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20 22:48:06
記者在中國理財網上搜索,除了外資銀行發行的權益類銀行理財,目前共有35只存續產品,其中有23只累計凈值低于1。
“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是增厚產品收益的重要途徑,隨著市場逐漸回暖和投資者對凈值化后產品收益波動的接受程度的提高,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有望得到提高。”普益標準表示,但各理財公司能否在權益資產配置上實現“彎道超車”則有待觀察。
每經記者 趙景致 每經編輯 廖丹
近日,哈爾濱銀行發行的一款中高風險銀行理財,自發行日起凈值經歷了較大幅度的下降,引起了投資者的關注。
中國理財網信息顯示,哈爾濱銀行旗下的丁香花理財創贏基金精選1號(36個月)理財產品的最新累計凈值(2023年6月12日)為0.8692,產品起始日期為2021年7月7日,也就是說,不到兩年的時間,產品累計跌幅超13%。
不僅是該產品,中國理財網信息顯示,在目前存續的35只權益類理財中有23只破凈,甚至有產品累計凈值下跌近50%。
就目前而言,市場上主要為固收類理財產品,銀行理財市場龐大,但銀行理財投資權益類產品占比還很低。在業內看來,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是增厚產品收益的重要途徑,隨著市場逐漸回暖和投資者對凈值化后產品收益波動的接受程度的提高,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有望得到提高。
日前,哈爾濱銀行在其官網上披露了該款產品的2023年一季度報告。作為一只權益類理財產品,報告顯示該款產品重倉資產為泰康資產-FOF進取2號,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該項資產占產品資產凈值比例為76.45%。
產品信息顯示,該款理財產品起始于2021年7月7日,是一只權益類的開放式凈值型公募產品,風險等級為四級(中高風險),發行機構為哈爾濱銀行。該理財產品的累計凈值為0.8692,起始日期為2021年7月7日,也就是說,不到兩年的時間,產品累計跌幅超13%。
目前銀行理財市場上多為固收類理財,權益類理財整體如何?記者在中國理財網上搜索,除了外資銀行發行的權益類銀行理財,目前共有35只存續產品,其中有23只累計凈值低于1。其中,陽光紅衛生安全主題精選由光大理財發行,截至6月19日凈值僅0.52元。
去年11月,銀行理財經歷了一次破凈潮,理財規模大幅縮水。據招商證券廖志明團隊估算,2022年11月10日-2023年3月底,理財規模下降了近6萬億元。
不過彼時主要是由于債市波動導致的固收類產品凈值回撤。從今年1月開始,銀行理財凈值進入上升通道,規模也逐步回暖。1月下旬以來,固收類(不含現金類)理財規模重回增長通道,估算5月末理財規模約27.8萬億,已經回到年初水平。
固收類銀行理財相較于權益類,產品風險等級較低,也是目前銀行理財市場上的主流產品。截至2022年底,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27.65萬億元,其中固定收益類產品存續規模為26.13萬億元,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的比例達94.50%。
銀行理財市場規模龐大,而投資者風險偏好普遍較低,實際上權益類產品的存續規模也相對較小,僅為0.09萬億。
權益類銀行理財一般要求權益類資產的投資比例不低于80%。商業銀行發行的權益類理財往往只能通過公募基金等方式間接投資于股票市場,而理財子公司發行權益理財可直接投資股票。
由于大比例的資金進入權益市場,這類產品風險等級基本在R3以上。從目前破凈的23只權益類銀行理財產品來看,只有4只破凈的風險等級為R3,其余19只均為R4或R5。
以哈爾濱銀行的丁香花理財創贏基金精選1號(36個月)理財產品為例,該款理財產品起始于2021年7月7日,是一只權益類的開放式凈值型公募產品,風險等級為四級(中高風險)。
圖片來源:中國理財網
根據普益標準數據,截至2023年3月1日,仍存續的權益類理財產品共409款;2月權益類產品的平均到期收益率約為-3.39%,環比下降0.35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下降13.30個百分點。
