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深圳、上海、成都…塔尖城市為何都瞄準文創?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20 02:53:28

對于“塔尖城市”而言,文創產業已然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發力點。

每經記者 石普寧    每經編輯 唐元    

回望過去的半個月,多個城市相繼迎來“文創盛事”,無論是第十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還是2023成都·歐洲文化季,亦或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這些“塔尖城市”無一不將新的經濟增長動能“瞄準”文化及相關領域。

無問西東,只問文創。而今,一場跨越千里的產業碰撞正在上海和成都兩座城市之間發生。

6月19日,由中共成都市委宣傳部主辦、成都市文化產業發展促進中心承辦,以“文創天府 榮耀未來”為主題的成都市文創業(數字文創)建圈強鏈招商引智(上海)推介會成功舉行。

會上,成都市投資促進局、建圈強鏈“3+4”區域園區、成都市廣播電視臺、成都傳媒集團以及全國文化創投基金聯盟、上海市文創知名企業進行專題推介,17個文創項目在會上正式簽約落地成都,總投資超60億元。

數據只是成果的參考指標之一,對于上海和成都這樣的“塔尖城市”而言,文創產業已然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發力點。

近年來,文創產業在給城市帶來源源不斷活力的同時,也呈現出一些新趨勢,新動向。從本次活動的亮點,以及近期的行業盛會等出發來看文創產業發展,又會有何啟示?

帶頭效應

一個細節是,此次推介會中,成都市“3+4”區域文創產業園區悉數出動,而這背后,反映了文化產業園區對于文創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帶頭效應。

正如業內人士指出,文化產業園區承擔著政策落地、項目孵化、咨詢服務等多種功能,其高質量發展有利于實現城市產業要素的有序集聚和城市空間的高效集約利用。

東郊記憶 圖片來源:東郊記憶官方微博

在文博會期間舉辦的“文化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論壇”上,文化和旅游部產業發展司司長繆沐陽指出,經過多年培育發展,我國逐步形成以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為龍頭,省市級文化產業園區為骨干,眾多小型特色文化產業園區為支點的園區發展體系。

值得關注的是,龍頭的引領示范效應十分突出。以上海為例,在3月28日文化和旅游部召開的全國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工作會議上,大創智創新示范園區入選第二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

數據顯示,已有超過4500家企業在大創智成長,其中上市企業15家,總營收突破3000億元。此外,還有超過17萬名知識工作者于此創業、工作、生活。

大創智創新發展示范區 圖片來源:大創智公眾號

截至目前,全國已有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34家。根據文化和旅游部相關規劃,到2025年,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將達到50家左右。

而從此次推介會來看,中傳華夏國際文旅發展集團擬聯合法國陽獅集團在成都青羊區打造中傳華夏成都文商旅集合產業園項目、上海嗶哩嗶哩科技有限公司擬在成都高新區建設嗶哩嗶哩內容安全中心西南總部等,無不著墨于優質文創企業和項目,以形成帶動效應。

自然,從龍頭到骨干,在成都文創產業實施建圈強鏈的過程中,文化產業園區需要吸收更多外界的“養分”以壯大自身。

頭號命題

談到文創,離不開“科技+”,作為文創產業近兩年來的風口,無論是元宇宙、區塊鏈也好,還是如今大熱的人工智能領域,數字化浪潮都已洶涌般“涌入”文創領域。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不久前才落幕的第十九屆文博會首次設立了“數字中國——AI時代的文化創新”主題展區,用于全方位展示我國數字文化產業最新技術、最新創意和成果,并重點組織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文化企業參展,推動數字技術全面賦能文化產業。

從現場來看,6大展廳的顯著特點之一,便是展現數字技術在文化產業領域的廣泛應用。圖片

文博會現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謝陶 攝(資料圖)

“科技”一詞,不只是記者早前在走訪之中看見、聽到的高頻詞,進一步來看,如何將科技驅動下的產品匹配到具體的應用場景,更是在場企業的“頭號命題”。

比如,文博會“東道主”代表企業絲路視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展現了將數字化場景搭建能力和交互式體驗打造能力應用到展覽展示項目的前沿實踐。

而回看參會成都企業帶來的產品:成都紅星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的“雨燕智宣”視頻全流程AI智能解決方案、成都影視硅谷國家超高清基地的大熊貓主題沉浸式交互體驗系統、四川墨拓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在VR領域的大空間自由移動技術……無一不強調產品的“科技賦能”。

“雨燕智宣”視頻全流程AI智能解決方案產品亮相文博會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謝陶 攝(資料圖)

事實上,從文博會展現出的“文化+科技”的趨勢看來,人們不必刻意去留意相關場景,因為目前落地的相關產品已經深入到日常生活當中——沉浸式展覽、沉浸式演藝,AIGC驅動下的繪畫、音樂、設計、視頻制作,各類虛擬主播、數字人……

換句話說,文化新業態催生的文化消費新模式正如雨后春筍一般顯現,而在當今人工智能的熱潮下,其想象空間正在一步步打開。

增長動能

文創產業園區作為文創產業的一個基本單元,為文創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觀察“樣本”。“文化+科技”作為最新的發展趨勢,為大眾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

而縱觀整個城市,文創產業也為城市的發展注入了更多“活力值”,成為經濟增長新的“動力源”。

數據顯示,從2012年到2021年,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從18071億元邁向“五萬億”大關,達52385億元。而具體到文創產業,上海和成都兩座城市去年的文創產業GDP占比都在10%以上,分別為13%與10.86%。

上海 圖片來源:新華社

“塔尖城市”如何邁向新的能級,經濟增長新動能十分關鍵。近年來,從文創產業發展被寫入各大城市政府工作報告來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具體來看,“文創+”成為城市發展的基本脈絡之一。“新型消費”“文旅融合”“數字經濟”“文化軟實力”等成了包括上海和成都在內的多個城市的重點發力方向。

不可置疑的是,不同城市文創產業涉及到的具體規劃也各有側重。比如,深圳從本地優勢產業出發,提出鞏固提升網絡與通信、智能終端、超高清視頻顯示、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等產業集群領先優勢。

上海則提出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持續打響“演藝大世界”、國際藝術品交易等文創品牌,推動網絡視聽產業升級,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設計之都。

觀眾在上海博物館的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上參觀 圖片來源:新華社

除了規劃外,我們也能從去年的文化企業營業收入中看出一些產業發展趨勢。

數據顯示,2022年,文化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實現營業收入43860億元,比上年增長5.3%,快于全部規模以上文化企業4.4個百分點。

其中,數字出版、娛樂用智能無人飛行器制造、互聯網文化娛樂平臺、增值電信文化服務和可穿戴智能文化設備制造等行業實現兩位數增長,分別為30.3%、21.6%、18.6%、16.9%和10.2%。

與此同時,結合今年以來的經濟工作重點來看,以消費為主導擴大內需也在一定程度上“投射”到文創領域。行業專家指出,與技術同行、與消費同頻,是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必由之路。

本文作者系天府文創云記者石普寧,轉載合作相關可搜索“天府文創云”公眾號。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蘭素英 攝(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文創 塔尖城市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