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5 20:44:47
2023年8月15日,中國領先的在線音樂與音頻娛樂平臺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以下簡稱“TME”或“騰訊音樂”)(紐交所股票代碼:TME;港交所股票代碼:01698)發布了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未經審計財務業績。
基于內容與平臺“一體兩翼”戰略的高效投入,TME業績持續向好。
財報顯示,第二季度TME總收入72.9億元,同比增長5.5%,調整后凈利潤15.3億元,同比增長48.6%。其中在線音樂服務收入增長強勁,同比增長47.6%至42.5億元,首次超過社交娛樂服務。與此同時,TME在今年6月迎來了在線音樂付費用戶數突破1億的里程碑。單個付費用戶月均收入達9.7元,連續五個季度實現增長。
業內人士認為,ARPPU和利潤率的連續增長,反映出騰訊音樂近年來持續健康的業務發展水平。在高質量增長的戰略驅動下,騰訊音樂有望維持健康增勢,加速釋放音樂行業的多元價值。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首席執行官梁柱表示:“今年6月,公司迎來了在線音樂付費用戶破億的里程碑時刻。這不僅反映了我們作為中國領先的在線音樂平臺的實力,也體現了廣大音樂愛好者對我們所提供優質內容與服務的強有力認可。隨著音樂用戶付費心智的養成,音樂消費市場也釋放出了更大的增長潛力,為此我們也不斷提升平臺的音樂體驗,來滿足用戶對內容和服務品質的更高標準和偏好。”
第二季度,在線音樂服務收入首次以58.3%的占比,超越社交娛樂服務收入,成為TME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我們也在多年的努力過程中看到,用戶支持正版的意識越來越強,無論是為他們自己喜歡的歌曲還是為享受高品質的聽歌權益,都越來越愿意為正版音樂付費。”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執行董事長彭迦信表示。
第二季度,在線音樂服務不斷交出令人振奮的答卷。
在線音樂訂閱方面,通過精細化的用戶運營、更有吸引力的用戶權益,以及更高品質的音樂內容,TME實現了在線音樂付費用戶數、月度ARPPU等各項數據指標的亮眼增長,這也反映出騰訊音樂近年來持續健康的業務發展水平。在高質量增長的戰略驅動下,騰訊音樂有望維持健康增勢,加速釋放音樂行業的多元價值。
另一方面,在線音樂非訂閱服務也實現了穩健增長。商業化水平持續穩定提升。多元化的產品組合和創新的廣告形式對各行業的廣告主保持了極高的吸引力,激勵廣告模式表現優異,滲透率穩步提升?!窷ext Singer 2023」全國校園音樂大賽,「浪潮制造者」和「巔峰音樂節」等特色音樂活動吸引了雪碧、統一雙萃等諸多廣告主的贊助。高品質的音樂娛樂體驗也進一步滿足了大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進而助推全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內容方面,騰訊音樂持續深化同知名唱片公司、知名藝人的合作,進一步擴大行業影響力與內容吸引力。例如,TME與豐華唱片續約達成戰略合作,為海內外用戶提供豐富且優質的華語流行音樂;與易烊千璽合作發行全新實體專輯《劉艷芬》,并于騰訊音樂旗下平臺首發,總銷售額成績斐然。
與此同時,TME還致力于通過對高潛力音樂人的全方位扶持,為華語樂壇持續注入優質內容“活水”。2022年10月,騰訊音樂人開放平臺面向潛力原創音樂人推出“新勢力計劃”,截至今年7月31日,在101.2億流量扶持下,已有1977首歌曲首次獲得百萬播放,3983首在TME全平臺榜上有名,更多高潛音樂人收獲了可持續的上升通道。今年8月,“新勢力計劃”全新升級,新勢力音樂人已由1000人擴大至3000人,更多優秀音樂人將享受“新勢力計劃”的專屬流量扶持。
演唱會一票難求、音樂節遍地開花....隨著宏觀環境好轉以及多項利好政策的支持,文化演出市場正在快速升溫。文化消費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有力抓手,7月24日召開的相關會議強調,要推動體育休閑、文化旅游等服務消費;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也提出,要促進文娛體育會展消費,優化演出賽事活動審批程序,增加音樂節、演唱會等文化體育休閑消費供給。
內容產業的持續升溫不僅給騰訊音樂的商業化業務帶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也對其內容產品供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騰訊音樂積極把握AIGC浪潮,不斷通過技術創新提升用戶音娛體驗和全產業鏈生產效率。在用戶端,TME開始測試「AI一起聽」,讓AI音樂伴侶小琴和用戶可以實時互動。在直播方面,TME推出了AIGC賦能的虛擬禮物,為用戶和主播帶來更加引領潮流的互動體驗。
在創作者方面,騰訊音樂將全套AIGC音樂制作工具整合到“啟明星”,幫助獨立音樂人提升歌曲的制作、交易和宣推效率。“啟明星”吸引了眾多行業參與者,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平臺音樂交易總額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
中金證券表示:騰訊音樂具備多元產品矩陣,且不斷深耕產品升級與用戶體驗,完善內容生態建設,積極布局新技術。2023年7月在TME天琴實驗室的技術支持下,“啟明星”全新升級,以AIGC輔助音樂人創作。我們認為,公司不斷打磨多維運營能力和創新能力,有望發揮基于音樂生態的長期價值。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信息披露內容以公司公告為準。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文/齊宇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