“對比歷史數據來看,理財公司權益類產品發行的占比雖然有一定波動,但一直處于非常低的水平,去年以來月度最高占比僅1.64%。”普益標準數據顯示,從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情況來看,2022年理財公司所有產品按季度統計的權益類資產配置占比也呈現下降趨勢,由2022年一季度的2.38%下降至四季度的2.10%。
可見,理財公司在產品設計上,更加偏向于收益波動更加平穩的固定收益類產品,權益類產品發行數量持續處于低位,且明顯減少了混合類產品的發行。在資產配置上則減少了權益類資產的配置。
從產品發行量來看,今年3、4、5月份的權益類銀行理財發行數量分別為2只、8只和5只,而同期固收類發行數量則分別為277只、295只和325只。權益類理財的發行緩慢,主要受2022年股債震蕩影響,部分產品累計凈值跌破了初始凈值,而銀行理財的個人投資者普遍風險承受能力較低,風險相對較高的權益類理財產品的需求有所放緩。
近期也有銀行理財公司對高風險等級產品進行了創新。
如招銀理財的招卓價值精選權益類理財計劃,打破了傳統固定管理費模式,如果產品當日累計凈值低于1元時,管理人將從下一自然日起暫停收取固定投資管理費,直至產品累計凈值高于1元后。
相較于固收類銀行理財,權益類的產品表現不溫不火,且目前存續的大多數權益類銀行理財資產凈值均相對較小。
具體看權益類理財產品,中國理財網信息顯示,截至6月12日,丁香花理財創贏基金精選1號(36個月)的資產凈值僅為1002.84萬人民幣。上述的陽光紅衛生安全主題精選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資產凈值為2.9億元。此外,截至6月15日,民生理財金竹FOF一年持有期1號理財產品資產凈值為5246萬元;一季度末華夏理財龍盈權益類G款1號三個月定開FOF型理財產品資產凈值1652萬元。
但也有部分產品規模超過10億,如招銀理財的招銀理財招卓泓瑞全明星精選日開一號權益類理財計劃,截至一季度末資產凈值達到13.42億元。
目前銀行固收類理財產品多樣,類似的有養老主題理財、ESG債券等;從期限來看,從日開、周開到月開、季開各個期限應有盡有。
但從存續的權益類銀行理財產品來看,只有部分理財子建立了產品線以及較為豐富的產品。如光大理財的“陽光紅”系列共有5只權益類理財,包括了新能源、ESG行業等多個投資策略,作為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的有效補充。招銀理財的招卓系列涵蓋價值精選、專精特新以及消費精選等多個產品。
目前理財子對權益投資處于初涉階段,對倉位把控相當謹慎。在利率不斷降低的背景下,長期來看非標資產對理財產品增厚收益的貢獻越來越低,那么銀行理財權益類產品未來占比會不會提升?
“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是增厚產品收益的重要途徑,隨著市場逐漸回暖和投資者對凈值化后產品收益波動的接受程度的提高,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有望得到提高。”普益標準表示,但各理財公司能否在權益資產配置上實現“彎道超車”則有待觀察。
“從中長期看,隨著理財子公司的發展,預期未來理財產品將引導更多資金流入權益市場。”中信建投分析師楊榮在研報中表示。
楊榮指出,目前,理財子發展權益投資的主要障礙包括:客戶端:凈值化轉型后,權益資產凈值波動大,不符合既往理財客戶偏好低回撤產品的特征;產品端:權益類產品發行難度較大,面臨風險控制、投資決策與資金募集等難題;投研端:理財子權益投研能力較公募基金呈明顯不足,對個股的把握和研究不夠深入;制度端:理財子受限于商業銀行的考核體系和激勵機制,內部激勵明顯不足,理財子薪酬市場化程度有待提高。
在投資者配置權益類理財產品方面,普益標準建議投資者定期、客觀的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選購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產品,并結合市場環境變化動態調整權益類資產(或產品)的配置比例,避免在投資活動中負擔過度的經濟和心理壓力。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18386513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