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日本核污染水開始排海,今天預計排放200到210噸,中國外交部發聲:日本排海6個沒有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8-24 13:27:48

每經編輯 畢陸名

據央視新聞8月24日報道,當地時間8月24日13時,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啟動核污染水排海。兩年多來,福島核污染水排海計劃的正當性、合法性、安全性一直受到國際社會質疑。日方迄未解決國際社會關于核污染水凈化裝置長期可靠性、核污染水數據真實準確性、排海監測安排的有效性等重大關切。中方等利益攸關方多次指出,如果核污染水是安全的,就沒有必要排海,如果不安全,就更不應該排海。日本強推核污染水排海不正當、不合理、不必要。

東京電力公司24日卻稱,檢測結果顯示其中氚的濃度已經“達標”。根據計劃,排海時間至少要持續30年,將會影響整個太平洋乃至全球海域。

據CCTV國際時訊24日消息,當地時間24日上午10點左右(北京時間上午9點左右),東京電力公司就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一事召開臨時記者會。今天的核污染水排放量預計為200到210噸,每天的排放情況將在次日公布。首次排海每天將排放約460噸,持續17天,合計排放約7800立方米核污染水。日本強推核污染水排海的做法引發多方質疑和反對。

???針對日本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事件,據中國外交部8月24日消息,8月24日,日本政府無視國際社會的強烈質疑和反對,單方面強行啟動福島核事故污染水排海,中方對此表示堅決反對和強烈譴責,已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要求日方停止這一錯誤行為。

生態環境部24日表示,正在組織開展2023年度我國管轄海域海洋輻射環境監測,及時跟蹤研判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對我海洋輻射環境可能的影響。

外交部: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據外交部8月24日消息,8月24日,日本政府無視國際社會的強烈質疑和反對,單方面強行啟動福島核事故污染水排海,中方對此表示堅決反對和強烈譴責,已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要求日方停止這一錯誤行為。

日本福島核污染水處置是重大的核安全問題,具有跨國界影響,絕不是日本一家的私事。自人類和平利用核能以來,人為向海洋排放核事故污染水沒有先例,也沒有公認的處置標準。12年前發生的福島核事故已經造成嚴重災難,向海洋釋放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質。日方不應出于一己之私利,給當地民眾乃至世界人民造成二次傷害。

日本政府沒有證明排海決定的正當合法性,沒有證明核污染水凈化裝置的長期可靠性,沒有證明核污染水數據的真實準確性,沒有證明排海對海洋環境和人類健康安全無害,沒有證明監測方案的完善性和有效性,也沒有同利益攸關方充分協商。

海洋是全人類的共同財產,強行啟動向海洋排放福島核污染水,屬無視國際公共利益的極端自私和不負責任之舉。日方所作所為是將風險轉嫁給全世界,將傷痛延續給人類的子孫后代,成為生態環境破壞者和全球海洋污染者,侵犯各國人民健康權、發展權和環境權,違背自身道義責任和國際法義務。日方將核污染水一排了之,同時也將自己置于國際被告席,必將長期受到國際社會譴責。

中國政府一貫堅持人民至上,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食品安全和中國人民的身體健康。

生態環境部:“極其自私和不負責任”

生態環境部微信公眾號今天發布消息稱,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就日本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答記者問。

問:今天,日本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您怎么看?我國在海洋輻射環境監測方面有哪些針對性安排?

答:日本政府強行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將一己私利凌駕于全人類長遠福祉之上,極其自私和不負責任。我們敦促日方傾聽國際社會聲音,切實以科學、安全、透明的方式處置核污染水,接受嚴格國際監督。

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問題。2021年、2022年先后組織開展了我國管轄海域海洋輻射環境監測,摸清了目前相關海域海洋輻射環境的本底情況。監測結果表明,我國管轄海域海水和海洋生物中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未見異常,總體處于歷年漲落范圍內。

當前,生態環境部按照監控重點區域、覆蓋管轄海域、掌握關鍵通道的思路,正在組織開展2023年度我國管轄海域海洋輻射環境監測。后續生態環境部將持續加強有關監測工作,及時跟蹤研判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對我海洋輻射環境可能的影響,切實維護我國家利益和人民健康。

