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8-02 13:58:33
“像汽車一樣造房子”這一現代概念,最早由法國建筑大師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提出,早在古代中國建造敘事里,榫卯結構就被習慣應用于固定垂直構建中,這一點,在陜西建工集團的新型建材廠里,坐落于園區內1:1還原的預制裝配式房屋配件、地鐵管片等預制構件中,傳統基因和現代技術被貫穿融合。
背后的陜建集團于2014年在該賽道進行提前布局,在國內裝配式建筑發展駛入快車道時,這家陜西省建筑建工龍頭企業,已然在響應黨中央、國務院和我省重大決策部署,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道路上,先一步取得了一些經驗成果。
“這里是我們的預制疊合板產品,車間里采用了高效、安全、科學的流水線生產,以及信息管理系統。”在秦漢新城產業基地,工人們在中央控制室里實時控制生產線的運轉,再用人工精準校對細節,過去傳統建筑產業下人力和機器的角色對調。工作人員表示,跟裝配式建筑相對應的,是“產業工人”的出現,某種程度上,這是裝配式建筑行業的特征,也是建筑行業走向工業化的一個縮影。
陜西建工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下設的秦漢新城基地,這座占地面積200畝,涵蓋PC、市政、模具、桁架筋四大生產車間的產業基地,同時配套實驗檢測中心、裝配式技術研究院,建立建筑工業化科技研發、技術服務、深化設計、生產施工、檢驗檢測、職業培訓等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在陜西建工集團的戰略布局里,這是裝配式建筑發展的一個錨點,與之類似的,還有銅川、安康、延安、西安等產業基地,分布在陜西省的重點區域內,陜西建工已經將裝配式建筑的業務范圍覆蓋全省,同時成功“走出去”,訂單成績和項目斐然。
走進安康和延安基地,同樣能看到大量生產好的構建碼放在堆場上,工廠內呈現簡潔、高效的生產模式。以混凝土價格優勢為依托,陜建(安康)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不斷生產出符合當地需求的構建、混凝土房屋等產品,以鄉村振興戰略為指導,設計鄉村便民站、不同戶型民居、裝配式垃圾歸集點等項目方案,同時助推安康本地的產業升級轉型。
而在延安基地,陜西建工(延安)新型建材有限公司除了開發常規的市政構件和預制陽臺、樓板等產品外,開發出了具備陜北特色的拱形屋面,融入了本土文化創新設計,在延安市南泥灣工匠學院,單片高達11.5米的拱形屋面一字排開,平滑規整中整齊肅穆,呈現出了現場澆筑難以達到的規范標準。
據介紹,目前基地所采用的的信息化技術包括混凝土構件物聯系統RFID、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MES,以及建筑信息模型BIM,均為生產線的自動化服務,能夠實現敏捷生產與智能生產,從前期設計到投入生產,運維管理和現場施工,均能實現高效率。
在這里,車間產出的剪力墻體系部品、框架體系部品、市政公共及景觀構件等產品,構件被銷售至辦公樓、體育場、地鐵、商業住宅等項目中,從生產到運輸、安裝,以及后續的保養維護,建立起一套成熟的方案,目前產品已應用三星西安項目、西安交大創新港、西安北客站、西安地鐵二號線二期等項目中。
作為陜西裝配建筑提速發展的排頭兵,陜西建工集團分布在陜南、關中和陜北的幾大裝配式基地已在當地形成頭部地位,穩步提速,加快布局。
陜西建工集團對于裝配式建筑的探索自2014年起步,是陜西區域內第一家提前謀劃布局的建筑建工企業,經過9年的探索發展,已建成多個產業基地,先后完成了裝配整體式混凝土結構、新農村低多層技術體系、綜合管廊、地鐵管片等科研攻關,形成了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新型建筑材料等產品體系,穩坐陜西乃至西北區域的“排頭兵”位置。
在陜建集團介入裝配式建筑時,西北市場對裝配式建筑的認知不高,而裝配式建筑行業自“十二五”開始,行業逐步進入快速發展期,為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奠定了基調,近年來,西安市高度重視裝配式建筑和產業發展,綠色、環保、人文、智慧建筑成為下個階段的命題。
如今,裝配式建筑賽道市場競爭激烈,而陜建隊伍在陜西區域已擁有一定程度的“定價權”:規模更大、市場項目眾多、產品類型研發快。陜建產投集團董事長付超鋒表示,“2022年,陜建產投集團在主體結構裝配式部品部件方面市場占用率達到30%以上;預估2023年能占到40%以上,到2025年計劃占到陜西市場不低于50%的一個規模。”
產業升級離不開技術創新,在人才引進上和科研創造上,無論是與高校、研究院配合進行技術攻克,實踐“科學家+工程師”模式,還是直接引進高質量科研人材入駐陜建,從項目需求進行科研賦能,陜建十分重視“科技+”的作用。
目前,陜建相繼完成裝配式剪力墻結構體系、框架結構體系、外墻掛板系統、看臺系統等科研攻關,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體系和產品體系,成果廣泛應用于多個工程項目中,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獲得國家專利68項、申報省部級課題9項,參編國家、行業及地方標準28項,省級工法4項,榮獲各類科技獎項18項。出版《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實務》,發揮龍頭效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