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8-04 18:22:38
◎貝多廣指出,普惠金融并非價格越低越好,需保證商業可持續。
◎貝多廣表示,數字化已滲透到金融的方方面面。普惠金融數字化有其優勢,也是發展方向,但傳統模式也有自身優勢,因此較為理想的是線上線下結合。
◎貝多廣認為,普惠金融發展應注重生態體系化,不局限于信貸,而應包括金融多個領域,例如保險,也是一個重要方面。資本市場如中小板、創業板、科創板是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平臺,也屬于普惠金融。此外,聽上去離普惠金融似乎較遠的期貨,實際上也是逐漸納入普惠金融的工具。
每經記者 張壽林 每經編輯 張益銘
8月2日,在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21世紀經濟研究院聯合中國人民大學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等多家機構舉辦的“2023年度21世紀‘活力·ESG’創新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院長貝多廣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下稱“NBD”)專訪,指出概念層面的準確認識非常關鍵。“普惠金融”一詞引自國外,其原文inclusive finance,本為“包容性金融”,國內將其譯為“普惠金融”,于是大家談起普惠金融,便以為既普又惠,出現認識偏差。
他說,普惠金融并非價格越低越好,需保證商業可持續。
貝多廣 每經記者 張壽林 攝
NBD:請問您認為普惠金融在鄉村振興中如何發揮作用?
貝多廣:在鄉村振興當中,目前,銀行、小貸公司等都在發揮作用,但還可以融合更多的力量,例如資本市場。比如,一部分在外闖蕩的農民工開始返鄉創業,創業之初更需要原始股本金的支持而非處處舉債,此時資本市場、天使投資就有了用武之地。
另外,當地政府可予以相應的政策激勵,除了信貸扶持政策外,還可設立創業基金,有甄別地投向農民創業。
因此,拓寬視野來看,普惠金融分布于金融各個領域,并以多種形式服務國家戰略,服務鄉村振興。
NBD:請問普惠金融數字化目前有哪些進展?
貝多廣:講到數字普惠金融,就更加明顯了。中國普惠金融做得好,就在于有比較優勢,數字化程度相對高,而非完全傳統的普惠金融。
我們從數字支付發展到數字信貸,現在,即便對于金融機構而言是缺乏信用記錄的人,也可以通過數字信貸APP輕松獲得融資,起初可能數千元額度,隨著信用積累,信貸額度還可逐步提升。
還有數字理財等等,也在逐漸發展。目前看,數字化已滲透到金融的方方面面。
展望未來,中國普惠金融發展還有很長的路可以走。比如如何使農民同城里人一樣享有購買基金、健康險、養老理財等機會,這都是需要進一步推進的領域,空間很大。
NBD:您在普惠金融領域持續深入探索,請問在普惠金融的理念上有哪些新的認識?
貝多廣:認識也在不斷深化,特別是結合中國國情,比如“普惠金融”這個詞引自國外,本身存在翻譯問題。其原文inclusive finance,本為“包容性金融”,意指傳統金融體系將其排斥在外,不愿為其提供服務,而現在要包容這部分群體,使其享受相應的金融服務。
可是譯為“普惠金融”之后,使得大家產生認識偏差,似乎普惠金融意味著既普又惠。隨著認識的深入,大家意識到普惠金融并非價格越低越好,金融機構還需要保證可持續發展。我們研究的普惠金融,一定是商業可持續而不是靠政府補貼的。因此,概念層面的準確認識非常關鍵。
此外,在手段層面,大家最初學習孟加拉的尤努斯,這屬于相對傳統的普惠金融,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尤努斯教授在孟加拉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得相當一部分極度貧困的人群獲得了發展的機會,但問題是人力成本很高。在中國數字技術發展起來之后,金融行業也都在紛紛進行數字化轉型,探索高效率、低成本的數字化模式是否能替代傳統模式。然而經過幾年運作便發現,并非那么簡單,數字化有其優勢,也是發展方向,但傳統模式也有自身優勢,因此較為理想的是線上線下結合。畢竟這是一個人與人溝通交流的過程,不能以機器回復完全替代面對面交流。
NBD:請問您對普惠金融發展趨勢有哪些觀察?
貝多廣:2016年,國務院印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現在看,應該說中國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據我們觀察,目前普惠金融較為側重于普惠信貸。不少情形下,大家認為,似乎和銀行有關的才是普惠金融。
普惠信貸,確實緩解了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但我們不應將普惠金融局限于銀行信貸。實際上,只要是服務中小微企業和弱勢人群即“中小微弱”的金融,都是普惠金融。
因此,今后普惠金融還應更注重生態體系化發展,換言之,不局限于信貸,而應包括金融多個領域,例如保險,也是一個重要方面。此外,資本市場如中小板、創業板、科創板是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平臺,也屬于普惠金融。
又如,聽上去離普惠金融似乎較遠的期貨,實際上也是逐漸納入普惠金融的工具。在云南,不少地區種植橡膠,但橡膠價格波動會威脅到膠農收入,當地通過保險加期貨來對沖價格波動,即價格與對應期貨掛鉤,期貨價格跌了,則予以價格補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