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華恒生物董事長郭恒華:18年深耕合成生物賽道,我做了“最難卻最有價值”的選擇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20 22:44:01

記者 許立波

合成生物學是21世紀初新興的生物學研究領域,被譽為生命科學的“第三次革命”,這一領域的發展有望在醫學、制藥、化工農業和環境保護等諸多領域帶來顛覆性的改變。

作為國內為數不多以合成生物技術為核心的硬科技公司,華恒生物(SH688639)于2021年4月22日正式登陸A股科創板,開啟了資本市場的新篇章。借助資本市場的便利融資渠道,公司也得以實現跨越式發展。

7月19日,正值科創板開市四周年前夕,華恒生物董事長兼總裁郭恒華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指出,作為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試驗田,四年來,科創板從無到有發展壯大,強磁場效應持續放大,硬科技成色更加突出。

談及資本市場對公司的影響,郭恒華表示:“登陸科創板之后,華恒生物聚焦主營業務產品,提高產品產能以及核心競爭力,擴充產品矩陣,推進重點募投項目、加速設施建設等多個方面發力,集中資源發揮公司優勢,加快推進實施公司重點項目,確保公司更好更快發展。”

“丙氨酸+纈氨酸”雙輪驅動,鑄就合成生物賽道領先地位

資料顯示,華恒生物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以合成生物技術為核心,專業從事生物基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在創立華恒生物前,郭恒華在大化工領域深耕了超過20年,并且已經在國企中升任高管多年。談及自己的創業原因,郭恒華告訴記者:“在國企高管層的4年里,我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挑戰別人不敢想的事情,很快達到了職業成長的天花板,就決定搏一搏,辭職去創業。”

起初,郭恒華對創業的方向也尚不明晰,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從當年的客戶處了解到,氨基酸中的小品類丙氨酸有市場需求,既不用做和老東家一樣的產品,又能充分利用客戶資源,郭恒華就此選定丙氨酸作為創業方向。“當時國內丙氨酸行業同質化競爭嚴重,大多采用高污染傳統化學合成工藝,我選擇了當時技術條件下更環保、成本更低的酶法工藝,以成本領先戰略來競爭。”

回憶創業時的艱難歲月,郭恒華不無感慨:“這個時期的華恒還在想著如何活下去,實在把自己逼到了絕境,只能不斷創新技術、優化工藝路線,將自己的丙氨酸產品做到了全行業品質最佳。”

站穩腳跟后,為了進一步探索丙氨酸生產的新技術,郭恒華在全球范圍內,尋求與國際頂尖的技術團隊合作。2010年,華恒生物和中科院天工所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循著“走出去,請進來”的思路,從國外大膽引進了發酵法生產L-丙氨酸技術,并借助國內的科研實力,成功實現產業化。

郭恒華表示:“我們公司2006年就確認了‘發展生物技術,服務生命健康’的公司使命。在那時,酶法是我國的丙氨酸產品生產傳統工藝,具有酶活力高、提取工藝簡單的優點,但也存在原材料天冬氨酸成本高、生產過程中環保問題突出等缺點。我選擇生物賽道,堅持做高端、環保、最好的產品,這是‘最難卻最有價值’的事情,我堅信生物技術能夠為人類生活帶來的好處。”

回顧公司發展歷程當中的重要時點,郭恒華告訴記者,2011年,公司在河北設立全資子公司秦皇島華恒,開始做發酵法生產丙氨酸系列產品,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了微生物厭氧發酵規模化生產 L-丙氨酸產品,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及產品成本,有效拓展了下游應用領域,這是華恒生物發展歷史上非常重要的時間點,發酵法丙氨酸的成功為公司帶來如巴斯夫、諾立昂等世界500強客戶,也為公司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鍛煉了一批研發、生產、銷售等骨干人員,豐富了華恒生物產業化經驗,也為接下來華恒推出全新的生物基產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歷經18年的深耕與創造,華恒生物已經成為全球領先的通過生物制造方式規模化生產小品種氨基酸產品的企業之一,主業氨基酸保持強勁的盈利能力,在丙氨酸系列產品和纈氨酸系列產品方面位居全球市場領先地位。根據中國生物發酵產業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丙氨酸系列產品全球需求量約5萬噸,華恒生物丙氨酸系列產品銷量約2.4萬噸,市場占有率接近50%。

