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8-30 00:09:38
力挺民營經濟
每經記者 吳林靜 每經編輯 楊歡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625316
知乎上有人曾提問:福建、浙江二省條件比較相似,可為何經濟卻有一定差距?在兩省人民一片“互夸”聲中,有人總結——要說中國最勵志的兩個省份,一定是福建和浙江。
這一方面指向資源短缺,都是山區占全省的主要部分,浙江是“七山一水兩分田”,福建則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另一方面則是指經濟結構,作為改革開放以來全國經濟位次上升最多的前兩名省份,浙閩都有著強烈的民營經濟烙印,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均超過65%。
今年以來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得到緩解,但內生動力不強、需求不足、經濟轉型升級面臨新阻力等現實問題依然突出。
數據顯示,今年6月,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降至52.9%,累計同比增速為-0.2%,低于整體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體現出民間投資信心不足。
政策對民營經濟支持信號越發明顯。中共中央、國務院7月19日發布《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簡稱“31條”),文中首次將民營經濟定位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力量。
地方層面迅速跟進,8月25日,福建發布了《關于實施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簡稱“福建意見”),8月28日,浙江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浙江省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新聞發布會,詳解32條舉措。
兩個民富大省,同頻出招,將會如何因地制宜解決民營企業發展的痛點難點。
要給各省份民營經濟的發展情況排個序,可以有多種維度。有的比民營企業500強的上榜企業數量,有的拼民營經濟的總產值、增加值占比,還有的看民營企業的數量、貢獻稅收情況。
從地方經濟結構這個角度來看,浙江與福建處于較為領先的位置。通常而言,浙江、廣東、福建、江蘇、山東幾個沿海發達省份的民營經濟,對GDP的貢獻度都超過了50%。而福建與浙江的民營經濟增加值雖不如粵蘇,但比重一直在65%以上,意味著這兩省經濟的三分之二貢獻來自民營企業。
閩、浙均為民營經濟發達地區,“五六七八九”(即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是全國平均水平,放在福建和浙江,就會出現“九九九九九”這類更加夸張的比例,民營經濟的分量更重、成色更足。
圖片來源:攝圖網501723042
福建用“晉江經驗”金鑰匙讓民營經濟煥發光彩。全省民營經濟增加值從2012年的1.32萬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3.69萬億元,增長了1.8倍;民營經濟貢獻了全省七成左右的稅收、地區生產總值、科技創新成果以及八成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九成以上的市場主體數;民營經濟三次產業結構更加優化,形成一批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和優勢企業。
浙江的“溫州模式”則成為各地學習借鑒的對象。2022年,全省民營經濟增加值達到5.2萬億元,是2002年的10倍;根據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22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浙江省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數量為107家,連續24年居全國首位。
無論是“溫州模式”還是“晉江模式”,都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化進程中涌現的一批著名的區域經濟發展模式。小河有水,大河才滿,這些量大而面廣的市場主體,不斷支撐著地方的經濟活力與韌性。
為民營經濟創造更公平環境,送去更契合需求的助力,是當前發展經濟迫切而重要的任務。“福建意見”與“浙江32條”的出臺,優先給出了省級層面的作答姿態。
“福建意見”中提到了明確的發展目標:
到2027年,預計在冊市場主體總數達940萬戶左右,個體工商戶總數達670萬戶左右,累計培育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380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00家,每年新增就業崗位50萬個左右……此外,還專門提到要建成“具有福建特色的民營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模式和服務鏈條”。
全國工商聯2022年度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報告顯示,福建營商環境總體水平居全國第10位,一些領域評分尚居全國中游,反映出民營企業對優化營商環境還有更大期待。
圖片來源:攝圖網501082535
近期,福建省委政研室在當地媒體刊文中提到:“當前,我省民營企業對市場準入、招投標等隱性壁壘問題多有反映”。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核心。
