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24 23:26:23
一系列內外部因素影響下,泉州也面臨發展“陣痛”,更需要重新在民營經濟當中尋找“藥方”。
每經記者 楊棄非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福建日報(張九強 攝)
7月2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切實提高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切實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就在不久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下稱《意見》)公布,迅速引發大量關注。
民營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別是當前,“中國經濟的難點在民營經濟,社會關注的熱點在民營經濟,未來發展的突破點也在民營經濟”,已經成為共識。
何以突破?上述《意見》特別提到,要“不斷創新和發展‘晉江經驗’”。
去年,正值“晉江經驗”提出20周年之際,時任福建省委書記曾撰文提到,“晉江經驗”不僅是對民營經濟從孕育到成長、從發展到壯大奮斗歷程的深刻總結,更是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道路的深邃思考、積極實踐。傳承弘揚“晉江經驗”,也是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點燃創業激情、掀起創造熱潮,推動民營經濟發展登上新臺階。
眼下,晉江乃至其所在的泉州,正處于提檔升級的關鍵時期。作為“晉江經驗”的誕生地,泉州是全國民營經濟最早發源地之一,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居萬億城市之首,這也是泉州躋身萬億城市的最大底氣。但同時,一系列內外部因素影響下,泉州也面臨發展“陣痛”,更需要重新在民營經濟當中尋找“藥方”。
衡量一座城市民營經濟的規模,增加值是一個較為常用的指標。
圖片來源:新華社
據不完全統計,去年,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成都、杭州、寧波和泉州等萬億城市,民營經濟增加值均超過萬億規模。其中,寧波和泉州兩座地級市的民營經濟表現尤為突出,反超了GDP更為靠前的城市。
如果從總量來看,“民營經濟第一城”由重慶以17404.4億元摘得;而常年頭頂這一“頭銜”的深圳,則以微弱差距居于第二。
兩座城市的差異體現在何處?
如果進一步從每萬人市場主體擁有量來比較城市的創業密度,以民營經濟著稱的深圳則以2229.6戶登頂,相比之下,重慶僅有1063.1戶,該指標在已公布相關數據萬億城市中排名靠后。
行業分布則是另一個比較維度。參考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2018年度)“法人單位”數據,兩座城市“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均為企業數最多的兩大行業。緊隨其后,兩座城市企業聚集度最高的三個行業:
深圳分別為制造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以及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重慶則是制造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以及住宿和餐飲業。
換句話說,雖然民營經濟規模上重慶占優,但與深圳相比,其發展質量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猜你想看:《再上萬億,“塔尖城市”誰動力更足?》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成都、寧波、泉州的民營經濟增加值一道邁過萬億門檻,將城市競爭的水位抬升至萬億級別。
細看三座城市,規模優勢是推動成都轉身的重要因素。截至去年末,成都市場主體共有364萬戶,在萬億城市中僅次于深圳的394萬戶。
寧波和泉州則是民營經濟制造業帶動城市經濟增長的典型。到2022年底,兩市市場主體數量分別為130.4萬戶和139.7萬戶,不及深圳、重慶的一半,但民營經濟增加值均超過深圳、重慶的56%。平均來看,寧波、泉州兩市的民營企業對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作出的貢獻更大。
如果進一步對比民營經濟增加值占比,泉州則能展現出爭奪“民營經濟第一城”的更強競爭力。
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民營經濟占GDP比重已超過60%。已公布數據的GDP十強城市中,除杭州以61%的比重位列第一,其余均不及全國平均線。反觀泉州,該指標高達83%,高居萬億城市榜首。緊隨其后的鄭州,該指標剛突破70%,南通則以69.1%的占比居于第三位。
民營經濟在泉州的地位之高,不僅僅體現在增加值上。當地有一種 “88999”的說法,即民營經濟貢獻了泉州八成以上稅收、八成以上地區生產總值、九成以上研發創新、九成以上城鎮勞動就業、九成以上企業數量。
即便在疫情影響下,泉州民營經濟仍然實現進一步上探。對比2020年,泉州民營經濟增加值為8284.08億元,占GDP比重達81.5%,到2022年兩項指標均有明顯提升。
泉州民營經濟為何能有如此表現?