依托核心技術壁壘,業績逐年穩步增長

廣發證券研報指出,以石油等不可再生化石資源為原料的傳統制造業面臨著“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等嚴峻挑戰,亟需通過生產原料、加工過程或產品創制的綠色變革,實現未來的可持續發展。通過合成生物學技術構建微生物細胞工廠,能夠將糖類等可再生的生物資源轉化為多種大宗化學品,實現大宗化學品的綠色清潔生產,從而解決石化制造過程中的高耗能和高污染問題,應用前景非常廣闊。

不過,合成生物行業也有著非常高的技術門檻,其要求企業具備多管線菌種研發能力,實現工業菌種創制。對此,郭恒華也補充道,菌種構建、改造、篩選和迭代的能力是合成生物學的技術門檻。生物制造一般包含菌種構建、發酵和分離提取純化,高效的工業化大生產工程能力成為生物制造產業化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微生物作為生物體對不同的環境反應是不一樣的,所以生物制造一般會經歷更為嚴格的小試、中試、放大過程,去探索不同條件下最優的生產條件、工藝參數、設備選型等,這些對大規模、低成本生產極為重要。”

郭恒華告訴記者,華恒生物致力于成為全球合成生物行業的領軍企業,公司堅持通過“兩個替代”的發展路徑,即“以可再生生物資源替代不可再生石化資源”和“以綠色清潔的生物制造工藝替代高能耗高污染的石化工藝”,在未來綠色產業布局方面大力做“加法”,加速擺脫由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資源為主要燃料和原料的傳統能源和工業體系,快速培育形成低碳、“零”碳排放的工業生物技術體系和產業布局,實現“碳中和”目標下的高速可持續發展,努力成為綠色制造的產業典范。

談及公司的戰略重心與發展方向,郭恒華表示,華恒生物的發展正是長期堅持以技術創新、卓越管理為根本的成長之路。2022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研發費用為0.79億元,同比增長48.8%。華恒生物高度重視技術創新與研發工作,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引進海內外高端研發人才,完善公司合成生物研發平臺建設。截至2022年底,公司已獲得發明專利43項,實用新型專利45項。

創新產品拓展方面,華恒生物在丙氨酸、泛酸鈣系列產品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了L-纈氨酸、L-蘋果酸、丁二酸、1,3丙二醇、肌醇等全新品種,憑借技術優勢不斷豐富產品管線,拓寬下游應用領域,實現公司內生增長。對此,郭恒華也告訴記者:“我們現在倒逼自己的力度還比較大,我提醒自己一是不能做錯,二是不能錯過。目前投資都是大投資,一投就是幾個億,需要更科學地決策,這個行業剛開始,滾滾洪流向前發展,一旦踩空不就錯過了嗎?后續發展很重要的就是把握這個節奏感。同時,我們投資的每一個項目、每一個產品、運用的每一項技術,都十分注重比傳統更高效,比同行更環保,比現有產品成本更低,只有做到這些,才能真正為社會帶來價值。”

得益于技術與研發所構建起的護城河,華恒生物在原料成本、制造成本、產品質量上均具備顯著優勢,成為公司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鞏固合成生物領域市場地位的先決條件。反映在業績層面,財報顯示,公司2022年實現收入14.19億元,同比增長48.69%,扣非歸母凈利潤3.04億元,同比增長108.95%;2023第一季度實現收入4.00億元,同比增長48.02%,扣非歸母凈利潤0.78億元,同比增長45.97%。依托優勢產品的擴產以及新型產品的投放,預計華恒生物的盈利規模與營收規模還將逐年穩步擴大。

展望未來,郭恒華表示,公司將不斷豐富產品類型,根據下游需求配備合適產能,增強持續盈利能力,推動業務的橫向擴展,在公司既有優勢基礎上進一步實現成為“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力,以先進的制造能力為根本”的現代生物制造企業的目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華恒生物 化學制品 安徽省 創業 董事長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