城叔注意到,“福建意見”中,除了“立”起一些支持要素、優惠政策、發展規劃、法律制度等,也在著力“破”,包括“清理廢除含有地方保護、市場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礙統一市場的政策”“清理與企業性質掛鉤的行業準入、資質標準、產業補貼等歧視性規定和做法”等。
良好的政企互動關系是“晉江經驗”的制勝法寶,推進閩商回歸工程是“福建意見”的特色之一。從上世紀的“晉江跑全國”開始,閩商開啟外出創業的歷史。十多年前,福建又開始籌謀吸引在外地創業的福建籍企業家回鄉投資。
此番實施民營經濟強省戰略,福建繼續打出閩商牌,準備“支持民營企業打造全球閩商經貿協作網絡,探索建立領導干部掛鉤聯系省內外商會機制,研究設立‘福建民營企業家日’,探索設立閩商博物館”。
福建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林昌華認為,“在福建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中,閩商功不可沒。建設一支勇立市場潮頭、走在發展前列的新時期閩商隊伍,是當前福建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重要途徑。”
相比之下,“浙江32條”的內容更加直白,把條條框框、底線、紅線都擺在了明面上。
針對貸款難、貸款貴的“心病”,浙江謀劃了“3個70%”的要素保障機制:省“4+1”專項基金投向民間投資項目比重不低于70%;統籌新增建設用地、存量建設用地支持民間投資項目合理用地需求,引導民間投資項目比重不低于70%;每年新增能耗支持民間投資項目的比重不低于70%。
針對“玻璃門”“旋轉門”“卷簾門”等隱性壁壘,在招投標領域,浙江明確了不得額外對民間投資主體設置準入條件的“七個不準”,比如不準限定投標人所有制形式、股權結構,不準設置資質、業績、獎項等加分項等。
針對“不能投”“不敢投”“不愿投”的現象,浙江擺出“三張項目清單”,圍繞基礎設施、重點產業領域,吸引民資參與。
針對政商關系“清而不親”、負面輿情困擾、拖欠賬款和惡意討薪等問題,浙江提出了“234”措施——“2”為政府無拖欠款、浙江無欠薪;“3”是政商交往正面清單、負面清單、倡導清單;“4”是定期研究重點產業項目情況;定期聽取民間投資項目匯報;定期評估民營經濟政策效果;定期發布民營經濟發展報告。
“浙江32條”明確提出,這次推出的若干措施就是針對預期不穩、信心不足的問題,“從民營企業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從民營經濟最需要的地方做起”。
其實,從“31條”到“福建意見”“浙江32條”,都只是這一輪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冰山一角”,從中央到地方正在給出“組合拳”,激活民營經濟的一池春水。
圖片來源:攝圖網501636235
自年初以來,“企業家座談會”就在多地召開,那些在市場上“拼殺”的企業家談問題、提建議,地方政府著手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積極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市場發展信心。
到7月的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上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與民營企業等各類企業的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及時改進政策舉措,進一步提振信心、穩定預期。隨即,“政策包”落下,“31條”高度強調民營經濟主體地位,從制度和要素兩個層面給予資源保障。
各部委層面,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工信部等部委“一把手”多次會見各行業企業負責人,提振企業發展信心。
其中,商務部聚焦吸引外商投資、促進外資企業在華投資;工信部聚焦推動制造業及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市場監管總局重點加大對個體工商戶幫扶支持力度;國家發改委則在7月多次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提出完善與民營企業交流機制,推動解決民營企業的實際困難與具體訴求。
地方層面,四川、云南、遼寧等地方領導班子通過召開電話會議、聯合調研等方式,釋放對當地民營經濟發展的支持信號。廣東、重慶的下轄市、區也出爐了落地細化“31條”的地方舉措。
福建、浙江對民營經濟的支持更是由來已久、幾經迭代、持續發力。
近年來,福建相繼出臺了加快民營企業發展25條、支持民營企業加快改革發展與轉型升級27條、推動民營企業創新發展19條等系列政策措施,從降成本、促創新、保要素、解難題、助轉型等方面,多層次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轉型升級,形成政策“組合拳”。今年初,福建開始實施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
浙江亦然,從2011年開始,浙江每兩年開一次“世界浙商大會”;2012年和2022年,浙江兩次召開高規格的全省民營經濟大會;2020年通過《浙江省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成為全國第一部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省級地方性法規。
政策再多、再好,關鍵還是要落到實處。浙江考慮到這一點,特別提出為了確保“浙江32條”落地見效,下一步將配套完善形成“1+N”政策實施體系,匯編形成具體落實細則加強宣貫解讀,并加大落實政策的督促檢查、效果評估評價。
市場層面預計,還會有更多的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信號釋放出來。當地方政府用實際行動給足信心,讓信心化為企業家們的實干,民營經濟的下一個春天才會到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