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30 08:14:29
1、AI拉動之下,科技板塊比傳統板塊更加受到青睞,但隨著估值快速提升,AI行情已經進入了下一階段,業績將是決定科技板塊內部后續走勢的主要影響因素。
2、從主要全球芯片公司的指引來看,經過前期的持續消化,主要領域的庫存去化基本進入尾聲。除了傳統硬件需求的復蘇,AI的賦能和自主可控將助力板塊景氣好轉。
3、此前光模塊極致演繹,背景為海外AI數據中心加速建設,下半年國內智算中心建設有望跟進,6月29日通信板塊又出現反彈。昨日,2023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拉開帷幕。隨著AI大模型帶來算力需求爆發式的增長,以及人工智能在智慧交通、智慧金融、生物識別、智能制造、智慧醫療、自動駕駛等場景的廣泛、深入應用,中國智能算力規模將持續高速增長。
每經編輯 肖芮冬
6月29日,大盤經歷早盤縮量窄震后,下午盤指數波動加大,三大指數一度全紅后再一次沖高回落,滬指仍舊未能回補近在眼前缺口,日內中小票明顯跑贏權重股。截至收盤,上證指數跌0.22%報3182.38點,深證成指跌0.1%,創業板指跌0.09%,北證50漲0.72%,萬得全A、萬得雙創集體收漲。A股全天成交8672.5億元,環比收窄;北向資金再度大幅凈賣出76億元,近3日連續減倉累計超140億。
AI拉動之下,科技板塊比傳統板塊更加受到青睞,但隨著估值快速提升,AI行情已經進入了下一階段,業績將是決定科技板塊內部后續走勢的主要影響因素。
芯片行業每隔4-5年經歷一輪周期,目前芯片行業周期仍處于下行階段。自2022年10月以來,市場預期芯片庫存周期見頂、銷售額預期見底,但隨著全球半導體銷售額月度數據的披露,以及芯片相關公司23Q1業績的披露,整個板塊的估值(PETTM)繼續磨底。對于長期投資者而言,當前是左側資金布局的時間點。
從主要全球芯片公司的指引來看,經過前期的持續消化,主要領域的庫存去化基本進入尾聲。消費電子領域,智能手機雖然短期復蘇力度偏弱,但高通等廠商亦給出了未來2個季度庫存逐步去化的指引,PC和平板則有望在Q2末恢復至正常的庫存水平。服務器領域,雖然上半年整體需求偏弱,但隨著云廠商的復蘇以及庫存去化,下半年有望顯著好于上半年。
除了傳統硬件需求的復蘇,AI的賦能和自主可控將助力板塊景氣好轉。根據OpenAI發布的報告《AIandCompute》,自2012年以來,AI訓練應用的算力需求每3-4個月就會翻倍,至今AI算力增長超過了30萬倍,芯片作為硬件基礎,迎來黃金發展期。
美日歐廠商主導全球半導體設備及零部件市場,去年以來美日荷先后對半導體出口進行管制,在此背景下,國內廠商在加快推進芯片產業鏈國產化進程,芯片設備及零部件國產替代正當時,未來成長空間巨大。建議關注芯片ETF(512760),一鍵配置芯片產業龍頭。
此前光模塊極致演繹,背景為海外AI數據中心加速建設,下半年國內智算中心建設有望跟進,6月29日通信板塊又出現反彈。
6月28日,2023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拉開帷幕。從此次展會可見,超越現實+領域,元宇宙、社交和游戲規模入口已打開,下一代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大模型、多樣性算力應用正加速落地并走向全球。
隨著AI大模型帶來算力需求爆發式的增長,以及人工智能在智慧交通、智慧金融、生物識別、智能制造、智慧醫療、自動駕駛等場景的廣泛、深入應用,中國智能算力規模將持續高速增長。根據IDC的數據,2021年智能算力規模為155.2百億億次/秒(EFLOPS),2022年智能算力規模達到268百億億次/秒(EFLOPS),預計2022-2026年中國智能算力規模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52.3%,同期通用算力規模復合增速為18.5%。
AI服務器專為人工智能訓練和推理應用而設計,大模型有望推動AI服務器市場加速成長。根據IDC的數據,2020年全球AI服務器市場規模為112億美元,2025年預計全球人工智能服務器市場規模將達到266億美元,五年復合增長率為18.9%。根據IDC的數據,2020年中國AI服務器市場規模將為35億美元,2025年預計中國AI服務器市場規模將達到108.6億美元,五年復合增長率為25.3%。
后市來看,在復蘇交易缺乏明確的宏觀經濟信號之前,市場交易可能依然圍繞主題投資,“AI+數字經濟”可能仍是投資主線之一。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通過軟件ETF(515230)、計算機ETF(512720)和通信ETF(515880)布局算力基礎設施的各個環節。但國內技術的發展及落地需要時間,且當前市場交易風格切換頻繁,短期可能調整波動較大,需警惕風險。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