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11 12:52:25
每經編輯 王月龍
近日,吉林省白城市村民黃德義私搭浮橋被判尋釁滋事罪一案,引發軒然大波。
據極目新聞,7月9日,當地多位村民向表示,黃德義曾是一名村小老師,因“浮橋事件”已丟了工作。當初,村民們過浮橋都是自愿交費。如果沒有這座浮橋,村民需要繞行數十公里才能到達對岸。
中新視頻截圖
據@大象新聞,村民岳先生表示:附近最近的橋也有二十公里左右,浮橋拆除后去市區要多走70公里。
如今,當事人、附近村民、當地政府相關部門對此事說法不一,到底真相如何?
舉報者:繞80公里也無所謂
鄰村書記:黃德義說的都是假的
據大河報7月9日報道,吉林浮橋案舉報者接受采訪時表示,是因為他舉報后橋才被拆除的。他認為,不管老百姓怎么過這條河,與他(黃德義)沒關系。老百姓現在都有車,路也好,繞一圈80多公里也無所謂的事,也比這個強行收費好,建橋就是為了收費。
記者詢問舉報者之前過橋是否每次都被收費了,對方表示“沒收過幾回,外村的收費多一些。”
對此,7月9日晚,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專訪了“浮橋”事件當事人黃德義。黃德義回應說,他搭的橋,從來不存在沒有錢就不讓過的情況,村民有錢就給,沒錢就不用給。另外,網友提出有的村民收錢,有的村民不收錢的問題。有村民表示,他認識的人肯定不收,熟悉了這錢還怎么主動要?修橋主動幫忙的也不會收錢。一般就是小車通過時,收5塊錢左右,但也不是強制的。制定小車5元,大車10元,只是個大概的收費標準,也不屬于強制收費,也有人給一兩元的,也有一塊錢都不給的,并不是說你不給這個錢,我就不讓你過。他們家祖上是做擺渡的,家里一直有家訓,不管人家有沒有錢,都得讓人家過河。
而據大河報7月11日報道,10日,鄰村村書記表示,黃德義在網上說的全都是假的。“包括之前擺渡也是假的,我可以負法律責任。”
該村書記表示,黃德義一方曾因浮橋對岸的土地使用與安全村村委產生糾紛,發生肢體沖突。村書記稱,黃德義在沖突中大喊:“打死他我去償命。”這名村書記在沖突中受傷,耳朵縫了20多針。
村民:這事是有人眼饞
有浮橋的時候沒人掉下去過
據橙柿互動,當地48歲村民卜大姐表示,現在出行特難特難,到對岸必須繞行70多里地。“拆橋當天,我們不在家。當聽到橋拆了,都特別氣憤,這影響太多的事。原來辦個事一腳油門就到對岸,現在過不去了。”
卜大姐說自己至今記得拆橋后的一樁事,那是2021年6月份,老黃用船“渡”了自己一趟,結果還被人告了。“對岸的平安鎮有扎銀針的大夫,那時候沒了橋,老黃到對岸整地,順便用船把我捎帶過去。是人在船上拉著繩子,把船拖過去。“第二天就不行了,有人把他告了。誰也不知道是咋回事,但為人民服務的事,你告啥。”
談起黃德義建浮橋收費的事,50多歲的村民李大姐說,“大家圖方便,但不能讓人家白服務,他出錢出人有成本的。““沒有橋了,必須要繞道。村民辦事需要去白城,現在要繞道七八十公里,搭私人的車到白城,單程150元左右。如果要車等你,還得加錢。”
“他從不向本村人主動張口要錢,有人就硬塞給他三塊五塊的。我來回走他也不要錢,但自己會不好意思的,偶然主動把錢塞給他。”
“這事是有人眼饞,心里完全不平衡告狀。我沒見過也沒聽說他強向哪個人要錢了,實話實說。”
年過五旬的村民林師傅回憶說,“一般關系的村民也正常主動給他,也就5塊錢。要知道,不走橋繞路的話30多公里,5塊錢連油錢也不夠。
林師傅說,拆橋的時候,沒聽過有關部門征求過誰的意見,為什么拆的,大家也不清楚。“有浮橋那幾年,從沒人掉下去,沒有出過安全問題。”
政府工作人員:沒有強制收費
水利局人員:浮橋存在安全隱患
而據極目新聞,振林村另一村民表示,看在鄉里鄉親面子上,有些村民過橋沒給錢,黃德義家也就算了,她自始至終都沒給過錢。
安全村的一名村民則表示,這座浮橋基本上都是由黃德義及其家人負責維護。此前,偶有外地人過橋時,對于收費不能理解,曾有過爭執。有的路人明白其中緣由后會交錢,有的人不給錢也就算了。
洮南市瓦房鎮政府工作人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應稱,據其了解,黃德義搭建的浮橋確實存在收費情況,“但不是強制的”。此外,針對黃德義在搭建浮橋的過程中把道路挖爛的傳聞,該工作人員也進行了否認。其表示,浮橋連接著洮南市瓦房鎮振林村至白城市洮北區平安鎮安全村,極大縮短了兩岸村民往來的距離,村民對在此處建橋的需求也較為強烈。
據中新社,針對吉林省洮南市振林村村民私搭浮橋事件,洮南市水利局工作人員7月10日表示,被拆除的浮橋區域為行洪區,該浮橋存在一定安全隱患。連日來,當地降雨增多,致洮兒河河水上漲,水流湍急。
洮南市水利局河道站工作人員張博站在已拆除的浮橋位置介紹,洮兒河左右兩側堤防相距2.1公里,按照30年一遇標準建設,如果發生洪水,這個區域內均為行洪區。洮南市水利局水政監察大隊負責人董軍補充說,洮兒河為滾動河道,河道走勢常有變化。如果水漲沒過橋,對安全有影響。
編輯|王月龍?杜恒峰
校對|何小桃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大象新聞、極目新聞、@大河報、大風新聞、橙柿互動、中新社、公開資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