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6 11:21:21
每經AI快訊,今天是第36個“6·26”國際禁毒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當前我國毒品犯罪形勢特點,通報2022年以來人民法院禁毒工作的主要舉措和成效。
近年來,在嚴厲懲處和有效治理下,我國毒情呈現整體向好態勢,但受國際國內多種因素影響,禁毒工作仍面臨諸多風險挑戰。從審判工作角度看,當前毒品犯罪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案件數量持續下降。2018年至2022年,全國法院一審審結毒品案件數量持續下降,延續了自2015年以來的下降趨勢。2022年降至3.7萬件,較2015年高峰時期下降73.38%,較2018年下降62.75%。毒品案件在全部刑事案件中的占比也從2018年的8.35%降至2022年的3.59%。
二是案件分布地域化特征明顯。2018年至2022年,全國法院一審審結毒品案件排名前10位的省份,仍主要集中在西南、華南、華東和華中地區。其中,西南地區占3席,反映我國禁毒斗爭主戰場仍在西南,華南地區作為毒品入境流轉地,華東、華中地區作為毒品集散消費地,案件量仍然較大。
三是源頭性毒品犯罪呈現新態勢。國內規模化制毒犯罪得到有效遏制,傳統重點省份制毒活動持續大幅萎縮,制毒犯罪逐漸呈現地域分散化、規模小型化、流程分段化等特點。“金三角”仍是我國毒品的主要來源,境外毒品經傳統渠道入境受阻后,利用貨車夾帶通關或者采取拋投、挖洞等隱蔽方式走私毒品案件增多。通過國際物流寄遞、陸路繞道或者海上走私毒品情況加劇。
四是末端毒品犯罪大幅下降。近五年,隨著我國吸毒人員數量逐年下降以及戒毒管控措施不斷加強,毒品消費市場持續萎縮。2022年全國法院一審審結非法持有毒品案件853件、容留他人吸毒案件6301件,較2015年高峰時的10875件和35867件分別下降了92.16%和82.43%。
五是新型毒品犯罪呈上升趨勢。涉案毒品呈現傳統、合成、新型毒品“三代并存”格局,且新的替代濫用物質不斷出現。海洛因、甲基苯丙胺、氯胺酮仍占據涉案毒品前三位。涉甲卡西酮、γ-羥丁酸、合成大麻素等新型毒品犯罪總體呈上升態勢。醫療用麻精藥品和依托咪酯、“笑氣”等非列管物質流入涉毒渠道問題不容忽視。
六是犯罪網絡化、智能化特點突出。毒品犯罪網上和網下交織更為緊密,“互聯網+物流寄遞+電子支付”等非接觸式犯罪手段逐漸成為毒品販運的新常態,利用GPS定位追蹤監視運毒的案件增多。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和新興寄遞業態發展,毒品犯罪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犯罪手段更加多樣、隱蔽、復雜,給毒品案件審判工作帶來新挑戰。
最高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各級人民法院毫不動搖地堅持依法從嚴懲處方針,突出打擊重點,依法嚴懲走私、制造、大宗販賣等源頭性毒品犯罪、具有武裝掩護、以暴力抗拒查緝等嚴重情節的毒品犯罪以及累犯、毒品再犯等主觀惡性深、人身危險性大的毒品犯罪分子,加大對新型毒品犯罪、侵害青少年以及危害農村地區毒品犯罪的懲處力度,并更加注重從經濟上制裁毒品犯罪。2022年,全國法院一審審結毒品案件37282件,判決生效56179人,其中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13290人,重刑率達23.66%,高出同期全部刑事案件重刑率約15個百分點。2023年1—5月,全國法院一審審結毒品案件11837件,判決生效17836人,其中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4527人,重刑率達25.38%,高出同期全部刑事案件重刑率約16個百分點。同時,人民法院認真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對于罪行較輕或者具有從寬處罰情節的毒品犯罪分子,依法兌現政策,做到寬以濟嚴、罰當其罪。(央視新聞)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