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25 18:38:05
7月政治局會議召開,政策基調偏積極,有效提振市場信心。今日大盤高開高走,三大指數收盤漲幅均超過2%,其中上證指數收漲2.13%報3231.52點,創8個月最大單日升幅;深證成指漲2.54%報11021.29點,創業板指漲2.14%報2192.9點。全A個股4398家上漲、711家下跌。量能方面,兩市成交放量,總成交額約0.95萬億元。北向資金大幅買入,實際凈買入189.83億元,其中滬股通買入98.78億元,深股通凈買入91.05億元。盤面上,地產、金融、消費聯袂大漲。
(一)政策端表述較為積極,地產鏈行情爆發,建材ETF(159745)上漲5.95%
上漲原因分析:7月政治局會議首提“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新形勢”,地產政策優化或可期,提振市場信心+城中村改造的政策對建材板塊構成一定利好+部分消費建材公司2023H1業績指引超預期。
7月政治局會議首提“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新形勢”,地產政策優化或可期,提振市場信心。會議對地產行業提出“適應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積極推動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整體偏積極,并一定程度超市場預期,地產鏈受益上漲,建材板塊也因此強勢上漲。
城中村改造的政策也對建材板塊構成一定利好。7月21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的指導意見》。根據國家統計局的七普數據,我國共有21個超大特大城市,其中過半城市已經對城中村改造制定了量化目標;從已披露數據來看,單項目年投資額在2.06億元-7.74億元。華泰證券研究所測算,全國城中村改造年投資額可能為數千億量級。
超大城市城中村改造目標整理(數據來源:華泰證券研究所整理)
整體來看,政策層面對地產的表述側重于調整優化,雖然目前地產銷售數據依然偏弱,實際回暖仍需等待,但預期的轉好可能依然會對地產鏈上的建材板塊有一定的提振作用。此外,政策端進一步支持保障房和城中村改造,其中存量市場的翻新需求在政策支持下或成為消費建材需求的重要支撐,對于建材的新增和存量需求均有所支撐。
部分消費建材公司2023H1業績指引超預期。基本面上看,建材板塊去年持續虧損調整后,消費建材子板塊今年率先出現利潤修復、業績回暖的跡象。從部分消費建材公司2023H1的業績預告看,蒙娜麗莎、東鵬控股、東方雨虹預計2023H1歸母凈利同比分別增134%-147%、203%-248%、35%-45%,利潤修復較為明顯。若后續地產供需端政策進一步出臺,支撐實物量指標加速修復,或能進一步加速消費建材公司收入端的明顯改善,順周期板塊或有政策預期驅動的階段性行情。(風險提示:提及個股僅用作觀點展示,不構成個股推薦)
后市展望:
整體來看,政策層面對地產的表述側重于調整優化,雖然目前地產銷售數據依然偏弱,實際回暖仍需等待,但預期的轉好可能依然會對地產鏈上的建材板塊有一定的提振作用。此外,政策端進一步支持保障房和城中村改造,其中存量市場的翻新需求在政策支持下或成為消費建材需求的重要支撐,對于建材的新增和存量需求均有所支撐。基本面上,“碳中和”帶來供給端出清加速為建材板塊提供長期支撐。建材板塊目前PB估值處于歷史低位,目前感興趣的投資者可繼續關注建材ETF(159745),但需警惕地產需求端恢復不及預期、政策出臺不及預期帶來的調整風險。
數據來源:WIND
(二)會議提及“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大金融板塊上漲,證券ETF(512880) 漲5.68%、金融ETF(510230)漲4.26%
上漲原因分析:會議提及“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有望提振市場+保險有望迎來利潤修復。
會議提及“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有望提振市場。近期經濟數據承壓,權益市場持續調整,量能方面,根據WIND數據,兩融余額截至7月24日為15,755.05億元,創3月以來新低,市場情緒和交投活躍度處于相對低位。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關注點從制度建設轉向市場呵護,若有相關市場呵護措施也有望進一步落地,有望帶來交投情緒回暖,從而拉動證券板塊上行。
基本面上看,保險有望迎來利潤修復。根據中信建投證券統計,上市險企6月人身險保費增長強勁,其中太平(+10.8%)>人保(+9.9%)>平安(+8.3%)>國壽(+6.9%)>新華(+5.1%)>太保(+4.0%),普遍較5月增速進一步提升,或受益于當前居民的穩健投資需求和定價利率調整帶動儲蓄險需求加速釋放。(風險提示:提及個股僅用作觀點展示,不構成個股推薦)
近期保險公司產品上新節奏有所加快,因此定價利率調整后,負債端保費增速依然有望持續增長。而資產端,流動性后合理充裕、權益市場溫和修復、長端利率低位震蕩,資產端有望改善,也有望進一步助力行業估值底部修復。
后市展望:
整體來看,政策基調偏積極,監管層也將把維護市場平穩運行作為工作重點,后續有望進一步提振交投情緒。且宏觀經濟方面悲觀預期或已體現,當前權益資產估值較低,后續有望回暖,拉動證券板塊上行。此前證券市場改革不斷推進,全面注冊制+退市機制完善+機構投資者培育+引導長線資金入市等多措并舉依然有望為證券公司帶來新一輪的業務發展和機會。
資本市場長期向好趨勢不變,大金融板塊當前估值較低;目前金融180指數PB估值為0.67倍,處于2007年12月21日上市以來2.63%位置;而證券指數PB估值為1.29倍,處于2013年7月19日上市以來9.16%位置,均為歷史較低水平;考慮到大金融板塊在融資服務經濟的職能以及財富管理促進內循環的作用,后續在流動性相對寬松及資本市場改革政策紅利下,大金融板塊有較強的估值修復動力及修復彈性。當前板塊具備一定的中長期投資布局價值,感興趣的投資者可繼續關注金融ETF(510230)、證券ETF(512880),把握市場回暖時的投資機會;但也需警惕短期市場波動帶來的調整。
數據來源:WIND
風險提示:
本速評已力求報告內容的客觀、公正,但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文中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相關觀點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或承諾。行業或板塊短期漲跌幅列示僅作為市場行情分析的輔助材料,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承諾。
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的所有階段。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業績表現。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資人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在做出投資決策后,基金運營狀況與基金凈值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由投資人自行負擔。基金有風險,購買過程中應選擇與自己風險識別能力和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投資需謹慎。
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并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36156873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