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21 20:13:28
河南超廣東,湖南超四川
每經記者 淡忠奎 每經編輯 楊歡
圖片來源:新華社
過去一年多以來,“瘋狂建大學”似乎是各地最流行的事情:深圳瘋狂建大學、蘇州瘋狂建大學、廣東瘋狂建大學、河南瘋狂建大學……
究竟是誰獲益最大?
近日,教育部官網發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名單》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截至6月15日,全國高等學校共計3072所,其中普通高等學校2820所,含本科院校1275所、高職(專科)院校1545所。相比2022年5月底,全國普通高校新增61所,其中本科高校減少5所,高職(專科)院校新增66所。
從這一維度來看,“一年新增61所高校”是各地瘋狂建大學最具說服力的成果——這些學校今年就將進入招生環節,而許多籌建狀態的高校還未統計在內。
其中,河南、湖南、新疆、云南分別新增12所、7所、7所、6所,成為全國新增高校數量較多的省份。憑借全國五分之一的增量,河南高校數量一舉超過廣東,與江蘇共同成為高校規模領跑者,湖南則順利實現了對四川的反超。
從更大范圍來看,還有哪些最新趨勢?“瘋狂建大學”的背后,又有怎樣的邏輯?
圖片來源:中原工學院官網
從高校總量來看,江蘇、廣東、河南、山東四省最早突破150所,長期盤踞全國前四的位置。不過,瓜分“年增61所高校”成為最新變量,正在攪動著原有的次序格局。
憑借12所高校的增量,河南高校數量一舉達到168所,超過廣東(162所),成為跟高教大省江蘇并列的全國高校數量第一省。事實上,經濟和人口大省河南就已經在高等教育規模上遙遙領先——
根據各地2022年教育事業統計公報,河南普通本專科在校生282.33萬人,招生93.66萬人,雙雙保持全國第一,領先于廣東、江蘇、山東等省。與此同時,2022年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僅為55.50%,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瓜分全國高校兩成增量,河南真正晉級高教規模第一大省,這也將帶動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進一步提升。
緊隨江蘇、河南,廣東、山東的高校數量也分別達到162所、156所,共同組成全國高校規模第一方陣。與此同時,四川、湖南、湖北、河北、安徽、遼寧高校數量也均在110所以上,占據全國前十位。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多年湖北高校數量上要壓過湖南一頭,但是湖南憑借7所高校的增量完成反超,追上排在全國第五位的四川(137所)。從這一維度來看,中部大省河南、湖南成為攪動高等教育實力方陣的最大變量。
從更大范圍來看,新疆、云南、河北、上海新增高校數量也均在4所以上,表現十分亮眼。這也使得云南高校數量(88所)超越廣西(87所),上海(68所)超越吉林(66所),新疆(62所)超越天津(56所),實現規模上的晉級。
“聽起來我們的高校數量好像不少,但是跟印度、美國等國家相比還遠遠不夠。大力發展高等教育,增建一些高校符合國家發展需要,也是提高全民素質的必然要求。”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對城叔分析,這是一個定性的問題。
更進一步來看,61所新增高校中僅鄭州美術學院、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深圳職業技術大學、海南比勒費爾德應用科學大學、重慶中醫藥學院5所本科高校,其余均為專科類高校,職業院校占據絕對比重,亦反映出職業院校成為當下高等教育擴張的重要驅動力。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認為,我們現在高等教育結構本身就不合理,大量高校都想辦學術型大學、綜合型大學,高教結構跟社會需求是脫節的,“社會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但高校培養的很多是學術型人才。”
在這種背景下,(國家)肯定希望通過增加職業院校的設置,培養技能型人才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最終能不能形成合理的人才培養結構,關鍵還是能不能真正提高職業教育地位和職業教育質量”。
倘若從高校規模十強城市來看,變動同樣劇烈。根據教育部最新高校名單,中國內地高校數量最多的10座城市是——北京、廣州、武漢、鄭州、重慶、上海、西安、長沙、成都、天津。
北京一騎絕塵,廣州武漢處于第二梯隊,三座城市在高等教育規模上跟其余城市拉開明顯差距。對比去年5月,廣州超過武漢獨居第二位,鄭州超越重慶、甩開西安上海,而長沙則一舉反超成都、天津,晉級全國第八城。
跟河南、湖南晉級類似,高校十強城市的巨變同樣也是跟職業院校的迅速增加密切相關。
以突飛猛進的鄭州、長沙為例,前者新增5所高校分別是鄭州美術學院、鄭州軟件職業技術學院、鄭州軟件職業技術學院、鄭州智能科技職業學院、鄭州食品工程職業學院、鄭州汽車工程職業學院,后者分別是長沙軌道交通職業學院、長沙文創藝術職業學院。
