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廣東之后,該是浙江“補短板”了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8-29 00:06:42

高教發展水平與經濟文化地位不匹配

每經記者 余蕊均    每經編輯 楊歡    

Pmhjaphddz1693235531302.thumb_head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707733 

“我們離‘雙一流’強省還有多遠?”

這次提出這個問題的,不再是此前“瘋狂建大學”的廣東,而是同為沿海經濟大省的浙江。

數據顯示,浙江有109所普通高等學校,在31個省份中排名第11位,同時,有3所高校入選國家“雙一流”高校建設名單,居全國第12位。

而浙江入選“雙一流”建設名單的23個學科,有21個落在浙江大學。一如當地教育界人士所言,浙江需要浙大這樣的“航母”,但只有一艘“航母”,形成不了集群戰斗力。

早前,浙江就曾坦言,其高等教育發展水平與經濟文化地位,與人才強省、創新強省首位戰略要求,與人民對優質高等教育的需求均不匹配,高水平大學和學科建設任務十分艱巨。

某種程度上,浙江當下的心情與當初的廣東有些相似——補齊高等教育短板,以往任何時候都迫切。

今年以來,浙江肉眼可見地發力了。繼年初“新春第一會”提出大力實施“雙一流196工程”后,日前又召開了“高等教育強省暨高水平大學建設工作推進會”,強調要對標一流、全力突圍。

這一次,浙江將拿什么“奮起直追”?

多年“隱痛”

自黨的二十大報告將教育、科技、人才列為專章進行部署以來,各地對“高等教育”的重視程度和投入力度明顯提升。

作為我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的起步更早。

在廣東“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就指出,要建設教育強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加快推進地方高校優質特色發展,力爭更多高校納入國家“雙一流”建設。

究其原因,廣東擁有無數個第一頭銜,從經濟、工業、外貿到人口不一而足,但在高等教育上,只能稱得上教育大省,而難言教育強省。

圖片來源:攝圖網501309731

浙江,同樣面臨多年“隱痛”。

公開資料顯示,1949年,浙江僅有4所普通高校,且都集聚在杭州,本專科在校生人數為3112人;同期上海、江蘇分別有普通高校41所、16所,在校生20330人、7171人。

浙江師范大學孫不凡等人在《浙江高教強省的實踐反思與發展理路》一文中指出,“此階段,從規模、質量、結構、效益來看,浙江高等教育可用‘小弱’來描述,成了長江中下游區域的高教‘洼地’。”

到了1998年,伴隨新的浙江大學組建成立,浙江高等教育才開始“由小向大”。

“11個地市的師范專科學校陸續形成了地方特色的綜合院校,有的開始擺脫師范屬性,向工科、海洋、商科等方向發展。這批‘地方軍’的興起,加之全國較早的民辦高等教育和獨立學院的建設,浙江高等教育開始進入快車道。”

2022年,浙江共有109所普通高等學校(含獨立學院),雖比2007年增加了32所,但相較十年前,僅增加4所。其導致的一個直接結果是,浙江的“高校含量”只能排名全國第11位——與其他5個“經濟大省”相距甚遠。

根據浙江海洋大學朱淑華等人今年4月發表的一份研究,浙江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的共生指數均位列31個省份的“末位方陣”。

比如,“雙一流”建設高校、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作為反映高等教育發展水平、人才培養層次的標志性因子,浙江均不占優勢。

浙江“雙一流”建設高校僅3所,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數139個,與GDP同樣排在前列的江蘇差距很大——16所“雙一流”建設高校,358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浙江兩項指標是江蘇的18.75%、38.82%。


據朱淑華、盧金樹、林桂裝《高質量共生導向的浙江高等教育財政投入規模與分布探析》

朱淑華等人認為,這從質與量兩個方面直觀體現了浙江高等教育發展水平與其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步,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浙江高等教育明顯滯后于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按照這種共生發展走向,從長遠來說勢必會影響浙江經濟發展的后勁。”

該發力了

必須補上高等教育這塊短板,浙江是有意識的。

公開報道顯示,20年前,科教興省、人才強省就被納入“八八戰略”。

2007年,浙江提出要推動高等教育由外延擴張為主向內涵提高為主轉變,努力實現高等教育的新跨越;2017年,浙江省第十四次黨代會部署實施高教強省戰略。

而根據2019年初印發的《關于全面實施高等教育強省戰略的意見》,浙江的目標是,“2022年基本建成”“2035年全面建成”高等教育強省。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850622

