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8-02 14:17:28
據陜西建工披露數據,陜建新型建材2023年一季度累計合同簽約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57.81%,營業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983.1萬元,增長率67.1%。產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29.7% ;其中一季度日最高產量同比增長49.11%;保供項目數同比增長169.23%。
陜建裝配智造2023年一季度新簽合同額同比增長90.87%,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54.69%,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00.4%。一季度累計新簽合同17個,較上年同期增長112.5%。新建設高陵廠區從籌備到試產僅僅10余天,可實現年產能30000方。
同時,秦漢基地pc車間完成PC車間北線技改工作,單線突破120方,同比增長75%。科技研發取得新的突破,再開預制構件產品應用領域先河,其中橋梁路面板產品應用于地鐵10號線項目,是西北首次將預制產品應用于共軌合建橋梁項目中,大跨度預制空心板應用于旬陽劉家灣跨河大橋,解決了鄉村群眾跨河交通受阻問題,竹紋板、內墻裝飾掛板等項目的成功應用代表混凝土構件產品以其精湛的品質管控,成功應用于內外墻裝飾領域。
上述數據,是否意味著裝配式建筑的春天已來,而陜建新型建材公司又成為了其中的佼佼者?
答案也不盡然。據秦漢新城基地負責人介紹,盡管陜西建工已是擁有“定價權”的區域裝配式建筑公司,但為市場所應用的裝配式建筑尚未成為主流。原因在于,裝配式建筑目前尚未普及,在其裝配成本稍高于以往施工方式的前提下,市場會默認“排斥”新產品和新方法。
陜建產投集團曾以某工程項目實例,采用排放因子法、施工定額法相結合的方式,分別計算了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傳統現澆結構建筑建造全過程碳排放量,測算比較兩種建筑碳排放的差異。裝配式建筑較現澆式建筑碳排放量有所降低;裝配式建筑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生產階段,通過積極優化生產工序、加強生產管理等,逐漸實現裝配式建筑碳排放量的降低。
從節省資源角度來說與傳統建筑相比,裝配式建筑可達到節能65%、節水20%、節60%、減少建筑垃圾70%到80%,節約人工30%以上,工期縮短40%以上。
從環境保護角度來看,由于現場施工濕作業大量減少,建筑垃圾不到常規建筑的1%、粉塵和噪聲污染也大幅降低,將建筑工程對環境的破壞降到了最低,更加綠色環保,更符合“雙碳”發展理念。
從建筑標準化來看,預制構件可實現標準化設計和生產,在建造過程中采用多樣化組合的建筑風格戶型和結構,根據規模經濟的原理,可大大降低部品、構件的生產成本,從而降低建設成本。
而這些流程,均被秦漢基地引入一系列智能化管理系統進行全鏈條工業化生產,通過一物一碼、生產溯源、移動協同、堆場管控、自動報表,形成了從項目管理、訂單、排產、生產、堆場、發貨、退貨、報表中心的全生產過程管控,解決了生產企業多部門多項目交叉、管理復雜混亂的難題,提高生產效率、實現工廠無紙化信息化管理,并出版《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實務》以供市場參考,希望將這套技術推廣到市場里去。
既然成本和碳排放均已相對降低,技術難度也被攻破、效率大大提高,為什么市場并非積極擁抱的姿態?
在走訪中,秦漢新城基地的工作人員提到,根本原因還是在于目前建筑市場和買方都對裝配式建筑的接納度較低。在工廠,我們看到房子、花臺、體育場看臺都可以像搭積木一樣被拼接起來,市場上,有些聲音可能會認為這樣的方式不夠安全,再加上運輸成本、現場操作工藝等問題與傳統模式不同。
“我們希望市場給我們更多的信任,讓我們用訂單去證明自己的研發實力。”王弘起總工表示,南泥灣工匠學院的超高拱形瓦片,就是工廠先接到了訂單,技術班子跟高校研究院一起磨合了大半年才終于突破的技術。
他表示,目前裝配式建筑的痛點不在于“沒市場”,而是廣大的市場認知度并沒有被徹底打開。市場的認識度不夠,就意味著產值難以突破天花板,更意味著陜建有一群“建筑夢”的人,不甘于止步在已經能批量化生產的構件工廠中。
今年,延安公司已經超額完成了近2000萬產值的訂單,其中有部分是去年疫情期間積壓的訂單,但今年仍有5000萬的訂單等待制作。雖然,這家龍頭建筑公司的下屬子公司的業績在陜北延安區域表現不錯,王弘起還是希望市場的認知度打開,在已經發展成熟的市政、房屋構件之外,陜西建工還可以打開拳腳,去構建一些更新、更有研發難度的產品。
2022年2月28日,西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印發推動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目標,即2021年起,每年新開工建設項目面積增加3%以上用于新型建筑工業化示范項目建設,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不低于30%,并逐年增加。到 2025 年,新型建筑工業化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監管體系基本建立,建筑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初步建成,全市新開工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 40%以上。
陜建人不約而同地表示,“這是未來”。無論是南泥灣土地上拔地而起的新型拱頂,還是秦漢基地在技術鏈條和科技專利上不斷做出的突破,亦或者安康公司將業務和鄉村振興事業融合取得的成效,都充分證明了一筆刷新成績的訂單金額背后,還隱藏著更大的空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