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12 08:38:41
每經編輯 王月龍
當地時間7月11日,北約成員國就烏克蘭加入北約途徑的聲明措辭達成一致,同意取消對烏克蘭的“成員國行動計劃”要求。
當天,北約發布了維爾紐斯北約峰會公報,公報說,“烏克蘭全面加入歐洲-大西洋一體化的道路已經超出了‘成員國行動計劃’的需要”,“當盟友同意且條件得到滿足時,將能夠向烏克蘭發出加入聯盟的邀請”。
北約“成員國行動計劃”設定了候選國加入北約這個軍事聯盟前需要達到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指標。
北約峰會并未邀請烏克蘭入約
30萬北約部隊將高度戒備
據新華社報道,由于北約成員國在烏克蘭加入北約問題上分歧明顯,北約維爾紐斯峰會11日發布的公報并未向烏克蘭發出入約邀請。
為期兩天的北約峰會當天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開幕。峰會公報雖然稱“烏克蘭的未來在北約”,并表示將繼續支持和審查烏克蘭在軍事互操作性、民主和安全部門改革等方面取得的進展,但并沒有給出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時間表。峰會公報強調“當成員國同意且條件滿足時”,北約才會向烏克蘭發出入約邀請。
北約成員國在公報中還宣布要成立北約-烏克蘭理事會,并就對烏多年期援助計劃達成一致。此外,北約成員國批準了冷戰結束以來北約最全面的區域防御計劃,該計劃將30萬部隊置于高度戒備狀態之下。北約成員國還承諾本國國防支出至少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此前指責北約不準備在此次峰會上邀請烏克蘭入約或給出入約時間表,稱北約此舉是“空前和荒謬的”。
烏克蘭一直試圖在此次北約峰會上獲得入約邀請,并得到一些中東歐國家的支持,但美國和德國等國認為烏克蘭入約條件還不成熟,擔心此舉會導致北約與俄羅斯發生直接對抗。
另據新華社上個月的報道,美國《華盛頓郵報》和《政治報》等媒體6月15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美國政府支持烏克蘭不參與“成員國行動計劃”,以縮短烏克蘭加入北約的進程。一般而言,如果一國獲得北約邀請參與這一計劃,意味著該國已被認為是北約候選國。但上述報道稱,如果“跳過”這一步,理論上意味著北約成員國任何時候都能同意烏克蘭正式加入。
北約2018年把烏克蘭列入“申請國”名單。如果烏克蘭被納入“成員國行動計劃”,在滿足北約一系列政治、經濟和軍事要求后,烏克蘭還需要等待北約正式邀請,然后需由各成員國批準。加入北約的整個程序非常復雜,往往耗時數年。
不過,即便烏克蘭不用加入“成員國行動計劃”,該國仍需進行一系列改革以達到北約要求。同時,不加入這一計劃也并不意味著烏克蘭能夠立即成為北約成員國,北約成員國仍可以反對烏克蘭加入。
俄羅斯:烏克蘭如果入約
將做出明確堅決的回應
據參考消息援引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7月3日報道,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呼吁美國總統拜登“現在”邀請烏克蘭加入北約,即使戰爭結束前烏克蘭不會成為其成員國。
報道稱,澤連斯基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采訪時說,拜登是烏克蘭能否加入北約的“決策者”。澤連斯基說,“他支持我們在北約的未來”,但現在發出邀請將是對烏克蘭士兵的莫大激勵。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10日表示,烏克蘭如果加入北約將對歐洲的安全架構產生極為負面的影響,會構成對俄羅斯的威脅,俄羅斯需要做出明確堅決的回應。
烏國家通訊社10日報道,烏外長庫列巴稱,北約盟國達成共識,烏克蘭可以繞過聯盟的“成員國行動計劃”,這將加快其通往北約的道路。美國總統拜登日前表示,烏克蘭尚未準備好加入北約。俄烏沖突結束后,北約才能考慮接納烏克蘭。
據第一財經援引外媒報道,當地時間11日,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當天在維爾紐斯舉行的峰會上,北約領導人一致認為,烏克蘭不需要所謂的“成員國行動計劃”來為加入北約做準備。斯托爾滕貝格稱,這將使烏克蘭加入聯盟的進程從兩步縮減到一步。這一承諾為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提供了一個更具體的前景,即確保美國及其盟友的全面軍事保護,但沒有達到他所要求的明確路線圖。
俄方稱烏已開始使用集束彈藥
將被迫使用類似武器
據新華社,美國政府近期宣布向烏克蘭提供新一批軍事援助,其中包括被美國法律劃歸為違禁類別的大殺傷力集束彈藥,在國際社會引起廣泛爭議和擔憂。
所謂集束彈藥,是將數量達十余枚甚至數百枚的小型彈藥集合在一起制成的機載炸彈或火炮炮彈等,投放后會在空中大范圍釋放小炸彈,在接觸地面時或之后引爆。這些小炸彈也可能無法正常引爆,變成啞彈,從而對散落地點附近平民構成長期威脅。
據央視新聞,據塔斯社7月11日援引俄方官員的話報道稱,烏克蘭軍隊使用集束彈藥對扎波羅熱地區托克馬克市進行了打擊。
對于俄方的說法,烏克蘭等方面尚未進行回應。
當地時間11日,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表示,如果美國向烏克蘭提供集束彈藥,作為回應,俄羅斯武裝力量在與烏軍作戰時將被迫使用類似武器。紹伊古表示,現在烏軍決定使用集束彈藥證明了他們155毫米口徑的彈藥庫存已經見底,向烏克蘭輸送集束彈藥只會延長沖突的時間,同時集束彈藥也會對平民造成威脅。
編輯|王月龍?杜恒峰
校對|劉思琦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新華社、參考消息、中國之聲、第一財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