不難發現,職業院校都占據絕對主導,并且具有鮮明的產業特色。不論是鄭州涉及的軟件、智能、食品、汽車領域職業院校,還是長沙新增的軌道交通、文創藝術領域,都跟當地重點發力的產業融合緊密。
比如,長沙軌道交通職業學院與中車集團、長沙軌道交通集團等知名企業深度合作,計劃開辦企業特色訂單班,“填補了長沙高職大專層次軌交產業人才培養的空白”。
“把職業教育跟當地優勢產業、資源、人口、市場等要素有機結合起來,讓它們能夠精準對接,是發展地方經濟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彎道超車的一種重要舉措,體現了當地產業優先、經濟優先的理念。”宋向清告訴城叔,高等教育的行業結構和區域結構也要優化調整、合理布局,讓職業教育服務更多的崗位和工種,為不同地區提供不同的技能人才。
這也是當下高校調整的重要趨勢。不止鄭州、長沙,深圳職業技術大學,上海的科創職業技術學院、閔行職業技術學院、現代化工職業學院、建設管理職業技術學院等也都體現出相似的邏輯。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勢在必行。”宋向清認為,高等教育一個合理的比例應當是1/3的理論性、科研性的教育,2/3的職業性、實務性、操作性的教育。
未來應當進一步壓縮理論型、研究型高校數量,逐步提升職業院校的層級,甚至可以在本科基礎上設立碩士、博士,形成多層次分布的教育體系,逐漸消除對職業教育的偏見。
熊丙奇認為,現在社會逐漸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之后,必須要調整唯學歷的評價體系,形成一個技能型社會。接下來,我們對增加職業院校,整個社會也需要給予一個積極的回應。
近日,國家發改委透露,我國將新增200所左右高職院校和應用型本科院校,推動形成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專業體系。這或許也是更多中西部高教弱市“彎道超車”的一個重要契機。
我們討論高校規模,當然也離不開高校結構。
如果說發展職業院校是回應社會技能型人才需求,而一流高校則承擔著“向上突破”的重任。就像合肥與中科大相愛相成的故事,如今在越來越多的城市上演。
需要職業院校,渴望頂尖高校,或許也是大多數城市的心態。聚焦眼下“雙一流”高校建設情況——不論從高等教育規模、競爭力而言,北京都是斷檔式領先。滬寧“雙一流”高校數量勢均力敵,廣州、武漢、成都、西安齊頭并進。
圖片
這些頂尖高校聚集的城市在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承擔著重要作用,科技創新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賦能作用也較為明顯。
不過,對于河南、河北、廣西、山西等地而言,缺大學、更缺頂尖大學卻是切膚之痛。近兩年來,這些省份均在不遺余力地積極籌建高水平大學,或爭取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落地。尤其是教育部“不鼓勵、不支持高校跨省開展異地辦學”以來,這種焦慮尤甚。
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河南提出推動黃河流域高等院校合作辦學,吸引國內外高水平大學來豫辦學、合作設立研究院(所),廣西提出要持續優化高等教育布局,謀劃與國內外高水平大學共建分校,河北以雄安新區為切口,提出“承接首都一批高校整體疏解,或設立分校、分校、研究院等”。
其中,河南顯然是最“努力”的一個。從對接北師大、中國民航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謀求在豫設立研究院或分校,到省委書記樓陽生帶隊赴京向教育部“懇請”……河南在爭取高校上不遺余力。
今年2月,樓陽生到中原工學院、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調研,聽取高校結構布局調整優化和籌建河南電子科技大學、鄭州航空航天大學工作匯報。
他指出:“要抓住重點、先行突破,圍繞建設高水平新型研究型工科大學,找準突破口、關鍵點、著力點,集中資源、集中力量、集中精力,加大學科學院建設力度、高層次人才團隊引進力度、科研平臺建設力度……”
圖片來源:中原工學院官網
這也意味著河南籌建高水平新型研究型大學進入新的階段。在此之前,河南已經提出依托現有理工科院校,籌建電子科技大學、航空航天大學、交通大學、工業軟件學院等。
在“十四五”期間,河南將力爭5所左右高校、10個左右學科達到國家“雙一流”建設水平,培育3-5所未來技術學院。
在宋向清看來,發展職業教育跟新型高水平大學并不矛盾,河南是全國經濟、人口大學,“河南考生也是全國最卷的一群人”。
近年來,河南對高等教育前所未有的重視,不僅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而且也在積極爭取高層次的新型大學,利用省內外資源建設高端實驗室、研究院等,能夠助力當地的產業攻關向高端化、向尖端領域進階,“至少雛形有了,未來拭目以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