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03 22:25:58
每經編輯 段煉 蓋源源
7月3日,網傳“北京一名導游在頤和園帶團游覽途中因中暑去世”。
據北京青年報,記者多方核實后了解到,此事發生在7月2日,去世導游姓龔,年僅48歲。記者從多位導游處了解到,這位龔姓導游是一名北京地接導游,7月2日他在帶團游覽途中因中暑送醫,經搶救無效而離世。
北京熱浪翻滾,游客“全副武裝”游覽頤和園。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據了解,這位龔姓導游此前為專職出境領隊,“走北歐線的”,是家里獨子,父母均年事已高。疫情期間他轉接國內團,成為地接導游。此外,據業內人士透露,該導游以前曾經是竹園國旅的一名領隊,后來從該旅行社離職。
近期,北京經歷持續高溫,曾創下連續3天最高溫度突破40度的歷史紀錄,而北京的旅游市場也隨著暑期到來急劇升溫,提醒廣大游客及戶外工作者注意防暑降溫。
全國多地頻現極端高溫
高溫天數創歷史紀錄
國家氣候中心介紹,今年以來,我國高溫日數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全國共發生4次區域性高溫過程,具有出現時間早、影響范圍廣、極端性顯著等特征。其中,6月華北、黃淮高溫現象最為突出,北京高溫日數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河北、天津為次多。京津冀和新疆4?。▍^、市)6月平均氣溫均為歷史同期最高。
今年以來(截至6月30日),我國平均高溫(日最高氣溫≥35℃)日數為4.1天,比常年同期(2.2天)偏多1.9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與常年同期相比,華北東部、華東北部、華南西部、西南地區南部及新疆南部、內蒙古西部等地偏多5~10天,局部地區偏多10天以上。
1月1日至6月30日全國平均高溫日數歷年變化(1961-2023年)2023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全國高溫日數距平分布圖
今年以來,我國共發生4次區域性高溫過程,分別是5月28日至6月5日,6月6-12日,6月14-17日和6月21-30日。全國有301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達到極端事件標準,云南巧家(44.4℃)和元謀(43℃)、北京湯河口(41.8℃)、河北廊坊(41.6℃)等110站日最高氣溫達到或突破歷史極值。其中5月28日至6月5日,我國出現今年首次區域性高溫過程,比常年偏早16天,主要影響上海、云南、四川、安徽、廣東等15個?。▍^、市)。
6月以來(截至6月30日),華北地區(京津冀魯豫,下同)高溫日數9.8天,較常年同期(4.6天)偏多5.2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4多。北京高溫日數(13.2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河北(12.2天)和天津(10.2天)為次多,山東(7.7天)為第五多。
6月14-17日和6月21-30日兩次區域性高溫過程主要影響華北地區。6月14-17日,華北地區有44個國家站最高氣溫達到或超過40℃,35℃及以上高溫覆蓋面積達37.1萬平方公里,其中40℃以上1.7萬平方公里,影響人口超過2億人。
6月21-30日,我國出現今年第4次區域性高溫過程,為今年以來最強。華北地區高溫極端性強,北京湯河口(41.8℃)、天津大港(41.8℃)等22個站達到或突破歷史極值,有124個國家站超過40℃。22-24日,北京南郊觀象臺連續三天氣溫達到或超過40℃,城區高溫時長超過40小時,22日南郊觀象臺最高氣溫達41.1℃。
近10年來(2014-2023年),華北地區共發生10次區域高溫過程。除了2014年和2015年外,近10年每年6月華北地區都有高溫過程發生,但連續多次高溫反復出現,實屬歷史之罕見。從多個指標綜合來看,今年6月21-30日高溫過程綜合強度為今年以來最強,極端性也是近10年來6月最強。
中央氣象臺預計,7月上旬華北東部和黃淮北部等地仍多高溫天氣。其中:1-2日,華北、黃淮、汾渭平原等地有明顯高溫天氣,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可達40℃。5-8日,華北、黃淮等地還將出現一次持續高溫過程。此外,6-9日,江南東部、華南東部有高溫天氣。
國家氣候中心預測,今年盛夏(7-8月),我國華北、華中中部和南部、西南地區東北部等地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2℃,還將出現階段性高溫過程。
如何預防中暑?
