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東北殺出一匹黑馬!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8-02 19:05:14

每經記者 淡忠奎    每經編輯 楊歡 盧祥勇    

東北"F4”繼續狂飆。

今年上半年,沈陽實現GDP3725.8億元,同比增長6.6%。其中,GDP、規上工業增加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三項指標增速均位于副省級城市前三位。

數據公布不久,沈陽召開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計劃推進會,提出大干三季度、奮戰全年紅,確保三年行動首戰告捷。

所謂“三年行動”,主要聚焦實現“三個一”目標——即GDP突破100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1000億元、人口規模突破1000萬人。

沈陽被認為是東北最具風向標意義的城市之一——論經濟、人口體量,沈陽是東北最接近“雙萬”的城市;論城市區位,沈陽是東北經濟中軸線(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的核心,被視作東北振興的支點。

在遼寧省內,有種說法叫“沈大強,遼寧興”,其中大連還是更接近萬億的那個。但從區位條件來看,在入局國家戰略上,沈陽或將增加更多出牌機會。不久前,沈陽獲批建設全國第九個、東北唯一的國家級都市圈。

放眼整個東北,沒有萬億城市,也沒有國家中心城市。此前遼寧曾明確提出“支持沈陽創建國家中心城市”。沈陽也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努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是政府工作的總目標之一。

眼下的成績,顯然給了沈陽不小的信心,問題是如何持續?復盤上半年經濟數據,沈陽找到了“關鍵變量”。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第一方陣”

“經濟增速連續五個季度高于全國、全省水平,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三項指標增速均位于副省級城市前三位……”

作為東北振興的“先鋒”城市,沈陽多項經濟指標正在重回“第一方陣”。今年上半年,沈陽實現GDP3725.8億元,同比增長同比增長6.6%,高于全國、全省1.1個百分點和1.0個百分點。

wzRMnLyrf35WAljbmIib3Jib660uhGQCkGhQpS6297bSy7EKUeoYiaVaTuGXo3A7cTfO5HicxHBI7hM1D6MxF80gvg.jpg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工業經濟動能強勁,支撐作用明顯。上半年,沈陽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5%,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增速達12.2%。

沈陽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上半年規上工業增加值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成為支撐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尤其是主導產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6.8%。

其中,最為亮眼的便是支柱產業汽車。上半年,沈陽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6%,直接高出規上工業增加值11.1個百分點。與之相應,汽車產量增長27.3%,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60.7%。

值得注意的是,當地工信部門透露,在全國總體下行態勢下,1至5月份沈陽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逆勢增長19.4%,高于全國38.2個百分點,且占比全省比重達50.5%。

這也直觀的反映出工業效益的提振以及工業經濟的強勢回暖,“高利潤帶動了高增長,高增長促進了高投資”。

從“三架馬車”來看,消費、進出口增速表現平平,但投資領域亮點突出。上半年,沈陽在克服“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26.0%”的形勢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4.1%)依然跑贏全國大盤。分領域來看,工業投資增長22.2%,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15.8%,成為重要拉動力。

“今年上半年沈陽的經濟態勢令人歡欣鼓舞,但是也要具體分析可持續性。”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告訴記者,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去年上半年沈陽受疫情等因素影響,經濟基數較低,“同樣的增長量,就會造成同比增速顯著提高”。

在看到新動能的同時,基數的因素也不容忽視——2022年上半年,沈陽GDP增速僅為2.6%,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僅為0.1%。即便眼下,沈陽已經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但如何讓上半年強勢回暖的態勢持續,依然是沈陽不小的挑戰。

沈陽市委書記王新偉指出,要大干三季度、奮戰全年紅,確保三年行動首戰告捷。要更好發揮投資、消費、出口拉動作用,強化項目“謀立推建”,抓實簽約項目落地,加快在建項目進度,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潛力,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等。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一業獨大”

對于老工業基地沈陽而言,工業是立市之本,而汽車則是最大的一根支柱。跟國內許多汽車產業重鎮的崛起路徑相似,沈陽也是深度綁定龍頭車企,但呈現出鮮明的“合資”特色。

比如,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稱“華晨寶馬”)是寶馬集團全球規模最大的生產基地,上汽通用(沈陽)北盛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稱上通北盛)是上汽通用集團四大生產基地之一。

wzRMnLyrf35WAljbmIib3Jib660uhGQCkGJHnicdWRtb00aZLDvcEb6X3VrEgZ9x1OkLhVsNQ3lqrtmbUdibvTP6Nw.jpg

華晨寶馬動力電池中心二期 圖片來源:新華社

依托這些龍頭車企,沈陽在燃油車時代一度風光無兩,成為繼上海、重慶、長春等城市之后,全國第七個年產汽車超百萬輛的城市。直到2016年,沈陽的汽車產量仍然保持在105萬輛,其中寶馬牌、中華牌合計占據45%的份額。

不過,在新能源汽車的沖擊下,老牌汽車城沈陽的形勢也急轉直下。2017年跌破百萬輛,2020年只剩下70余萬輛,2021年才止跌回升。不過,在此過程中,沈陽對汽車產業的依賴度始終維持較高水平,汽車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常年保持40%以上。

wzRMnLyrf35WAljbmIib3Jib660uhGQCkGPa26y7Zbacc30SevF48nXVJRibxZL5KM1ZzXt1hf42zCLLxjibbrEAZQ.jpg

