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8-02 21:18:57
每經編輯 王月龍
“在此事發生的過程中,本人正通過歌曲進行能力的激發,歌曲被打斷,非但原有的效果并未達到,更讓我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8月1日,一份題為“精神損害賠償起訴狀”的文字在社交平臺上引發關注。市民辛先生在起訴狀中表示,除了請法院判處被告向原告賠償精神損失費10萬元以外,還要求附帶賠償大衛·鮑伊演出名譽損失費100萬元。
辛先生“起訴狀”
據上游新聞,辛先生是南京的一名上班族,當天被某銀行的AI客服打斷后,發帖公布了此事。辛先生稱,并非真的想起訴,只是發泄自己的情緒,沒想到會引起大家的共鳴。
起初,網友們被這則“無厘頭”的起訴狀所吸引,但隨后越來越多的網友留言稱都曾被銀行、電信等行業推銷電話騷擾,隨著留言的不斷增加,這起因聽歌被打斷引起的“起訴”事件演變成了網友對推銷電話的控訴......
聽歌時被銀行騷擾電話打斷
網友“索賠”110萬元
據大河報,辛先生發布的“精神損害賠償起訴狀”顯示,7月27日10點39分,他正在南京市的工作地點進行正常工作,耳機中播放著音樂,期間被銀行電話騷擾,精神一度崩潰。辛先生稱,他對自己的把控能力較差,長期需要通過聽歌曲安撫和治療。在此次事件發生后,不僅原有的效果未達到,更加深了他本人的逆反心理。辛先生還提到,電話接通后,對面傳來一個AI人工客服聲音的時候,更讓他感覺被騷擾。
該起訴狀中表明原告訴訟請求為:賠償原告精神損失費10萬元,附帶賠償大衛·鮑伊演出名譽損失費100萬元。
隨后,微博認證賬號“**銀行網絡經營服務中心”在這條微博下評論:尊敬的客戶您好,很抱歉給您帶來困擾!如您方便,可通過私信提供一下您的聯系電話,以便我們進一步向相關部門反饋,謝謝!但辛先生對該銀行要求主動提供電話聯系一事反感。
該網友微博一經發布,引起網友共鳴。許多網友表示自己經常收到各家銀行的營銷電話,對此感到困擾,有網友表示:“銀行一天能打十幾個電話,就算掛了還一直打,很打擾休息。”
據上游新聞,8月1日,該銀行工作人員回應表示,該號碼是本銀行的機器人外呼電話,一般會在正常工作時間段聯系客戶進行業務提醒和活動推銷,如果客戶認為被打擾可以通過人工客服申請屏蔽。
當事人:沒起訴,只是宣泄不滿
沒想到引起這么多共鳴
據新黃河客戶端,辛先生表示,“我在設計行業工作,日常都是10點上班,7月27日,和往常一樣,我剛剛進入工作狀態沉下心在做事情,某銀行突然打來電話問我要不要買理財產品,而且還是個不太靈敏的AI客服。最近這兩個月,我幾乎每周都能接到幾通該銀行打來的電話,真的很影響我的工作情緒,特別生氣,特別難受,之后我用了二十分鐘寫了那篇起訴狀。”
辛先生表示,這件事情能被大家這么關注,自己十分意外,事件發酵后也有許多法學專業的網友指出了起訴書的種種不合規,自己也都虛心接受并感謝網友們的熱心。不過,自己并未真正去起訴該銀行,其初心也并不是為了獲得賠償而寫下起訴狀,只是想宣泄下被打擾的情緒。
“通過這件事我也發現,自從大家擁有了手機卡和銀行卡以后,就各種被騷擾,時間久了,感覺大家都麻木了,都接受了這樣的日常。我這樣一搞,大家埋在心里的痛點好像又被打開了,我把它拿到公共場合講出來以后,可能大家的共鳴會更強烈一點。”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辛先生表示。“我個人并沒有說要杜絕騷擾電話,只是這些騷擾電話起碼要有個頻率和標準,這樣大家勉強還能接受。目前,這種電話有時候多有時候少,這誰受得了,已經干擾正常工作和生活了。還有AI客服,完全沒必要,你說它智能吧,但它又沒有那么智能,很多時候你說的話它根本聽不懂,和AI溝通那種拳頭打在棉花上的感覺,一點都不好受。”
很多人投訴“被泄密、電話騷擾”
其實可以這樣做
據南方財經,“黑貓投訴”平臺上,有不少用戶反映自己的個人信息被運營商的“內鬼”泄露,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辦理寬帶、手機卡或增值業務;或是個人信息被泄露給信貸營銷或催債機構,騷擾電話短信不斷。
“全廣州的家長都能找到的。”一家“大數據營銷”公司徐姓工作人員口頭承諾稱,可以通過分析母嬰、親子類的軟件,得到寶爸寶媽的手機號碼,然后逐一打電話向他們推銷一款有接種年齡限制、需要自費的疫苗。獲取一條手機電話需付1元,撥打電話需再付2元。
據上游新聞,實際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工作人員表示,遇到騷擾電話可以通過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電話、公眾號和網站進行舉報,核實后會對涉事企業進行處理。
據工信微報,為防范用戶受到“不請自來”的營銷電話侵擾,在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組織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家電信運營商,面向全國用戶提供“騷擾電話拒接”服務。用戶可通過所屬運營商的公眾號、發送業務短信、營業廳辦理等方式免費開通使用,登記個人電話接聽意愿,防范騷擾電話侵擾。
中國電信“防騷擾”設置界面
對于各行業企業通過語音呼叫平臺撥打的商業性電話,用戶可依據個人意愿登記不愿接聽的類別,如貸款理財、保險推銷、股票證券、房產中介、教育培訓等。對于個人手機或家庭固話撥打的電話,用戶可開通個人拒接名單功能,登記不愿接聽的號碼。電信運營商根據用戶意愿提供必要的技術防護,保障用戶免受騷擾。
編輯|王月龍?杜波?蓋源源
校對|孫志成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上游新聞、大河報、新黃河客戶端、南方財經、工信微報、公開信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