如果中暑了怎么辦?
據央視新聞,近日,北方大范圍出現高溫天氣,部分地區最高氣溫超過40℃。國家疾控局此前發布的《高溫熱浪公眾健康防護指南》指出,兒童、孕婦、老年人等敏感人群,慢性基礎性疾病患者和戶外作業人員是高溫熱浪健康防護的重點人群,建議加強自身健康防護。
中暑分為先兆中暑、輕癥中暑、中癥中暑和重癥中暑4個階段。先兆中暑主要表現為頭暈、乏力、大汗、口渴、注意力不集中。進入輕癥中暑階段,會出現體溫升高、發熱等癥狀,如此時不加干預,體溫將持續升高,可達40℃至42℃的高熱,并伴有四肢抽搐、意識障礙,則進入了中癥中暑、重癥中暑階段。最嚴重的中暑是重癥中暑,即熱射病,通常合并多臟器功能衰竭。
國家兒童醫學中心 北京兒童醫院急診內科副主任醫師 廖琨:輕度的中暑一般發燒38℃以上,看著臉特別紅,但手腳特別涼,再嚴重點可能會出現血壓下降,這時候臉就不是紅了,可能就變得比較蒼白了,心跳加快。重的就出現抽風、意識不清,各臟器的衰竭。
一旦發生中暑情況,專家建議要將患者轉移到陰涼通風處,進行物理降溫,出現危險癥狀及時就醫。
中暑后,應立即遠離高溫環境,但不宜迅速轉移到溫度過低的空調房內,適宜的溫度為22~25℃。要迅速用涼毛巾擦拭患者四肢皮膚,用冷水擦身時,注意開始時不宜過冷,過冷的水可使皮膚神經末梢因突然受到冷刺激后,造成血管收縮而不易于散熱,且過于寒冷的刺激還可能導致患者虛脫。如果患者神志清楚,輔助患者多飲水來補水,最好是含有鹽分的飲品。一旦患者出現意識障礙、昏迷、呼吸循環衰竭等危重癥狀,應立即撥打120,及時就醫。
兒童活動量大、出汗多更容易造成中暑。在高溫天氣時,應盡量避免兒童在陽光強烈的時間段長時間進行戶外活動,出門要做好防曬并及時補充水分。
專家提醒,臨床中不少嬰幼兒也發生中暑情況,即捂熱綜合征,大都是家長過度保護的結果。
國家兒童醫學中心 北京兒童醫院急診內科副主任醫師 廖琨:新生兒來說,他可能要裹個包被,所以這種的孩子也特別容易中暑,經常能看到包著來看病,結果來了以后就高燒, 孩子還有驚厥等癥狀。
此外,家長應注意,高溫天一定不要把孩子單獨留在車中,后果非常危險。
國家兒童醫學中心 北京兒童醫院急診內科副主任醫師 廖琨:密閉的環境下特別容易在狹小空間中產生高溫,容易引起中暑。
專家提醒,可采用以下方法來預防中暑:
應選擇淺色、輕薄、寬松的衣服,以利于汗液蒸發帶走熱量。
外出盡量避開中午高溫時段,如果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如戴遮陽帽、涂抹防曬霜等,隨身攜帶防暑降溫藥物,如風油精等。
可以隨身攜帶運動飲料或淡鹽水,及時補充,還可飲用預防中暑的降溫飲品,如山楂湯、綠豆酸梅湯等。
編輯|段煉?蓋源源
校對|何小桃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北京青年報、國家氣候中心、央視新聞、公開資料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