時至今日,“強省”仍在建設進程中。今年以來,浙江的動作是肉眼可見的多了——

今年1月,在“創新”含量頗高的“新春第一會”上,浙江強調要“加快打造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同時明確“以超常力度一體建設教育科技人才強省”。

當地媒體報道稱,以這場會議為標志,浙江吹響了新一輪高教強省建設的沖鋒號。

2月,浙江召開全省教育系統工作會議,明確今后一段時期要重點實施的十項行動,包括“雙一流196工程”行動、“雙百行動”、教育高水平對外開放行動、教育評價改革行動、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等。

聚焦打造高水平大學群、高水平學科建設體系,鼓勵不同類型、不同層次高校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加快發展;

通過3~5年努力,全省校地協同引育100名以上院士和鯤鵬計劃專家等高層次人才,匯聚社會和地方100億元以上資金,打造10個左右高能級科創平臺;

多渠道多形式吸引國際優質教育資源來浙辦學,高水平建設中外合作辦學高質量發展改革創新試驗區,支持高校與企業共建“絲路學院”,推進海外中國學校試點……

4月,《浙江省支持新型高校建設實施細則》公布,明確從5月4日起,將以一事一議、一校一案等方式,在資金保障、用地需求、資源投入、教育教學改革等方面支持新型高校建設。

而在8月24日召開的高等教育強省暨高水平大學建設工作推進會上,浙江拿出《關于推進高水平大學建設的意見》《關于加快普通高等學校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兩份重磅政策,將打造高教強省的重要突破口對準高水平大學建設。

種種舉措背后的基本邏輯在于,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而高等教育,正處于三者的重要交匯點。

全力突圍

按照官方說法,浙江這一次分別為高水平大學和普通高校量身定制文件,意在分類施策,推動不同類型高校在不同賽道上爭創一流。

根據即將于9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浙江省一流學科建設管理辦法》,浙江將以5年為期,力爭全國一流學科總數達到60個以上,學科整體實力和水平快速提升。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524665

而在浙江媒體中常被提及的例子,正是曾被視為“高教洼地”的廣東,通過引進國內外名校資源、探索創辦新型高校等方式,目前已擁有8所“雙一流”高校,而建校10年就躋身“雙一流”序列的南方科技大學,更代表了當地高教的崛起。

值得一提的是,新型高校,已然成為浙江“突圍”的一大關鍵戰術。用當地媒體評論的話說,切換賽道后,浙江將更有戲——

傳統高校賽道“車流量”大、其他省份的許多“車”已領先浙江不少路程,想要在較短時間內“超車”非常困難;新型高校賽道雖然競爭也愈發激烈,但“車輛”總數相對較少,且各省份的出發時間差不多。

相較于現階段“雙一流”高校僅有3所,浙江目前重點打造的新型高校數量也為3所,包括西湖大學、北航中法航空學院和甬江理工大學(暫名)。

其中,從舉辦研究生教育起步的西湖大學,已從2022年開始試點招收本科生,拉開了浙江探索高起點建設“小而精”高水平大學的改革創新序幕。

而作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法國國立民航大學合作舉辦的辦學機構,北航中法航空學院將從今年開始招生,包括180名本科生和240名研究生。

需要強調的是,浙江的這些新型高校,不再走“綜合性大學”的路子,更加強調學科交叉和融合,重在有“特色”。

如西湖大學聚焦生物醫學工程、化學與生物工程等六大研究領域,目標是打造一個在世界范圍內有影響力的生命健康科技創新高地;

北航中法航空學院重點發展空中交通管理、民航運輸管理、機場運行與管理等學科,服務浙江“民航強省”戰略對高端人才和創新技術的需要;

甬江理工大學(暫名)未來希望以理工為重點,集中于核心技術發展,著力打造理學、工學、信息、商科四大學科群。

對浙江而言,建設高教強省不僅是為了“讓更多孩子在家門口上高水平大學”,更是為了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

華東師范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曾剛在受訪時向城叔表示,過去浙江引進人才的策略是有效的,但考慮到“候鳥式”人才的根植性,需要把外引與內培結合起來。“這樣不僅可以收獲人才,更重要的是收獲研究能力。”

通過促進高水平大學、高能級創新平臺、高層次人才深度互通、優勢互補,這個沿海經濟大省迫切想要“全面鍛造服務高質量發展的硬核能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浙江省 教育 廣東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