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20 16:14:05
每經編輯 段煉
近日,醫美人(廣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醫美人公司”)因女主播在直播間脫衣推銷隆胸產品,及有其他廣告違法行為,被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市場監管局罰款60萬元。?
女主播脫衣大面積裸露
直播帶貨44萬人觀看實際僅8000
據了解,醫美人公司為廣告主肇慶市艾美醫療美容門診有限公司開展促銷直播,直播間名稱為“肇慶艾美直播狂歡夜”,并收取了3萬元作為直播保證金。在2022年1月13日的直播過程中,醫美人公司女主播在 “婕熹卡樂享購”直播間采用脫下上衣,大面積裸露并展示其胸部來推銷肇慶市艾美醫療美容門診有限公司的隆胸產品“玉兔波波胸”。
經查證,該名女主播從未使用過肇慶市艾美醫療美容門診有限公司的隆胸整形服務和隆胸產品,卻在直播間夸夸其談,虛假推銷隆胸產品“玉兔波波胸”,且在2022年1月13日的直播時間段,沒有產生“玉兔波波胸”訂單。直播結束后,醫美人公司向肇慶市艾美醫療美容門診有限公司退回3萬元直播保證金。
另外還發現,醫美人公司所組織的“婕熹卡樂享購”直播間右上角,標識著直播觀看人數44.5萬人,直播畫面中間有“婕熹卡集團”字樣。在另外組織的“肇慶艾美直播狂歡夜”直播間右上角,標識著直播觀看人數13.9萬人;經直播平臺方上海重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核實,這場 “婕熹卡樂享購”直播實際觀看人數僅有8235人次,“肇慶艾美直播狂歡夜”直播實際觀看人數僅有4608人次。醫美人公司在直播間虛構的觀看人數數據與實際數據嚴重不相符。在“肇慶艾美直播狂歡夜”直播期間,直播頁面中出現了“恭喜A lingling搶購玉兔波波胸”的字樣,經直播平臺方上海重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核實,醫美人公司在這一天所銷售商品數據中,未發現有銷售過商品“玉兔波波胸”產品,搶購成功是虛構的。這次直播,醫美人公司共收廣告費用共計21250元。
廣州市海珠區市場監管局認為,醫美人公司的行為違反《 廣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條款,依據《 廣告法》《 反不正當競爭法》及《 行政處罰法》,2023年7月13日,廣州市海珠區市場監管局對其作出行政處罰, 沒收廣告費用 21250元,并罰款60萬元。
完全虛假的銷售數據,讓不少網友紛紛表示“現在直播水分太大了”。
對于女主播的裸露行為,大部分網友有些無語:“越來越沒有底線了”“抵制低俗直播”……
人民日報:
鏟除直播亂象的生存土壤
對于直播亂象,人民日報20日刊發題為《整治直播亂象 清朗網絡空間》的評論。
評論稱,日前,2023中國新媒體大會在湖南長沙舉行,新技術、新應用受到大會廣泛關注。其中,多名嘉賓在發言中對直播平臺的社會責任、直播帶貨的有益經驗等進行探討。如今,作為向用戶提供信息或服務的重要傳播形式,直播逐漸被更多人接受,已經與學習、購物、健身等越來越多生活場景融合在一起。
特別是隨著網絡普及,“短視頻+直播”成為不少人生活中消遣娛樂的重要渠道。《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首次突破10億,網民使用率達94.8%;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7.51億。作為一種新興的傳播形式,網絡直播原本是一種有趣味的互動方式,但在一些主播甚至平臺的操作下,卻變成了一種低俗甚至有害的競爭手段。比如,為了吸引流量、追逐利益,一些直播平臺存在自殘斗狠、走極端等內容。
對于直播中存在的亂象,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理。有的主播在直播中游走在法律邊緣、挑戰公序良俗,污染了網絡空間,擾亂了社會風氣。有的平臺在審核上存在漏洞和滯后性,致使有的主播抱有僥幸心理。還有主播通過設計暗號、偽裝等手段逃避平臺監管,或在賬號被封禁后反復采用其他賬號直播,也對平臺治理提出了挑戰。
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是廣大網民的共同期待,也是管網治網的重要目標。近年來,國家及地方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法規,規范網絡直播行業發展。《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關于進一步規范網絡直播營利行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意見》《網絡主播行為規范》等與網絡直播有關的專項管理文件陸續出臺,為規范網絡直播亮出法治的“牙齒”。國家網信辦啟動2023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其中就包括“清朗·網絡戾氣整治”專項行動,旨在整治直播環節問題,針對部分主播逃避監管、借“小號”進行惡俗行為,對其所有賬號采取統一處置措施,情節惡劣的納入黑名單。
事不避難,義不逃責。在各種制度性文件中,平臺無一例外地都被要求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各平臺應加強對直播人員及內容的監管,優化直播賬號注冊、運營、關閉等全流程的管理細則,建立健全粉絲數量管理、營利行為監管等制度機制,進一步優化算法推薦機制,加強平臺內容審核和把關,加大對優質內容的人工篩選力度。對于違法違規的直播間,要一律封禁,堅決防止“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網絡主播應加強自愛自律,遵守法律法規,努力生產能留得住用戶的優質內容,絕不能被流量和經濟利益沖昏頭腦。廣大網民也要不斷提升媒介素養,不給不良信息流量、不給亂象主播“捧場”。
只有主播自律、平臺嚴查、政府嚴管、法律嚴懲,不斷鏟除直播亂象的生存土壤,風清氣正的網絡直播生態才會形成,諸如直播經濟之類的新生事物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編輯|段煉 杜恒峰 杜波
校對|程鵬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新聞周刊、人民日報、網友評論、公開資料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