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14 08:25:53
每經編輯 王月龍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 (IARC)、世界衛生組織 (WHO) 和糧食及農業組織 (FAO) 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 (FAO)?當地時間13日發布了對非糖甜味劑阿斯巴甜對健康影響的評估(聯合專家委員會)。IARC引用了人類致癌性的“有限證據”,將阿斯巴甜歸類為可能對人類致癌(IARC 2B 組),并且JECFA重申每日可接受攝入量為40毫克/公斤體重。
截圖自世衛組織官網
阿斯巴甜是一種人工(化學)甜味劑,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廣泛用于各種食品和飲料產品,包括減肥飲料、口香糖、明膠、冰淇淋、乳制品(例如酸奶、早餐麥片、牙膏)以及藥物(例如止咳藥水和咀嚼片)維生素。
有業內人士向中新財經表示,阿斯巴甜屬于比較低端的人工甜味劑。“現在很多食品用天然甜味劑取代了人工甜味劑添加。”目前使用阿斯巴甜的包括可口可樂旗下的可口可樂零度、可口可樂纖維+、雪碧纖維+、芬達零卡,百事可樂旗下的百事可樂零度、百事輕怡可樂,瑪氏旗下箭牌的部分無糖口香糖、薄荷糖等。
阿斯巴甜被列為“可能致癌物”
無糖飲料每天不要超過9~14罐
據世衛組織官網14日消息,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糧食及農業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發布了阿斯巴甜對健康影響的評估結果。
IARC引用了對人類致癌的“證據有限”,將阿斯巴甜歸類為可能對人類致癌(IARC 2B組),JECFA則重申了40mg/kg體重的可接受每日攝入量。
JECFA的結論是,評估的數據表明沒有充分的理由改變先前確定的阿斯巴甜0-40毫克/kg體重的可接受每日攝入量(ADI)。因此,委員會重申,一個人每天的攝入量在這個限度內是安全的。例如,假設沒有從其他食物來源攝入其他食物,一罐含有200或300毫克阿斯巴甜的無糖飲料,一個體重7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需要消耗9-14罐以上才能超過可接受的每日攝入量。
2B組中的證據強度分類是4個級別中的第三高級別,通常在人類癌癥證據有限但不令人信服或實驗動物癌癥證據令人信服時使用,但不能兩者兼而有之。
“JECFA還考慮了動物和人類研究中有關癌癥風險的證據,并得出結論認為,食用阿斯巴甜與人類癌癥之間存在關聯的證據并不令人信服。”世衛組織食品和營養標準和科學咨詢部門負責人Moez Sanaa博士說,“我們需要更好的研究,對現有的人群進行更長時間的跟蹤和重復的膳食調查。我們需要隨機對照試驗,包括與胰島素調節、代謝綜合征和糖尿病相關的機制途徑的研究,特別是與致癌性相關的研究?!?/span>
IARC和 JECFA對阿斯巴甜影響的評估基于從一系列來源收集的科學數據,包括同行評審論文、政府報告和出于監管目的進行的研究。這些研究已經過獨立專家的審查,兩個委員會都已采取措施確保其評估的獨立性和可靠性。
“關于人類和動物致癌性的有限證據,以及關于致癌性如何發生的機制證據有限,這些發現突顯出,有必要進行更多研究,以完善我們對阿斯巴甜是否構成致癌危險的理解?!?/span>IARC的瑪麗·舒鮑爾博士(Mary Schubauer-Berigan)說。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和世界衛生組織將繼續監測新證據,并鼓勵獨立研究小組就阿斯巴甜暴露與消費者健康影響之間的潛在關聯開展進一步研究。?
中國人攝入了更多阿斯巴甜?
專家:很多常見食物成分都是致癌物
據藍鯨財經,近日,韓國權威媒體《韓國中央日報》發布標題為《阿斯巴甜丑聞震驚了韓國的零糖業》的報道,該報道稱,可口可樂韓國和樂天證實,他們的無糖可樂不含阿斯巴甜。這也引發國內消費者懷疑可口可樂在國內外阿斯巴甜添加方面搞“雙標”。
可口可樂?每日經濟新聞資料圖
實際上,中國國內進口的產自日本的可口可樂無糖產品也不含有阿斯巴甜。不僅如此,百事可樂美國禁用阿斯巴甜但中國依然使用的事件也被業內關注。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些產品都符合中國現行的標準。但是,作為飲料巨頭,不能用最低的標準要求自己,而是應該主動承擔起引領行業向更高品質,更高要求發展。同時,不能在中國就用健康程度一般甚至落后的原料,到了國外卻換成更健康、更先進的原料。
據工人日報,阿斯巴甜在我國使用廣泛,共有12大類食品中可允許添加。專業人士表示,討論阿斯巴甜的安全性時,劑量是重要考慮因素。健康減糖,可以選擇使用其它天然甜味劑,或水果來代替人工甜味劑。
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臨床營養師劉雪梅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不必恐慌,致癌物的評級并不等同于其風險程度,很多常見食品成分都被列為致癌物,但我們仍可正常消費?!?/strong>
每經小編也留意到,IARC列出的致癌風險分級表(上圖)也顯示,吃紅肉被認為是“致癌性較大”(probably),比阿斯巴甜的分類還高一級。那你會因此減少使用紅肉嗎?歡迎評論區討論。
編輯|王月龍?杜恒峰
校對|劉小英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世衛組織官網、藍鯨財經、工人日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