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15 17:31:30
每經編輯 孫志成
當地時間7月13日,國際癌癥研究機構 (IARC)、世界衛生組織 (WHO) 和糧食及農業組織 (FAO) 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 (FAO)?發布了對非糖甜味劑阿斯巴甜對健康影響的評估(聯合專家委員會)。IARC引用了人類致癌性的“有限證據”,將阿斯巴甜歸類為可能對人類致癌(IARC 2B 組),并且JECFA重申每日可接受攝入量為40毫克/公斤體重。
截圖自世衛組織官網
14日,我國相關部門對這一評估作出了回應。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回應
規范使用可以保障安全
14日晚間,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國家癌癥中心發文稱,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聯合國家癌癥中心結合JECFA最新評估結果和我國居民消費情況進行安全性評估,阿斯巴甜按照我國現行標準規范使用可以保障安全。
來源: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網站
文章指出,致癌物質的致癌風險通常由兩個因素決定。其一是致癌能力,IARC主要依據人類流行病學調查和病例報告、動物試驗和生物學機制研究等,將致癌證據強度分為1類,2A、2B類和3類(其中1類具有人類致癌性,2A類對人類很可能致癌、2B類對人類可能致癌但缺乏充分科學證據,3類為尚無法分類);另一因素是暴露水平,指人體實際攝入或接觸該有害物質量的多少。IARC將阿斯巴甜列為2B類可能致癌物,說明其對人類致癌性的科學證據尚不充分,需進一步研究考證。通過對其用量進行控制管理,能夠保障其使用的安全性。
文章稱,CAC批準阿斯巴甜可用于冷凍飲品、口香糖、糖果、焙烤食品、水產品、調味品、碳酸飲料等,規定最大使用量為0.3g/kg~10.0g/kg。我國通過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對阿斯巴甜的使用范圍、最大使用量等進行嚴格規范管理。CAC和歐盟、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和日本等國家和地區也采用了相同或相近標準。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聯合國家癌癥中心結合JECFA最新評估結果和我國居民消費情況進行安全性評估,阿斯巴甜按照我國現行標準規范使用可以保障安全。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國家癌癥中心表示,將繼續關注IARC和JECFA等組織機構的風險評估動態及各國反應和舉措,通過最嚴謹的標準和最嚴格的監管,確保食品安全的底線
FDA不同意“可能致癌”結論
值得注意的是,當地時間7月14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官網發布其對阿斯巴甜外部安全審查的回應,稱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標記阿斯巴甜為“可能對人類致癌”,并不意味著阿斯巴甜實際上與癌癥有關,FDA不同意IARC的結論。
FDA在回應中指出,FDA的科學家審查了2021年 IARC首次審查中包含的科學信息,發現了IARC所依賴的研究中存在重大缺陷。同時,FDA表示,也注意到JECFA沒有提出當前使用水平下阿斯巴甜的安全問題,也沒有改變每日可接受攝入量(ADI)。
FDA強調,阿斯巴甜是人類食品供應中研究最多的食品添加劑之一。在批準的條件下使用阿斯巴甜時,FDA的科學家并不擔心其安全問題。FDA繼續以各種方式監測有關甜味劑的最新科學成果。
當地時間7月14日,國際飲料協會理事會 (ICBA) 官網發布聲明,稱世衛組織(WHO)和糧農組織(FAO)的發現是里程碑式的發現,并表示該發現經過了嚴格審查,進一步增強了人們對阿斯巴甜安全性的信心,并將在消費者考慮減少飲食中糖分和卡路里的所有選擇中發揮重要作用。
對于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的分類,ICBA方面表示,雖然IARC透露的觀點可能產生危言聳聽的猜測,或將引起消費者不必要的恐慌,但IARC已經聽取世衛組織和糧農組織聯合專家委員會的意見。作為適合全面評估阿斯巴甜攝入安全性的全球權威機構,該委員會再次查明了阿斯巴甜的安全性。
代糖爭議背后是產業博弈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升,人工代糖飲料(Artificially Sweetened Beverages,ASBs)應運而生并逐漸流行。人工代糖飲料,即人們熟知的“0卡代糖飲料”,該飲料在制作過程中使用沒熱量的代糖取代原本的白砂糖、蔗糖或果糖。
其中,由于阿斯巴甜是人工高倍甜味劑,甜度是蔗糖的200倍,因此在達到相同甜度的情況下,使用阿斯巴甜這類甜味劑還可以為企業節省成本。
據艾瑞數據,我國無糖飲料市場從2016年的約32億元翻升超過4倍達到2021年143億元,預計到2026年,現有物質發展下無糖飲品市場可達301億元。同時,新物質如阿洛酮糖的批準還會激發新增量市場。目前,我國處于無糖碳酸飲料發展初期,無糖茶飲處于爆發初期,銷量占比僅占5.2%;其他飲料品類中也具備潛力,尤其是市場占比較高的功能性飲料、果汁飲料、蛋白飲料等也是無糖飲料新的滲透方向。
事實上,多年來業界圍繞蔗糖、代糖的乃至于近年興起的天然代糖的爭議一直絡繹不絕,背后涉及到蔗糖產業鏈、食品添加劑產業以及各類消費品公司的利益,十分復雜。
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蔣卓勤認為,合理膳食,適量運動,做到能量平衡,就不需要刻意規避白糖,也不需要選擇甜味劑來代替。
更重要的是,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生活水平與生活品質的提高,日常食用的蔬果、糧食都在致力于提升甜度和營養價值。在大家熱烈討論哪種糖有害哪種無害的時候,往往會忽略了一個最關鍵的問題,那就是現代人早已變得更容易攝入越來越多的糖。
“目前來看,甜味劑作為蔗糖替代物已經形成一種趨勢?!苯洗髮W食品學院教授華霄認為,甜味劑并不是必然選擇?!案締栴}是當前消費者從食品中攝入能量過多,超過了人體正常需求。”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拋開攝入量談致癌是沒有科學依據的,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公布的允許每日攝入量并沒有變化,公眾因此也不必恐慌。
“更何況在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的致癌物分級中,牛肉、豬肉的分級比阿斯巴甜還更高?!?/span>朱丹蓬認為,此次公告再一次確認阿斯巴甜安全性,有助于消除產業端及消費端的擔憂。
編輯|孫志成 杜恒峰
校對|何小桃
封面圖自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公開資料、澎湃新聞、21世紀經濟報道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