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8-11 00:52:35
每經評論員 盧嶸
8月10日晚間,碧桂園發布內部消息公告,預期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半年度之凈虧損約人民幣450億元~550億元,市場再次震動。這種巨額虧損在碧桂園30多年的發展歷史中也是首次。
碧桂園是中國最大也是最知名的房企之一,位居《財富》世界500強榜單第206位(2023年度),近期接連出現海外債未如期付息和半年報大幅虧損預警。一時間各種關于碧桂園的“小作文”滿天飛,流言紛呈,這不僅引發了碧桂園股價和債券價格的大幅波動,輿論也擔心碧桂園是否會成為下一個恒大,也有人質疑碧桂園的真實負債規模和可持續經營能力,輿情中甚至有“幸災樂禍”的表達,“碧桂園究竟怎么了”引起媒體高度關注。
房地產是一個事關民生和經濟大盤穩定的10萬億級的行業,在恒大推倒了爆雷的第一塊骨牌之后,房地產行業的多米諾骨牌負向效應已經持續相當一段時間了。我們很遺憾地看到,這個行業還處在探底過程中,房企接連出現重大債務問題,一些A股上市房企因為股價低于1元面值從資本市場上倉促退市,還有不少上市房企出現破凈、股價低迷,一些城市的房地產項目也出現了保交樓的兩難困境。
不可否認,現在,碧桂園正面臨其成立30多年以來最大的困難和前所未有的市場壓力。
那么,應該如何看待碧桂園的階段性困難?
社會各方應該客觀認識到,碧桂園出現的階段性困難,不是一家千億級頭部房企的個案,而是目前整個房地產行業和企業面臨的共同問題的集中表現。2023年,房地產市場受到多重因素影響,雖然政策面已經出現明顯回暖,但整體行情依然不容樂觀。市場在一季度短暫反彈之后,再度陷入收縮狀況,購房者信心仍未有效恢復,房企銷售額持續下滑,房企的債務壓力還很沉重,房地產投資開發增速出現斷崖式下滑。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2023年1~7月,TOP100房企銷售總額為39944億元,同比下降4.6%。其中,7月單月銷售額同比下降34.1%,環比下降33.8%。這些因素導致房地產企業普遍面臨巨大經營壓力和風險挑戰。在這樣的環境下,即使是碧桂園這樣的頭部房企,也難以獨善其身。
根據最新的第三方數據,今年1~7月碧桂園的銷售額為1700多億元,銷售面積2200多萬平方米,這種量級的企業對行業和市場的影響是巨大的。雖然碧桂園出現了困難,但不能因此否定其曾經對行業和購房者做出的貢獻,以及它在市場化發展和產品項目打造方面所展現出的開拓精神。自1992年成立以來,碧桂園累計交付超過400萬套住宅,為數千萬家庭提供了舒適安全的居住環境,“給你一個五星級的家”深入人心。碧桂園旗下碧桂園服務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物業管理公司之一,為超過3000個社區提供了優質高效的服務。此外,碧桂園還在建筑智能化方面進行了大膽嘗試,為行業轉型升級進行了積極探索。尤其難得的是,“發家致富”之后的碧桂園并沒有像一些暴雷房企那樣冒失地進行多元化發展,盲目在汽車、金融、文體、旅游、新能源等非主營業務領域進行非理性投資和資本運作,而是堅持以房地產產業鏈為主業,保持了發展過程中的定力和專注。
當然,碧桂園在發展模式上的選擇和局限與其目前的困難有一定的因果關系。業內人士都清楚,碧桂園的“主戰場”是三四線城市甚至中小城鎮,而且單個項目規模普遍較大。其發展模式是快周轉規模化,這種模式使碧桂園很快成為行業翹楚,甚至位居行業第一。但現實市場已急劇變化,一方面,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需求出現了供過于求的情況,導致碧桂園的銷售額和結轉收入受到影響。另一方面,高周轉規模化發展模式使碧桂園承擔了較高的債務壓力和融資成本,掣肘了其現金流。作為一個獨立市場主體,碧桂園及其管理團隊既然選擇這樣的發展模式,是其戰略選擇和路徑選擇的自由,也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和風險。目前,這種艱難的考驗正在到來,這些問題,碧桂園需要正視和解決。
一段時間以來,房地產行業的低迷狀況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行業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暖風頻吹,對房地產行業調控的適時優化已經成為可以明顯預期的事情。防風險成為政策調控的主要目標。房地產行業和市場形勢的好轉說到底離不開類似于碧桂園這樣具有行業代表性的房地產企業經營狀況的持續好轉,尤其是如果像碧桂園這樣的頭部房企,再出現重大問題甚至像某些自媒體不實揣測的那樣“崩盤”,那對市場信心造成的重大負面影響難以低估。
另外,保交樓是目前主管部門和購房者關注的重點,是保民生、保穩定的抓手,這也需要像碧桂園這樣的房企來承擔主體責任。在各種傳聞流行之際,碧桂園仍表示,將堅決履行保交付、保民生職責,并積極采取各種對策來確保現金流安全。這在當下,體現了一個頭部房企應有的社會責任感。
不久前,國家發布了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31條措施,這種支持不應該也不會有行業之分和區別對待。碧桂園作為房地產行業最大的民營企業之一,對碧桂園的支持就是落實這類政策的具體舉動,是扶持民企啃硬骨頭涉險渡難的表現。碧桂園也表示,公司將上下一心,千方百計開展自救,竭盡全力保障公司現金流安全,最大限度削減支出,公司以銷定產,嚴控無效產能、壓降各項非核心非必要的經營支出,全力做好保交付、保信用工作。
碧桂園稱管理層進行了深刻的反思,雖然對本輪市場調整周期有預判,但對市場下行的深度、烈度和持續度估計不足,未能及早作出更有力度的應對措施,未能洞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已發生重大變化,對三四線及更低線城市投資比例過大、負債率壓降速度不夠等潛在風險的認識不夠深刻、化解行動不夠及時有力。這種反思是一個行業頭部企業和上市公眾公司嚴肅對待市場質疑和積極應對困難應該采取的態度。
對于碧桂園,市場和公眾有不同分析和看法是正常的,但給予企業正向的輿論環境,堅定的支持措施,實效的渡困手段才是對各方最有利的選擇,而不是幸災樂禍,甚至墻倒眾人推。
筆者認為,對碧桂園及其類似房地產企業予以必要和有力的支持應該成為市場共識。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