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30 23:25:03
每經記者 肖世清 每經編輯 張益銘
6月30日,央行網站消息稱,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3年第二季度(總第101次)例會于近日召開。會議認為,今年以來宏觀政策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會議指出,要精準有力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搞好跨周期調節,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全力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切實支持擴大內需,改善消費環境,促進經濟良性循環,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
與今年一季度貨幣政策例會相對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有多處變化:關于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本次例會提出“增強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的引導作用,有效帶動激發民間投資”,前一季度例會則是“重點發力支持和帶動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政府投資帶動民間投資”;在匯率方面,本次表述為“綜合施策、穩定預期,堅決防范匯率大起大落風險”,前次例會則是“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優化預期管理”等。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指出,整體上看,本次例會釋放了貨幣政策將進一步加大穩增長力度的信號。
在國內外形勢判斷上,本次例會指出,“當前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際經濟貿易投資放緩,通脹仍處高位,發達國家央行政策緊縮效應持續顯現,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國內經濟運行整體回升向好,市場需求穩步恢復,生產供給持續增加,但內生動力還不強,需求驅動仍不足。”
前一季度例會指出:“當前國際經濟增長放緩,通脹仍處高位,地緣政治沖突持續,發達國家央行政策緊縮效應顯現,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國內經濟呈現恢復向好態勢,但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
對于前后兩次形勢判斷上表述的變化,王青認為,這是因為外需對國內經濟復蘇的拉動作用正在顯著減弱,甚至開始呈現拖累效應。數據顯示,5月以美元計價,我國出口額同比下降7.5%,預計6月出口額將延續同比負增長。這意味著下半年推動國內經濟復蘇需要更多倚重內需發力。
“另外,進入二季度以來,經濟復蘇勢頭穩中偏弱,特別是以居民消費和民間投資為代表的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問題凸顯,內需潛力有待釋放疊加外需走弱,是當前宏觀經濟面臨的主要矛盾。”王青稱。
關于貨幣政策去向,本次例會總體延續了前一季度例會提法,強調要精準有力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搞好跨周期調節,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全力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切實支持擴大內需,改善消費環境,促進經濟良性循環,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
王青認為,6月政策性降息落地,帶動當月LPR報價全面下調,以及6月30日央行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額度2000億元。在下半年物價水平有望持續處于溫和狀態的前景下,若需要進一步加大逆周期調控力度,未來政策性降息還有空間。著眼于為經濟復蘇提供有利的貨幣金融環境,預計寬信用過程有望持續至年底,下半年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也。
在結構性貨幣政策方面,本次例會新增內容為“保持再貸款再貼現工具的穩定性”、“延續實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和保交樓貸款支持計劃”。而前一季度例會中“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要堅持‘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延續實施碳減排支持工具等三項貨幣政策工具”未再提及。
王青認為,在本次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額度的基礎上,后期各類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將充分發力,不排除增加現有政策工具額度、以及創設新政策工具的可能。其中,在充分發揮保交樓專項借款作用的同時,下半年貨幣政策針對房地產行業的定向支持力度有望進一步加碼。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持續貶值再度引發市場廣泛關注。與一季度例會相比,本次例會對人民幣匯率有了新的提法,即:“綜合施策、穩定預期,堅決防范匯率大起大落風險”,同時也繼續提出“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王青認為,考慮到近期人民幣貶值勢頭有所加快,為防止匯市“羊群效應”聚集,不排除監管層重新引入“逆周期因子”、乃至動用其他匯市調控工具的可能。需要指出的是,這并非是要守住某一個具體點位,而是旨在控制貶值速度,避免市場情緒一邊倒、極端化。
王青判斷,在下半年國內物價水平有望持續處于溫和狀態的前景下,單純的人民幣走弱不會實質性地影響國內貨幣政策取向。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我國會將貨幣政策獨立性放在頭等重要的位置。這也意味著如果下半年需要進一步加大逆周期調控力度,降息降準都有空間。與此同時,當前適度增加人民幣匯率彈性,釋放貶值壓力,也能更好發揮其宏觀經濟自動穩定器作用。更重要的是,下半年貨幣政策適度寬松,會有效提振經濟復蘇動能,而這正是對人民幣匯率最有效的支撐。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39444312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