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17 22:39:34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王可然
7月17日,國新辦舉行2023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7588億元,同比增長8.2%,比一季度加快2.4個百分點。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上半年,我國消費市場表現如何?如何進一步激發消費潛力,擴大消費動能……
圍繞上述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了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教授、首都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杰。
消費活力得到有效釋放
NBD:上半年,我國社零總額同比增長8.2%,比一季度加快2.4個百分點。您如何評價上半年消費市場表現?
張杰:三年疫情之后,大家最關心的是對居民收入能力的沖擊和對企業部門的沖擊,從而導致整個中國經濟出現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而有效需求不足,是當前困擾中國經濟發展一個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從上半年整個宏觀經濟指標來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表現比我們的預期要更好一些。首先,上半年社零總額規模首次突破22萬億元,而且同比增長了8.2%。其次,上半年增速比一季度增速還要快2.4個百分點。說明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優化后,一季度還面臨疫情的一些延續性影響,但到了二季度,負面的影響基本上消失了,整個消費活力得到有效釋放,中國經濟也進入到既有的增長軌道上來。
此外,從另一項指標來看,上半年,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快于城鎮,說明此次消費的復蘇是一個整體性的復蘇,而并非局部。除了餐飲等基礎性消費以外,珠寶、化妝品等升級類消費也處于一個比較好的增長水平。這充分說明,我們的消費能力和意愿得到進一步的釋放,這是一個相當可觀的信息和苗頭。
NBD:國家統計局在評價上半年消費表現時提到,消費潛力得到釋放。想要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還面臨哪些壓力和挑戰?
張杰:今年上半年,我國消費取得一個比較好的增長速度,但想要實現最為理想的增長和恢復態勢,這里面需要破解的問題還不少。首先,三年疫情,導致對部分居民的收入和消費能力產生了抑制效應。一個典型的指標是,2023年以來,居民的銀行存款在快速增長,我們將此稱為彌補性儲蓄。
也就是說,此前的疫情對收入和就業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居民花費了大量的儲蓄來應對疫情。疫情結束后,大家首先想到的不是消費,而是如何將消耗的儲蓄彌補回來。這種彌補性儲蓄的心理,對消費的復蘇,尤其是中高端消費,會帶來負面效應,而且會延續一段時間。
今年,我們去全國多地進行調研后發現,部分微觀企業,尤其是部分制造業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面臨一定的壓力。這種經營壓力會傳導到就業,就業的問題會比較突出。尤其是每年七八月份,是高校畢業季,1000多萬高校畢業生面臨就業的問題。所以,找工作面臨的壓力也會對下半年的消費尤其是中高端消費,帶來一定的壓力和影響。
下半年消費趨勢如何走
NBD:您剛才提到了釋放消費潛力面臨的一系列壓力。今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到底是增強還是減弱?
張杰: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命題。也就是說,中國經濟到底是投資需求支撐還是消費需求支撐的問題。消費本身不是一個短期因素,而是一個中長期問題。居民收入持續性的提高,帶來信心的保障和消費預期的增強,才有可能會擴大消費規模。
當前,中國經濟本質上來看,還處于投資需求作為主要支撐的經濟發展階段。但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不能割裂開來,消費需求的許多問題要通過投資的過程去解決。但投資需求不能走以前的老路,一定要兼顧創造高收入的就業崗位,實際上就是投資和消費相兼容的一種新的政策模式。
中國的人口規模和消費習慣決定了,我們不能模仿美國去大規模發錢,或者是發消費券,因為這種方式難以實現額外消費的大幅度增長。因此,我們需要將投資和消費合二為一,成為經濟增長最核心的支撐力量。
NBD:如何預判下半年消費趨勢?
張杰:總的來看,上半年消費潛力逐步釋放,消費恢復態勢向好,促進了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但下半年,消費也面臨一些不確定性因素。
首先是低基數效應在下半年會減弱。由于去年的基數效應,今年二季度社零總額同比增速達到了一個相對高點。三四季度,這種低基數效應的影響是相對有限的。基數效應減弱后,增速就有可能會降低。
另外,新就業的人群,以及就業人群面臨的失業壓力,這種雙重因素,可能會對下半年消費高速增長帶來一定的影響。我認為,三四季度整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可能比二季度會低一些。但消費潛力的釋放,以及消費環境的改善,對下半年消費趨勢都會帶來積極的影響。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