在運營,不過這種猜測仍有待監管機構認定。如果確系明汯員工運營,其發布的內容仍將被列為職務行為,以“員工個人行為”為理由難以開脫,公司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如果不是明汯員工所為,那仍需要仔細扒開馬甲,尋找隱秘且實質的聯系,不給作祟者以脫責的機會;如果該賬戶確實為第三方獨立運營,那也涉及金融信息服務發布、投顧業務的許可問題,沒有牌照是不能對金融產品進行營銷服務的,該賬號仍然要面臨相應的限制乃至處罰。
作為首家規模破千億的量化私募機構,明汯一直被視為整個行業的標桿,其業績表現和經營的規范性,在相當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行業發展健康與否,甚至代表了整個量化私募行業的形象。隨著更多機構推出量化策略,加上量化策略本身的邊際收益遞減,量化私募在人才爭奪、資金募集等環節競爭越發激烈。但越是內卷的時候,也就越是頭部機構需要堅守合規底線的時候,在合規基礎上卷業績,既能獲得投資者的認可,也能獲得同行尊重。
專業謙遜是明汯經營理念的一部分,這種專業不應當只限于投資本身,謙遜也不應當只局限于面對市場之時,專業應當包括營銷、投資者教育等各個看似次要的環節,謙遜則應當包括對同行的尊重、對投資者的坦誠。雖然調查結果未出,但處于風暴眼的明汯心知肚明。沒有任何瓜葛,完全可以大大方方予以否認;若有關聯,藏著掖著只能延緩問題暴露的時間。與其較長時間被上述問題牽扯注意力,不如就此進行完整詳細的說明,和不規范的營銷行為說再見,扎牢規范展業的籬笆,集中資源和精力用于將來的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