從結構上看,泉州民營經濟并非依賴某一種主導產業的延伸,而是多種產業的“百花齊放”。體現在數據上,到2020年,泉州共形成9個千億產業,不少在全國都擁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
比如,建材家居年產值4584億元,石材進出口量約占全國60%;紡織服裝年產值3428億元,產量約占全國10%;鞋業產值2187億元,運動鞋產量約占全國40%;健康食品年產值1374億元,糖果產量約占全國20%……
追溯這些產業的發展歷程,晉江是一個頗具代表性的觀察切口。回顧晉江發展歷史,民營企業家秉持“敢冒風險、愛拼會贏”的地域文化,發揮“山海亞僑特臺”優勢,靠實業起家,長期專注于“一雙鞋、一片紙、一泡茶、一塊玻璃、一片電池”等,逐漸從小到大、由弱變強。
北京拓維研究院院長王毅曾多次前往晉江調研,他發現,如果深入研究產業發展脈絡,晉江的成功首先還在于民營經濟生態系統的成功建立。
據他分析,“在晉江企業群崛起之后,國內其他區域很難出現一家具有全國影響的運動品牌企業。企業集團通過其內部細致完善的分工協作形成了很高的行業壁壘,維持其不可逾越的競爭優勢地位;且一經形成,就有了自組織、自運行、自我更迭的內在生命力。”得益于企業間的協同優勢,一旦按下“啟動鍵”,晉江民營經濟便走上了自我循環的良性發展之路。
但另一方面,在民營經濟的各類排行中,似乎鮮見泉州身影。
圖片來源:泉州通客戶端(陳起拓 攝)
以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22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為例,杭州有41家企業入榜,數量為城市首位,其后分別為蘇州、無錫兩座地級市。而泉州僅3家企業入榜,與頭部城市差距較遠。
不僅如此,即便與經濟體量更小的城市相比,泉州也不占優勢。
在民企500強數量排名前十位城市中,有三個并非萬億城市,分別為山東東營、河北邯鄲和浙江紹興。其中,東營和邯鄲兩市均得益于其強勁的支柱產業——
2022年民營企業500強上榜城市前15位 圖片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在東營,民營企業依托石油資源形成優勢產業,上榜的17家企業有15家屬于石化及關聯產業;而在邯鄲,鋼鐵產業格外突出,14家企業中有11家來自當地鋼鐵大縣武安。
兩座城市所獨有的資源優勢令其他城市難以比擬,相較而言,紹興則與泉州有著更類似的產業發展路徑。
在泉州產業起步的上世紀80年代,浙江也拉開民營經濟發展大潮。根據當地媒體記錄,一批紹興人用鄧麗君的歌聲伴奏,掛起了牛仔褲,擺起了地攤;在柯橋區的104國道沿線,到處都是販賣布匹的攤販;在諸暨、上虞、新昌、嵊州,有人養起了珍珠,有人賣起了雨傘,有人做起了醫藥……
以此為基礎,紹興民營經濟逐漸呈現出塊狀發展的特色,包括柯橋的紡織、印染,諸暨的襪業、襯衫、珍珠、五金,上虞的傘業、化工、機電,嵊州的領帶,新昌的醫藥、軸承,越城的家私等,較具規模的塊狀特色經濟近40個。到如今,紹興入圍“500強”的12家民企,也各自脫胎于五金、化工、機電、紡織等領域。
紹興的成長,一個重要助推因素在于產業轉型的速度和力度。
一個典型例子出現在2018年,紹興500強民企數量曾遭遇“腰斬”,從兩年前的25家跌至11家。紹興發改委課題組曾撰文分析提及,數據背后紹興所經歷的行業結構迅速優化,入圍企業的建筑業比重從2016年的56%(14家)下降至2018年的45.5%(5家),機械制造業比重則從16%提高至2018年的27%。
而作為傳統制造業大市,紹興更是選擇向先進制造業方向“攀登”。根據賽迪顧問發布的先進制造業百強市榜單,紹興從2019年的41名躍升至去年的24名,同年泉州僅居于30名。按照當地說法,紹興制造業昔日的“酒缸、醬缸、染缸”,正向今日的“芯片、藥片、刀片電池”轉變。
眼下,新一輪民營經濟發展大幕即將拉開,各個城市也在積極蓄力。比如,民營經濟體量最大的重慶,將2027年的目標定為民營經濟增加值超過2.5萬億、占比超過62%;此前,泉州也提出2025年民營經濟增加值突破1.2萬億、2035年突破2.2萬億。
前路已然明朗,但民營經濟發展仍不乏難題待解。這些民營經濟大市,能否探索出新時代的“晉江經驗”?泉州,又能否再度撐起“民營經濟第一城”的輝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