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熱評

每經網首頁 > 每經熱評 > 正文

每經熱評|將更多中國城市打造為世界級旅游城市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06 17:12:26

每經特約評論員 陳憲 戴躍華

日前,在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與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2023世界旅游合作與發展大會上,發布了《世界旅游城市發展報告(2022)》。該報告已連續發布9年,得到世界旅游城市的廣泛關注,在業內擁有較大的影響力。該報告從城市知名度、產業景氣度、城市智慧度、旅游安全度、經濟貢獻度、游客滿意度六個維度,設立32個分項指數和61個細項指標,對全球100個樣本城市進行科學綜合分析,發布2022年世界旅游城市發展前20名排行榜,全面生動地展示2022年世界主要旅游城市及旅游產業的發展特點。

總體而言,2022年全球旅行需求強勁復蘇,發達經濟體旅游表現較好,新興經濟體旅游恢復相對滯后,全球入境旅游呈現爆發式增長。同時,聯合會和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的共同研究成果——《城市旅游目的地的量化研究:建立全球城市旅游數據庫》也一并發布,為城市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數據保障與智力支持。

2022年世界旅游城市發展前20名排行榜中,紐約、東京和洛杉磯排名前三,中國有三個城市上榜,分別是北京、上海和香港,排名第七、第八和第九。在筆者看來,中國還有更多城市經過努力奮斗,可進入這個排行榜,例如,深圳、成都、杭州和南京。本文以深圳為例,對中國主要城市旅游業發展進行簡要分析并提出初步建議。

宜居、宜業和宜游是大城市,尤其是國際大都市的基本屬性。深圳在宜居、宜業方面有出色表現,但宜游還不盡如人意。旅游業對于城市發展具有促消費、引人才、強功能的重要意義。

一是能夠增強城市消費能力。從國際大都市發展旅游業的一般規律看,旅游業的直接增加值最多可占GDP(國內生產總值)8%左右,但是,能夠間接帶動的其他消費能夠占到GDP的3%~10%。初步推算,深圳的旅游消費收入還有1000多億元的增長空間。

二是能夠幫助城市吸引人才。紐約、倫敦、巴黎等國際大都市的經驗表明,城市旅游業是吸引人口、留住人口,保證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每萬人入境游客可以幫助城市吸引留住約34名高端人才。

三是增強城市功能。國際大都市的城市功能是多樣性、綜合性的,支柱產業也比較豐富、多元。旅游業在吸引人口和人才的基礎上,能夠增強城市對各類資源的配置功能和門戶開放樞紐功能。

數據表明,深圳旅游業發展存在“四大不足”。

其一,總量不足。2022年,北上廣深加上杭州、南京和成都,它們的旅游總收入排序,深圳(1161.51億元)墊底,僅為北京(2520.30億元)的46%;旅游總收入占城市生產總值(GDP口徑)的比重,深圳僅為3.59%,也位列末位,距首位南京相差近8個百分點。

其二,供給不足。深圳在旅游景點數和酒店住宿等方面的供給仍然有待提高。深圳目前擁有的5A級景區僅有2家,遠低于重慶(10家)、北京(8家)、蘇州(6家)、上海(4家);擁有星級酒店74家,也遠低于北京(350家)、上海(162家)、廣州(123家)等城市。

其三,融合不足。旅游與科技、工業、藝術、文化的融合性有待全面提升。根據工業旅游城市競爭力排名,深圳不如上海、青島、重慶等一眾城市,位列全國第九。而文化旅游城市排名中,深圳未進入前十。

其四,聯動不足。根據攜程數據,深圳與香港、澳門以及廣州其他城市的聯動旅游線路產品共492個,而上海與長三角周邊城市的聯動旅游線路產品高達2241個,北京與周邊城市的聯動旅游線路也有565個,亦高于深圳。

筆者認為,深圳應發揮濱海城市區位優勢,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首先,發揮一線城市現有優勢,讓科技、產業與旅游深度融合,強化工業旅游。要拓展工業旅游的內涵,將設計之都、科技之城、創新之城等的豐富內容,通過各種手段和形式與旅游串聯整合,形成深圳獨特的城市旅游品牌。其次,發揮濱海城市自然優勢,建設高水平大型游樂和景觀項目。在現有深圳灣公園(紅樹林公園)、東部華僑城等景觀和項目的基礎上,聘請世界一流城市旅游項目和景觀規劃設計大師及團隊,對深圳旅游業發展進行再規劃。同時,借鑒上海迪士尼的規劃建設經驗,積極培育、設計和引進能夠使深圳成為旅游目的地城市的高端文旅項目。再次,發揮周邊城市旅游資源優勢,設計優化聯動周邊城市的全新旅游路線。深圳的周邊城市,特別是香港、廣州,有著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而且,這三座城市相距很近,交通極其便利。發展深圳的旅游業無疑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打造多條大灣區范圍內的,以深圳為核心的精品旅游路線。同時,積極探索新業態新模式,大力發展觀光旅游和休閑度假旅游,打造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產業體系。

(陳憲系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深圳行業研究院研究員;戴躍華系上海市發展戰略研究所副研究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