這種“一業獨大”“一企獨大”的形勢,疊加新能源汽車迭代等因素,成為沈陽近年來經濟發展的重要底色。從這一維度而言,沈陽經濟發展的不如人意,很大程度上是汽車產業轉型的滯后所致。

2018年,沈陽市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促進產業做大做強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以新能源整車產能達到30萬輛,當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力爭達到10萬輛。這一目標顯然沒有完成,沈陽并非沒有察覺到趨勢,只是大象“轉身”不易。

然而,在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的大潮下,上海、深圳、合肥、西安、長沙等新能源汽車之城加速崛起,重慶、鄭州等傳統汽車城轉型也成效凸顯,沈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已經呈現“掉隊”的趨勢。

2022年,沈陽新能源汽車產量才接近10萬輛,當年汽車產業產值2995.7億元,同比增長2.6%,占全市工業比重47%。即便億緯鋰能動力電池項目、華晨寶馬全新動力電池等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項目都正在加速推進,但是要想成為“國家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制造基地”還需要更大的魄力。

根據最新規劃,沈陽要力爭到2025年,全市汽車工業總產值達4000億元,其中新能源汽車產值占比達25%。對比2022年數據來看,沈陽要在三年之內汽車產值跨越千億級臺階,新能源汽車占比提升11.6%。

這并不是一個容易的目標,但卻是沈陽必須奮力一搏的機會。

從更大的范圍來看,上半年,沈陽“老字號”“新字號”增加值分別增長18%和15.3%,其中,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航空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59.5%、18%和34%。這也意味著沈陽在更多領域的產業轉型邁向加速期,有望形成新的經濟動能。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奮力一搏”

“遼寧是共和國的長子,沈陽是長子的長子。”在牛鳳瑞看來,沈陽一直是東北城市里的老大,盡管經濟上現在落后大連,但是政治、文化地位是無可比擬的。在七八十年代,沈陽是全國排名前列的工業城市,在制造業領域一直占據非常崇高的地位。

從區位上看,沈陽是東北經濟中軸線(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的核心,是東北振興的重要支點。今年4月,沈陽市長呂志成透露,沈陽都市圈已正式獲批,成為全國第九個、東北首個國家級都市圈,在都市圈層面上實現東北“破零”。

CFF20LXzkOxbQxkEFftyQhmPmNX9Sa23q2VmbRBQS71xl9hJd91zicF1oyhPqx6cYtP6ly5fUOV5pDicqVNyyBkg.jpg

沈陽鐵西區汽車小鎮主題夜市美食攤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393919645

事實上,沈陽作為東北振興“先鋒”城市的效應已經開始凸顯。沈陽現代化都市圈以沈陽為中心,包括鞍山、撫順、本溪、阜新、遼陽、鐵嶺、沈撫改革創新示范區共7市1區,面積7萬平方公里、人口2122.3萬人,分別占據全省的47.1%、50.2%。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1.3萬億元,占全省的47.2%

牛鳳瑞認為,沈陽都市圈實現東北“破零”并不意外,沈陽肯定是東北振興布局第一位考慮的,至于能否真正挑起第一的“擔子”是一個考驗。“鞍山、撫順、本溪等城市過去都是頗具實力的工業城市,如何打破行政壁壘,在產業上分工合作,促進空間的優化組合和要素的自由流動是沈陽都市圈建設非常重要的一點”。

這是推動沈陽都市圈打造東北振興重要增長極的重中之重,也是沈陽發揮“先鋒”城市作用的重要承載。不過,對比其他國家級都市圈,沈陽的經濟體量還有不小的提升空間,進一步做大經濟體量也是發揮對周邊城市輻射、帶動和示范作用的基礎,“只有經濟體量達到一定程度才會出現外溢效應”。

作為東北最有望完成“雙萬”突破的城市,沈陽正在推動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提升極核城市的能級。根據“三個一”目標,到2025年要實現GDP突破100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1000億元、人口規模突破1000萬人。

沈陽市委書記王新偉指出,要發揮沈陽制造業基礎雄厚、體系完整優勢,推動都市圈全產業鏈深度協作。比如,推動都市圈各地區承接沈陽產業轉移和配套項目,鞍山打造中德汽車零部件產業鞍山分園,本溪、遼陽規劃沈陽臨空經濟區配套服務產業園等。

與此同時,一些積極因素也正在涌現。今年5月,華晨寶馬20周年之際,寶馬集團宣布,將于2026年起在沈陽投產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純電動BMW新世代車型,同時,與之配套的BMW第六代動力電池項目全面動工,總投資100億元人民幣,是現有動力電池生產面積的5倍……

在下一個20年,華晨寶馬新能源汽車轉型,再次與沈陽深度“綁定”,布局從電動化車型的本土研發、生產和動力電池迭代。在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的大潮下,不論沈陽,還是寶馬都已經到了奮力一搏的時候。

“華晨寶馬占沈陽工業增加值比重很大,一旦寶馬轉型成功,就會對沈陽形成巨大的推力。”牛鳳瑞說。

記者|淡忠奎?編輯|楊歡 盧祥勇?杜波校對|段煉

CFF20LXzkOyYmal29zn37N5Bg2NQ4tyN4ylvMFyM3VmF4x90Uj4cDmoEphibia4RN55ibIXmqU1Od9w2Q5nhA08lA.png|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