核污染水240天到達我國沿岸海域

8月22日,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公布了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的詳細步驟。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按計劃,排放前將在處理過的水中加入大量海水,如果確認濃度降低到預想的水平,將在17天內排放第一批共7800噸核污染水。2023年度預計排放約3.12萬噸,氚總量為5兆貝克勒爾,約為東電年計劃排放量上限(22兆貝克勒爾)的兩成。

從2011年3月11日海嘯引發地震,使得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爆炸,到如今已過去12年。事發之后,為了冷卻核反應堆,福島第一核電站的運營方東京電力公司需要持續注水為反應堆降溫,加上地下水和雨水的滲入,形成大量核污染水。

早在2021年,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張建民院士、胡振中副教授團隊從宏觀和微觀兩種不同的角度分別建立了海洋尺度下放射性物質的擴散模型,并實現了福島核污水排放計劃的長期模擬。

福島核污水排海后氚的宏觀擴散模擬結果

其中,宏觀模擬結果表明,核污水在排放后240天就會到達我國沿岸海域,1200天后將到達北美沿岸并覆蓋幾乎整個北太平洋。



德國海洋科學研究對核污染水擴散速度和影響的模擬效果圖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劉森林表示,日本核污染水經過一圈后,與我國接觸的水域核放射量會降低很多。但放射量低,不代表影響不大,尤其是對當地影響,例如日本經濟、當地漁民生計問題、周邊韓國海產品等等。從社會角度來看,它會影響全球的經濟發展。

劉森林表示,我國民眾也不需要太過恐慌,我國一直高度重視事故導致的日本輸華食品放射性污染問題,持續開展對日本食品放射性污染風險的評估并及時應對。

近日,海關總署也提到為防范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日本食品輸華,保護中國消費者進口食品安全,中國海關禁止進口日本福島等十個縣(都)食品,對來自日本其他地區的食品特別是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嚴格審核隨附證明文件,強化監管,嚴格實施100%查驗,持續加強對放射性物質的檢測監測力度。確保日本輸華食品安全,嚴防存在風險的產品輸入。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CCTV國際時訊、央視新聞、生命時報、生態環境部、外交部等

