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13 21:58:19
每經特約評論員 盤和林
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發展最快的經濟模式。日前,2023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在國家會議中心開幕。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叢亮在開幕式上表示,中國數字經濟的規模已達到50.2萬億元,全國網絡零售的市場規模連續9年居于世界首位,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達到10.8萬億元,制造業數字化提檔升級,重點工業企業關鍵工序的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的普及率分別達到了58.6%和77%。
數字經濟本身已經成為驅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科技創新是第一生產力,數字技術主導的科技創新將在未來引領中國經濟發展,締造中國經濟新動能,助力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
數字經濟締造新需求
數字經濟是如何激發中國經濟新動能的?
首先,數字經濟通過締造需求的方式來為中國經濟增加新動能。數字技術深入到消費場景當中,圍繞消費者需求,圍繞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創造新的消費需求,締造新的消費場景,通過這些新需求新場景,來拉動消費,激活內需。通過新消費這架馬車,為經濟提供新的增長動力。關于數字經濟對消費的激發,筆者將以衣食住行來舉例,看看數字經濟對消費領域,對老百姓關切的領域造成了多大的影響。
衣:數字技術和工業結合,實現了制造到智造的轉變。穿的方面最重要的是設計,而對于企業來說最重要的是生產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不要積壓。于是當前服裝就有了新的生產模式,分為以下幾步:第一步,通過消費互聯網來反饋用戶對服裝設計的偏好;第二步,根據偏好形成款式設計;第三步,將樣品放在網上預售;第四步,去服裝智造工廠將樣品在短期內生產出來。通過智造,最短48小時就能完成從設計到量產的整個過程。
過去是囤貨式生產,廠家囤貨是賭博,時尚趨勢一旦轉向廠家就會血本無歸。現在是按需生產,快速響應,柔性制造,避免了庫存積壓,也更好地滿足了消費者對服裝多元化的需求。
食:談兩個飲食方面的場景。其一:餐飲連鎖智慧化管理系統。很多消費者已經熟悉了掃碼點餐,這是數字化下的新場景,但現在這類系統已經開始往餐飲連鎖后臺延伸。比如,通過大數據來預測明天需要準備多少食材,這就使得連鎖餐飲店的食材管理更加精準,大大提升了餐飲連鎖的管理效率。其二:食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食品從生產到過期,可以實現跟蹤溯源管理。比如,和區塊鏈技術結合后,食品生產出來就直接跟蹤到產地,一旦接近保質期就會有臨期食品預警,這樣臨期食品就不會出現在超市貨架。未來,臨期未過期食品還可以為食物銀行提供貨品,食物銀行就是免費領取食物的公益銀行,而這些公益銀行是建設在高效食物保質期管理的基礎之上的。對于食品行業,數字技術強化了管理,避免了食材浪費,餐飲業變得更加高效,集約。
住:智能家居已經成為很多家庭的選擇。前裝市場(毛坯房裝修),很多家庭在裝修新房的時候都會選擇全套智能家居,包括智能門鎖、智能音箱、智能電視、智能窗簾,甚至是智能垃圾桶、智能馬桶。
幾乎所有的家庭設備都會和智能綁定,結合家庭物聯云,所有設備都能夠集成到同個平臺。智能家居給老百姓居家提供了很多便利,也優化了居住環境。更重要的是,締造了更多新消費需求。
行:當前我們最大的改變,是新能源汽車替代燃油車。未來我們更大的改變,是智能車聯網和自動駕駛。當然,短期看智能車聯網場景距離我們更近,能夠在車內有更豐富的用戶使用體驗,很多現在能在手機上用的APP,未來也可以在車上使用,當下車載游戲已經開始受到關注。
長期看,自動駕駛最終會解放我們的雙手。旅途中,我們再也不用去關注路況,我們將路上時間應用在工作和生活上,數字技術為我們省出了路上時間,這相當于延長了人類生命。
綜上,因為數字技術,“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正在或者將要發生改變。數字中國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提高了我們生活的品質,提高了我們工作的效率。與此同時,這些需求創新為我國消費市場提供了增長動力,消費者潛在需求得以激發,壯大了我國消費市場的需求規模,從而轉化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數字化轉型和技術創新
數字經濟在C端以新需求的方式締造新動能。而在B端,數字經濟以數字化轉型和技術創新的方式,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新動能。
數字化在B端的新動能主要是三個方面:
其一,數字基礎設施的項目機遇。2023年的財政政策有兩個關鍵詞:提效和加力。而財政政策提效的關鍵就在于財政政策更加精準有效。其中,財政政策主導的基礎設施投資,未來將更加傾向于新基建,而新基建中,通信網絡、東數西算、數字政務等,都是面向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型基建需求。對于企業來說,財政政策提效意味著將有更多資源投入到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當中,這也意味著企業通過數字基建能夠獲得新的增長動力。數字基建也將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鐵公基”等傳統基建,成為中國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的核心內容。
