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14 22:57:55
每經記者 陳榮浩 每經編輯 魏文藝
“厚街這邊新房市場還是比較火熱,要比二手房市場要熱多了,二手房比較不好賣,建議您也可以優先考慮這邊的新房。”9月12日下午,東莞厚街的房產中介張立平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在這波樓市調控中,東莞算是各種調控支持力度較大的城市,而且早在去年就全面放開了限購,是全國較早全面放開限購的城市。
8月31日,東莞官宣實施“認房不認貸”。進入9月以來,東莞的樓市支持政策還在加碼,東莞9月12日發布政策給予特級人才發布購房補貼,最高可達1000萬元;9月11日,東莞調整公積金新政,可提取公積金用于支付首付款;同日,放寬港澳居民在莞購房條件。
9月13日,中原地產研究院執行院長車德銳通過微信向記者表示,“進入9月以來,東莞樓市的帶看量、成交量均出現穩步回升。這種回暖是多方面影響的,一方面在政策加持下部分購房者心態開始變化,另一方面,‘金九銀十’本身就是銷售旺季,部分房企折扣力度較大,也會刺激部分購房者成交。”
9月新房成交現回升
從東莞市場的新房住宅的成交來看,從9月以來,市場新房的網簽量開始呈現出回升態勢。據東莞住建局數據,8月東莞新房住宅網簽套數為1163套,二手房為2288套。而9月1日~12日,東莞新房住宅成交616套;二手房住宅成交714套。新房成交量明顯好于8月同期水平。
“9月來,我們帶看量比8月有明顯上升,但其主要原因還是開發商搞促銷比較厲害,對于這類房子,中介也喜歡力推。”張立平告訴記者,雖然各種利好政策不斷出臺,但購房者會不會成交更為看重的還是價格是否到位,所以在市場上,開發商也普遍推出各種促銷和折扣。
在張立平看來,除了在帶看人數增加以外,還有一個比較明顯的信號就是,進入9月以來開發商推盤量明顯加大。“近期包括金地青雲境、恒兆公館、招商灣熙中心等多個熱門樓盤入市,說明開發商對‘金九銀十’比較看好。”
據中原地產研究院對東莞在售100多個樓盤項目監測,9月4日~10日東莞樓市來訪認購量環比均上漲約20%,零認購項目環比小幅減少3%,25%的項目認購量環比上漲,市場活躍度明顯上升。
此外,進入9月以來,不少樓盤加速入市步伐,推盤量較大的樓盤包括新世紀首鑄君匯府、華潤置地中心悅府、大中陽光壹號等。
記者注意到,從價格上來看,目前東莞整體新房價格要遠高于二手房。東莞房天下數據顯示,東莞市9月至今的二手房參考均價為21605元/平方米,而8月份東莞的新房成交價為34900元/平方米。
在車德銳看來,造成東莞市場二手房與新房價格明顯價差重要原因,是在于政策開放后,二手房掛牌量大幅增加,而部分二手房業主為了能夠加速出貨,把價格壓得比較低,于是就出現因為折價使得二手房市場整體成交上升的情況。
“東莞自去年放開限購和限售后,東莞的二手房掛牌量顯著增長,價格則繼續下調。因為一二手房存在較大價差,二手房成交量也跟著上去了,最后導致不少新房不得不調整價格。我個人是不太建議其他城市放開限售,其他城市在考慮放開限售政策時候,也可以充分考慮到這一點。”車德銳道。
開發商讓利促銷成常態
雖然各種政策利好頻出,但在當前大環境下,東莞的開發商仍比較謹慎,較少像部分一線城市一樣出現返價的情況,促銷、優惠折扣甚至直接下調備案價的現象,在東莞樓市仍然是主流,更多項目想趁著新政疊加優惠快速走貨。
從開發商的營銷手段來看,如折扣優惠,買房送黃金、手機等成為市場上較為常見的營銷手段。
從張立平向記者發過來的宣傳海報來看,位于松山湖片區的松湖潤府推出了成交送手機活動,全民經紀人帶看成交2套及以上送華為手機;位于黃江的科學城·時區則打出“以舊換新”買房活動,憑自有物業資產證明,總價5%享抵扣優惠,最高可抵約12萬元。還有諸如錦城公館等項目,則是采用直接折扣或者拿出部分樓盤作為特價房。
據中原地產研究院統計的8月以來東莞市場的各類營銷活動,包括中心城區、濱海片區、松山湖片區三大熱點片區營銷活動明顯增多,以啟動渠道為主。另外,部分項目采用“降價+首付分期、降價+提傭”組合拳促進成交。如萬科嘉城未來天空之城甚至在開盤前啟動渠道營銷。
“隨著各種政策利好落地,企業幾乎都在盼望著市場復蘇,很多項目目前的心態幾乎都一樣,為了抓住現在的傳統銷售旺季,都在想辦法搶客,不斷加入降價、促銷陣營,并紛紛開啟渠道助力。”9月13日晚間,一位東莞房企營銷人士向記者表示。
“在開發商各種讓利、以價換量的營銷策略下,各個項目的來訪量、成交量其實已經開始往上走了。而且也正因為新房的大折扣,使得中介對新房的推銷力度要遠高于二手房。不出意外的話,9月東莞新房的成交要遠高于二手房。”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