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專訪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李巍:我國傳統中低端制造業向東南亞轉移已成趨勢 中美能源合作前景廣闊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08 11:44:00

◎我們的傳統中低端制造業向東南亞國家轉移的趨勢勢不可擋。

◎隨著美國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出口國之一,中美之間能源合作會是一個重要的合作領域。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星    

7月7日,第五屆雁棲湖論壇在北京舉行,與會嘉賓圍繞“巨變的時代——守正創新,百舸爭流”主題進行交流,共同探析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之路。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眼下我國出口面臨較大外需壓力,但出口市場更多元、產品更多樣、業態更豐富。

根據海關總署數據,前5個月中美貿易總值1.8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5.5%,遠遜于同期中國外貿同比增長4.7%的整體表現。與此同時,中國與東盟國家、RCEP成員國之間經貿合作則越來越緊密。

未來,我國在國際市場中的經貿格局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中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的條件是否已經成熟?針對上述疑問,《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在第五屆雁棲湖論壇現場專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李巍

雁棲湖論壇現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懷水 攝

更多中低端制造業向東南亞地區轉移

NBD:從今年前5個月外貿數據看,中美貿易出現了縮水,如何看待這個現象? 

李巍:我認為這是一個必然趨勢。當前,東盟國家在整個中國對外經濟關系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傳統的經貿往來在數量上總體會呈現下降趨勢,但質量有可能進一步提升。原因在于,我們的傳統中低端制造業向東南亞國家轉移的趨勢勢不可擋。 

從經濟規律來看,第一,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不斷加深,適齡勞動力人口規模不斷收縮,而且技術在往高端方向發展,人力成本越來越高。第二,許多跨國公司在尋找中國的“替代國”,也就是所謂的“中國+”戰略,這將加劇中低端制造業向東南亞國家轉移。

以前的中國產品對美出口會演變為東南亞國家產品對美出口,但東南亞對美出口又依賴于中國高端的供應鏈環節,比如東南亞國家目前大都只能搞產品組裝,關鍵零部件還得從中國進口。這種演變趨勢,一方面能夠適度化解中美之間貿易不平衡的關系;另一方面又符合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也就是大家共同發展,中國的發展一定要帶動其他國家尤其是周邊國家的發展。從這個角度看,我認為這種經貿格局的改變并非壞事。

NBD:近期美國商界高管頻繁訪華,從經貿層面看釋放了什么樣的信號? 

李巍:美國企業家是務實導向和盈利導向的,我們可以看到,疫情管控進入新階段后,今年上半年,無論是博鰲亞洲論壇,還是夏季達沃斯論壇,都有許多發達國家的企業高管來到中國。我們通過與這些企業家的互動交流,傳遞了一個信號,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我們通過發揮中國市場的優勢來增強對跨國公司的吸引力。

很顯然,在這樣的背景下,中美經貿關系有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緩和。另一方面,當前,美國經濟也面臨一些困難,尤其是通貨膨脹和聯邦債務壓力,拜登政府在明年大選來臨之際需要在經濟上交出更好的答卷,如果沒有中國的支持和配合,美國在經濟上的困難會進一步加劇。

因此我預計,今年中美經貿關系會有一個階段性的緩和,或者說進入一個相對改善期。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李巍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加入CPTPP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非常重要

NBD:您剛說中美經貿合作的潛力仍然廣闊,具體是在哪些領域?

李巍:比如能源合作就具有廣闊的前景。中美兩國都是世界上主要的能源消費國。在2018年前后,中美兩國政府就試圖以能源合作為抓手,來改善中美經貿關系的結構性失衡。比如中國大幅增加從美國進口頁巖氣和頁巖油,從而降低對中東地區的進口依賴。任何一個國家都希望實現能源進口的多元化,尤其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隨著美國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出口國之一,中美之間能源合作會是一個重要的合作領域。

中國的光伏產品、動力電池等在美國市場都有廣泛的需求,美國想要真正實現制造業回流,解決國內就業問題,就應該為這些領域的中國企業在美投資建廠提供便利,而不應該制造障礙。

NBD:近期,中國已向CPTPP成員遞交交流文件,中國加入CPTPP的條件是否已經成熟?加入后,將為中國經濟帶來哪些影響?

李巍:加入CPTPP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非常重要。從歷史來看,中國過去的經濟體制改革與外在力量的倒逼存在很強的聯系。比如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大大地促進了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完善和發展,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SDR)的貨幣籃子有助于倒逼國內金融改革。 

中國加入CPTPP將對標高標準開放制度,表明中國愿意參與新一輪的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愿意走向高水平開放的道路。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12885011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