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21 18:16:02
◎數據顯示,長三角城市群各城市的上榜企業共有820家,品牌價值總和為63320.35億元。分城市來看,上榜企業品牌價值多集中在上海和杭州,第三名南京的上榜企業合計品牌價值較杭州低了足足兩萬多億元,出現了斷層。
◎分行業來看,零售行業合計品牌價值穩居第一,裝備行業上榜企業數量最多。另外,研究發現,以制造業見長的長三角城市群,雖然相關行業的上榜企業數量眾多,整體規模體量較大,但缺少自主龍頭企業。
每經記者 黃博文 每經編輯 陳俊杰
據悉,由每日經濟新聞與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企業研究中心聯合出品的《2023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藍皮書》即將出版,其中將發布品牌價值靠前的3000家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總榜及行業榜、區域榜。每經品牌價值研究院據此發布“2023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城市榜”,本期集中解讀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下簡稱:長三角城市群)各城市上市公司的品牌價值。
作為“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地帶,長三角城市群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大局和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它是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平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長江經濟帶的引領者,也是中國城鎮化基礎最好的地區之一。
數據顯示,長三角城市群各城市的上榜企業共有820家,品牌價值總和為63320.35億元。分城市來看,上榜企業品牌價值多集中在上海和杭州,第三名南京的上榜企業合計品牌價值較杭州低了足足兩萬多億元,出現了斷層,表明城市群品牌價值的發展還缺少“第三極”的支撐;分行業來看,零售行業合計品牌價值穩居第一,裝備行業上榜企業數量最多。另外,研究發現,以制造業見長的長三角城市群,雖然相關行業的上榜企業數量眾多,整體規模體量較大,但缺少自主品牌龍頭企業。
表1 長三角城市群各城市上榜企業合計品牌價值及其變化
表2 長三角城市群各城市上榜企業數量及其變化
經統計,長三角城市群各城市的上榜企業共有820家,品牌價值的總和為63320.35億元,兩項指標分別位居各大城市群中的第一與第三。按照長三角城市群的城市進行分類,可以得到表1、表2。
首先,從上榜企業合計品牌價值來看,長三角城市群主要集中在上海和杭州,兩者合計48159.42億元,占城市群的76.06%;從第三名的南京開始,上榜企業的合計品牌價值出現斷層——南京上榜企業合計品牌價值為2702.69億元,相比杭州足足低了兩萬多億,這顯示城市群品牌價值的發展還缺少“第三極”的支撐。另外,長三角城市群中上榜企業合計品牌價值低于1000億元的城市共有15座,主要為二、三線城市,如江蘇的揚州、浙江的溫州和安徽的馬鞍山等。
其次,從品牌價值的變化來看,長三角城市群各個城市中,上榜企業合計品牌價值的TOP3均出現了下跌,其中南京的跌幅最大,達到了12.49%;與此同時,寧波、合肥、蘇州、無錫等城市則出現了不小的上升,其中“浙江第二城”寧波同比增長11.74%,首次突破了2000億元。
最后,從上榜企業數量來看,長三角城市群上榜企業的分布也主要集中在上海、杭州兩座城市,但集中情況較品牌價值略有下降。值得注意的是,上海的上榜企業數量出現了不小的下降,減少了20家;寧波與合肥的上榜企業數量增長較快,均新增6家上市公司上榜。
表3 長三角城市群各行業合計品牌價值及其變化
表4 長三角城市群各行業上榜企業數量及其變化
將長三角城市群上榜企業按照2023清華行業標準二級分類,可以得到表3、表4。從行業來看,零售行業品牌價值總量在所有行業中穩居第一,達到16003.56億元,但較2022年下降了17.59%,主要原因系阿里巴巴的品牌價值較2022年下降了14%。
除零售行業外,汽車、房地產、電子、鋼鐵等8個行業的品牌價值總量較2022年有所下降,其中酒店和休閑的下降幅度最大,分別為-27.56%和-21.98%。另一方面,裝備、金融、醫藥、互聯網、運輸等22個行業的品牌價值總量較2022年有所增長,其中煤炭和電信的增幅最大,分別為65.16%和48.84%。
從品牌價值絕對值的增長來看,醫藥行業表現亮眼,品牌價值較2022年增長了939.36億元。其中,國藥控股和上海醫藥兩家上市公司合計增長了629.41億元。
從上榜企業數量來看,裝備行業穩居第一,共有149家企業上榜,并且較2022年還增加了12家;醫藥行業位居第二,共有62家企業上榜。不過,房地產行業上榜企業數量下降了10家,下降數量最多,休閑行業也下降了7家,至14家。
在工業和信息化部2022年正式公布的4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中,長三角城市群占據17個,在所有城市群中名列第一。不論是從上榜企業數量新增最多的裝備來看,還是從品牌價值新增最多的醫藥來看,長三角城市群在先進制造業方面的優勢還在不斷擴大。
不過,長三角與長江經濟帶研究中心2021年發布的《長三角共建世界級產業集群需要破解的短板與瓶頸》也指出,雖然長三角產業發展較為豐富,但缺乏世界級領軍企業。此外,文中還提到,在汽車、高端裝備制造或電子信息等產業方面,長三角都未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企業。以生物醫藥產業為例,長三角地區盡管涌現出復星醫藥、揚子江藥業、藥明康德等龍頭制藥企業,但與輝瑞、強生、默沙東、GE醫療等全球領軍藥企相比,長三角地區的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缺少具有壟斷競爭能力的產品。
盡管在2023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榜上,長三角城市群制造業的上榜企業數量眾多,整體規模體量較大,但其中品牌價值高的較少。這當然與制造業的特性有關,但也是長三角城市群在對標世界一流城市群發展時所必須面對的問題。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杜蔚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