其二,產業數字化的轉型機遇。傳統企業通過數字化轉型來提質降本增效。金融領域,通過數據、算法加持,金融機構的風控和獲客營銷更加精準,大大降低了金融機構的信貸風險。工業領域,工業大數據提升了工廠管理、決策水平,提高了效率,而在質檢和物流領域,AI視覺和AGV搬運機器人的工作效率已經超越了人工。尤其是在芯片檢測領域,AI已經成為必備技術,無可替代。還有更多領域正在推進數字化轉型,數字技術深入到實體經濟,成為實體企業實現提質降本增效最有效的手段。
其三,數字產業發展的創新機遇。智能手機替代了傳統手機,而VR在未來有可能替代智能手機。消費互聯網、傳媒互聯網、工業互聯網成為新的數字核心產業,元宇宙、web3.0、人工智能、區塊鏈成為未來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數字產業自身正在不斷推陳出新,形成新的產業鏈、供應鏈,甚至將多個產業鏈串接成一個完整的產業生態。新興數字產業本身就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是新動能。
綜上,財政對數字基建投資為企業帶來機遇,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為企業提質降本增效提供條件,增強了傳統產業競爭力,實現了傳統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而數字產業自身的發展,也為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增量。
數字經濟具備多重優勢
技術創新產生新動能的路徑是很多的,我國為什么選擇通過數字經濟來創造發展新動能?筆者認為有如下幾點原因:
其一,數字經濟是產生創新的捷徑。創新其實有很多方式,比如用科學研究推動技術創新。但科學研究在很多領域都存在激烈競爭。醫藥研究方面,如今發現新的藥物分子結構越來越難,很多藥物研發的成本超過十億美元,甚至高達數十億美元,對于一家中小藥企來說,創新成本顯然太高。
相較而言,數字技術融合的創新成本就要低很多,同樣是制藥企業,有些制藥企業就通過醫藥大數據在已有藥物庫中尋找到了“舊藥新用”的方式,比如新冠防疫期間,就有很多抗病毒藥物是通過數字技術從藥物庫中篩選出來的。
其二,數字經濟能夠驅動“技術創新”的發展。數字經濟主導的創新不但比科學研究成本更低,而且在某些領域,數字經濟為科學研究的突破提供了新的思路。
舉個例子,人工智能在預測蛋白質特性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大大縮減了科研人員的基礎工作量,過去需要逐個觀測的蛋白質特性,如今通過AI可以直接預測,這項技術已經對科研方向產生了巨大影響。再比如AI在醫學影像解析上的應用,AI影像技術使用在CT、超聲、PET-CT等設備上,其準確率大幅超越人類醫生。
綜上,數字經濟是驅動科學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對于企業來說,數字技術是企業提質降本增效創新的捷徑,而對于科學研究來說,數字技術也是科學研究進化發展的捷徑。
其三,我國數字經濟具備規模優勢。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占GDP的四成左右,且規模居于全球第二。數字經濟的廣泛應用打造了我國發展數字產業的堅實基礎,我國也投入巨資完善數字基礎設施,通過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不斷提升中國在數字經濟發面的技術水平和發展水平。
可以說,數字經濟是我國新的支柱產業,是中國企業的看家本領。過去數年,我國數字經濟的代表企業不僅在國內,也在全球締造了產業奇跡。比如華為、TikTok、大疆、Temu、米哈游等數字型企業,已經在海外獲得了很大的影響力,在完成自身發展的同時,也通過各種渠道建設,將優秀的中國制造帶到了海外市場,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出口的持續繁榮。
其四,數字經濟締造新需求,讓新產業更“接地氣”。創新分為兩種,有用的創新和無用的創新,一個創新要“接地氣”才會有未來,以數字經濟主導的新需求、新場景,以數字經濟主導的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大部分和老百姓需求息息相關,能夠較快融入市場,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創新也并非“一帆風順”,創新也要考慮市場需求、傳播度等多個方面,而數字經濟在這些方面往往表現優秀。
綜上,數字經濟是企業發展的捷徑,也是科技發展的捷徑,我國在數字經濟上又有規模優勢和產業、技術優勢,數字經濟又“接地氣”,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創新形式。故而在創新領域,未來數字經濟發展將是引領創新的關鍵力量。而通過激發消費者需求,通過推動企業轉型升級,通過締造全新的數字產業,數字經濟也必然成為激發中國經濟新動能,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貢獻其技術力量。
(作者系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