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歐洲碳價80歐元,我國不到60元人民幣 清華大學張希良:不同經濟體所處階段不同,碳價同水平既不可能也不合理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12 16:26:58

◎不同國家所處的階段不一樣,碳交易價格不同是正常的,如果全世界都一樣反而不正常。

◎目前來看,碳關稅對中國整體經濟的影響不是特別大。雖然中國和歐盟談判結果難以預料,但是不會出現為了應對碳關稅問題而把我國碳價提得很高的情況。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實習記者 石雨昕    每經編輯 陳星    

7月11日~12日,2023年全國低碳日主題宣傳活動在陜西西安國際會議中心舉辦。

今年4月25日,歐盟理事會投票通過了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即碳關稅),有可能開啟全球氣候貿易規則新時代。這一變化引起我國市場的關注和擔憂。

在主題宣傳活動期間,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希良接受《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來看,碳關稅對中國整體經濟的影響不是特別大。“雖然中國和歐盟談判結果難以預料,但是不會出現為了應對碳關稅問題而把我國碳價提得很高的情況。”

與會嘉賓進行主旨發言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彪 攝 

國內外碳價格存在差異是正常現象

NBD:目前歐洲碳交易市場價格在七八十歐元一噸,但中國碳價不到60元人民幣,您如何看待這之間的差異?

張希良:我覺得這種認識是一個誤區。從現在碳交易價格來看,加州是20多美元一噸,歐盟是80多歐元一噸,我國碳價要達到發達經濟體的水平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合理的。

一個國家的碳價應該與該國減排目標相對應的邊際減排成本相關。不同國家的減排目標、發展階段和經濟結構差異又會導致邊際減排成本的差異。

我國的碳減排力度大,但就目前經濟發展所處的階段來看,相較于發達經濟體,碳減排機會比較多。比如我國有大量的工業,一般來說低成本機會較多,而美國、歐盟交通和服務行業較多,減排成本較高。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明確“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其中“有區別的責任”是與不同國家不同的減排特點相關的。中國目前還沒有實現碳達峰,所以是強度控制,但是那些實現碳達峰的發達國家已經開始總量控制,不同國家所處的階段不一樣,碳交易價格不同是正常的,如果全世界都一樣反而不正常。

此外,別看歐盟的碳價現在很高,在過去也有相當長一段時間處于個位數,碳價發展到現在是有一個過程的。

現在歐盟碳價格高是因為有期貨、期權等金融元素的參與,表現的是對未來的預期。由于歐盟不斷加大減排力度,預期碳排放配額也越來越少,導致其碳價越來越高。

NBD:今年4月,歐盟理事會通過了碳邊境調節機制(即碳關稅),也就是說歐盟將針對部分進口商品的碳排放量征收稅費。這會對中國經濟造成哪些影響?

張希良:我認為,個別行業肯定會受到一定影響,但是對中國整個經濟的影響不大。當然,中國現在還要跟歐盟談判,雖然談判結果難以預料,但是不會出現為了應對碳關稅問題而把我國碳價提得很高的情況。

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希良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彪 攝

碳排放配額分配要考慮效率與公平

NBD:目前市場上存在對碳排放配額分配的爭議,您對配額分配工作有哪些建議?

張希良:碳排放的配額分配要考慮效率與公平。分配的主要目標應與國家減排目標關聯。目前我國碳市場發展還處在起步階段,這兩個目標還沒有很好地關聯起來。如果未來能不斷改進,我國碳市場的總量設定就會比較清晰,然后再進行分配,這就比較好了。

根據《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我國碳排放配額(CEAs)以免費分配為主,未來免費分配的基準線可能越來越嚴,分配方式上也有可能引入有償分配比如拍賣的方式,以此來提高碳排放配額分配的效率和公平。

NBD:在這方面,發展相對成熟的經濟體有什么經驗可供我國參考?

張希良:從歐盟的發展經驗來看,立法先行比較重要。歐盟通過立法把碳排放總量先定下來,這樣市場就會有很強的預期。然后再考慮配額分配方式,是免費還是拍賣。目前,歐盟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中大部分是通過拍賣獲得碳排放權,尤其是電力行業,拍賣占比已經達到100%。

NBD:碳減排、碳交易其實是存在成本的,被納入的行業可能會擔心能不能消化這個成本。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張希良:減排有成本這是必然的,只要控制碳排放,就肯定有成本。但是成本對不同的企業來說不一樣。對碳減排做得不好的企業而言成本就高,對于做得好的企業不光沒有成本,反而還會有盈余,因為排放配額是可以出售的。

目前,全國碳市場僅管控煤電行業,但是煤電機組經過長期持續的更新改造,減排空間已經比較有限,邊際效果較小,但邊際減排成本較高,因此我們一直提擴容到其他行業。目前來看其他工業行業在減排方面有很大潛力。

但是碳市場擴容離不開外部環境的成熟,要等待合適的時機,現在有些條件已經具備了,水泥、電解鋁行業可以考慮擴容。相關部門也正在進行這方面研究,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有一個方案。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彪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碳交易 碳排放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