封面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據央視新聞8月24日報道,當地時間8月24日13時,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啟動核污染水排海。兩年多來,福島核污染水排海計劃的正當性、合法性、安全性一直受到國際社會質疑。日方迄未解決國際社會關于核污染水凈化裝置長期可靠性、核污染水數據真實準確性、排海監測安排的有效性等重大關切。中方等利益攸關方多次指出,如果核污染水是安全的,就沒有必要排海,如果不安全,就更不應該排海。日本強推核污染水排海不正當、不合理、不必要。 東京電力公司24日卻稱,檢測結果顯示其中氚的濃度已經“達標”。根據計劃,排海時間至少要持續30年,將會影響整個太平洋乃至全球海域。 據CCTV國際時訊24日消息,當地時間24日上午10點左右(北京時間上午9點左右),東京電力公司就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一事召開臨時記者會。今天的核污染水排放量預計為200到210噸,每天的排放情況將在次日公布。首次排海每天將排放約460噸,持續17天,合計排放約7800立方米核污染水。日本強推核污染水排海的做法引發多方質疑和反對。 ???針對日本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事件,據中國外交部8月24日消息,8月24日,日本政府無視國際社會的強烈質疑和反對,單方面強行啟動福島核事故污染水排海,中方對此表示堅決反對和強烈譴責,已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要求日方停止這一錯誤行為。 生態環境部24日表示,正在組織開展2023年度我國管轄海域海洋輻射環境監測,及時跟蹤研判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對我海洋輻射環境可能的影響。 外交部: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據外交部8月24日消息,8月24日,日本政府無視國際社會的強烈質疑和反對,單方面強行啟動福島核事故污染水排海,中方對此表示堅決反對和強烈譴責,已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要求日方停止這一錯誤行為。 日本福島核污染水處置是重大的核安全問題,具有跨國界影響,絕不是日本一家的私事。自人類和平利用核能以來,人為向海洋排放核事故污染水沒有先例,也沒有公認的處置標準。12年前發生的福島核事故已經造成嚴重災難,向海洋釋放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質。日方不應出于一己之私利,給當地民眾乃至世界人民造成二次傷害。 日本政府沒有證明排海決定的正當合法性,沒有證明核污染水凈化裝置的長期可靠性,沒有證明核污染水數據的真實準確性,沒有證明排海對海洋環境和人類健康安全無害,沒有證明監測方案的完善性和有效性,也沒有同利益攸關方充分協商。 海洋是全人類的共同財產,強行啟動向海洋排放福島核污染水,屬無視國際公共利益的極端自私和不負責任之舉。日方所作所為是將風險轉嫁給全世界,將傷痛延續給人類的子孫后代,成為生態環境破壞者和全球海洋污染者,侵犯各國人民健康權、發展權和環境權,違背自身道義責任和國際法義務。日方將核污染水一排了之,同時也將自己置于國際被告席,必將長期受到國際社會譴責。 中國政府一貫堅持人民至上,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食品安全和中國人民的身體健康。 生態環境部:“極其自私和不負責任” 生態環境部微信公眾號今天發布消息稱,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就日本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答記者問。 問:今天,日本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您怎么看?我國在海洋輻射環境監測方面有哪些針對性安排? 答:日本政府強行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將一己私利凌駕于全人類長遠福祉之上,極其自私和不負責任。我們敦促日方傾聽國際社會聲音,切實以科學、安全、透明的方式處置核污染水,接受嚴格國際監督。 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問題。2021年、2022年先后組織開展了我國管轄海域海洋輻射環境監測,摸清了目前相關海域海洋輻射環境的本底情況。監測結果表明,我國管轄海域海水和海洋生物中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未見異常,總體處于歷年漲落范圍內。 當前,生態環境部按照監控重點區域、覆蓋管轄海域、掌握關鍵通道的思路,正在組織開展2023年度我國管轄海域海洋輻射環境監測。后續生態環境部將持續加強有關監測工作,及時跟蹤研判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對我海洋輻射環境可能的影響,切實維護我國家利益和人民健康。 核污染水240天到達我國沿岸海域 8月22日,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公布了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的詳細步驟。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按計劃,排放前將在處理過的水中加入大量海水,如果確認濃度降低到預想的水平,將在17天內排放第一批共7800噸核污染水。2023年度預計排放約3.12萬噸,氚總量為5兆貝克勒爾,約為東電年計劃排放量上限(22兆貝克勒爾)的兩成。 從2011年3月11日海嘯引發地震,使得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爆炸,到如今已過去12年。事發之后,為了冷卻核反應堆,福島第一核電站的運營方東京電力公司需要持續注水為反應堆降溫,加上地下水和雨水的滲入,形成大量核污染水。 早在2021年,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張建民院士、胡振中副教授團隊從宏觀和微觀兩種不同的角度分別建立了海洋尺度下放射性物質的擴散模型,并實現了福島核污水排放計劃的長期模擬。 福島核污水排海后氚的宏觀擴散模擬結果 其中,宏觀模擬結果表明,核污水在排放后240天就會到達我國沿岸海域,1200天后將到達北美沿岸并覆蓋幾乎整個北太平洋。 德國海洋科學研究對核污染水擴散速度和影響的模擬效果圖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劉森林表示,日本核污染水經過一圈后,與我國接觸的水域核放射量會降低很多。但放射量低,不代表影響不大,尤其是對當地影響,例如日本經濟、當地漁民生計問題、周邊韓國海產品等等。從社會角度來看,它會影響全球的經濟發展。 劉森林表示,我國民眾也不需要太過恐慌,我國一直高度重視事故導致的日本輸華食品放射性污染問題,持續開展對日本食品放射性污染風險的評估并及時應對。 近日,海關總署也提到為防范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日本食品輸華,保護中國消費者進口食品安全,中國海關禁止進口日本福島等十個縣(都)食品,對來自日本其他地區的食品特別是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嚴格審核隨附證明文件,強化監管,嚴格實施100%查驗,持續加強對放射性物質的檢測監測力度。確保日本輸華食品安全,嚴防存在風險的產品輸入。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CCTV國際時訊、央視新聞、生命時報、生態環境部、外交部等
日本 食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