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20 22:42:26
對于醫藥創新企業而言,今年是分化的一年——隨著融資收緊,多家創新藥企業面臨經營現金流挑戰;蟄伏多年的國產創新藥在國際上嶄露頭角,國產藥物出海提振了行業信心。為了勇立潮頭,實現降本增效、融合創新、聚焦差異化創新,上市公司資源優化配置動作不斷。
近日,石藥集團子公司新諾威擬對石藥集團巨石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簡稱“巨石生物”)實施現金增資,實現對巨石生物控股。后者是承擔集團創新任務的核心單位。
從本質看,這是石藥集團內部的資產轉移,在本次增資完成后,新諾威、巨石生物仍與石藥集團并表處理;但從兩家公司的發展看,這是一個雙贏的選擇——原料藥龍頭新諾威將打開創新藥業務,進一步豐富產品線;巨石生物將從H股注入A股,創新估值或能釋放,技術成果產業轉化也有望加速。
內部資源配置優化,巨石生物創新加速
9月11日,石藥集團子公司新諾威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對巨石生物實施現金增資18.71億元,取得標的公司51%的股權,實現對標的公司的控股。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自去年11月新諾威收購石藥圣雪后,石藥集團內部又一資源配置動作。如果說新諾威從集團處買入石藥圣雪,是為了延長公司的大健康產業鏈,進一步豐富產品線,那么這次購入巨石生物,則意在進入生物創新醫藥的前沿領域,進一步深化公司在大健康領域的戰略布局。
從基本面看,與大多數創新藥企類似,巨石生物目前尚未實現盈利。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前7個月,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0元、2.12億元、3470.01萬元,凈利潤分別為-2.92億元、-4.38億元、-3.35億元。截至2023年7月末,巨石生物資產總額20.57億元,負債總額13.69億元,凈資產6.89億元。
但從潛力看,巨石生物作為石藥集團的創新力量,是一家以卓越的自主研發能力為核心驅動力的創新生物醫藥企業,擁有全面的研發和商業化能力,專注于抗體類藥物、抗體偶聯藥物(ADC)以及mRNA疫苗等生物制藥前沿領域。其產品管線以抗腫瘤、罕見病等領域為重點,主要治療領域包括乳腺癌、宮頸癌、胃癌、銀屑病等。
截至目前,巨石生物在研項目20余個,8款產品在國內開展不同階段臨床試驗或正在申報上市,其中處于申報上市階段的產品兩款,處于臨床II/III期階段的產品3款,處于臨床I期階段的產品3款。
自2022年以來,巨石生物的兩款處于1期臨床的ADC藥物已經實現“出海”,分別為藥物SYSA1801和藥物SYS6002,前者帶去的是2700萬美元首付款,最多1.48億美元的潛在開發及監管里程碑付款,以及最多10.2億美元的潛在銷售里程碑付款;后者帶去的是750萬美元首付款,最多1.3億美元的潛在開發及監管里程碑付款,以及最多5.55億美元的潛在銷售里程碑付款。
其mRNA疫苗產品于今年3月在中國被納入緊急使用,是國產首款mRNA新冠疫苗。石藥集團中報顯示,基于mRNA技術優勢,集團將針對傳染性疾病、呼吸道病毒、腫瘤等開發其他預防性和治療性疫苗。此外,在mRNA和藥物遞送技術平臺,集團也在開發蛋白替代療法、基因編輯產品以及體內細胞重編程技術,如體內CAR-T、CAR-M;siRNA技術平臺則將聚焦高血脂、高血壓、痛風等慢病和代謝疾病。
另外,在被業內視為內卷最嚴重的PD1靶點上,巨石生物緊抓大癌種差異化布局,目前已經走到申報上市階段。可以說,作為原料藥龍頭的新諾威購入巨石生物是一個雙贏的選擇,一方面,新諾威將借助本次增資拓展創新藥業務,收獲一個優質創新藥標的,另一方面,巨石生物將受益于新諾威較強的銷售渠道開拓能力和管理能力,加速技術成果產業轉化。
石藥集團捷報頻傳,創新估值有望釋放
近日,石藥集團發布公告,稱附屬公司開發的1類新藥“納魯索拜單抗注射液”用于治療不可手術切除或手術切除可能導致嚴重功能障礙的骨巨細胞瘤的新藥上市申請已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
公告顯示,該產品為全球首個獲批上市的IgG4亞型全人源抗RANKL單克隆抗體,與目前已上市的同靶點藥物地舒單抗相比,該產品的均一性、質量可控性均得到顯著提升。而根據安進公司2022年年報,地舒單抗2022年實現全球市場銷售收入56.42億美元,同比增長7.14%。
好消息不止這一則:今年以來,石藥集團1類新藥巴托利單抗注射液(HBM9161注射液)、普盧格列汀片、恩朗蘇拜單抗注射液以及3.3類新藥奧馬珠單抗生物類似藥申報上市,國內首款抗GFRAL單抗JMT203、ATM抑制劑SYH2051、PRMT5抑制劑SYH2045等首次獲批臨床……
據第三方平臺米內網統計,含合作引進的產品,目前石藥集團有58款1類新藥(不含已上市新藥及新增適應癥)在國內處于申請臨床及以上階段,集中在抗腫瘤藥領域,消化系統、心腦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神經系統等也有所涉及。從作用機制看,化學藥以多靶點抑制劑為主,生物藥涵蓋單抗、雙抗、ADC藥物等。
2023年上半年,石藥集團實現收入160.80億元,同比增長3%,股東應占溢利為人民幣29.67億元,與2022年同期持平。其中,占公司收入超8成的成藥業務同比增長5.2%。公司預計,未來五年將有逾40個創新藥及新型制劑藥物,以及逾60個仿制藥上市,其中包括處于1期臨床、已經實現出海的兩款ADC藥物,也包括多款單抗藥物。
受限于港股市場的流動性,石藥集團將旗下的新諾威收購巨石生物是將創新資產從H股注入A股,是對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優選。對于石藥集團,通過資產置入的方式實現旗下兩大子公司合作,可加速優質創新藥資產在A股市場的上市進程,有望進一步加速公司在創新藥稀缺的A股市場中的估值釋放。
而除了優化資產配置,為了應對市場變化,石藥集團還在不斷拓寬合作的邊界。8月21日,石藥集團曾發布公告,公司分別與英硅智能和晶泰科技在創新藥研發AI(人工智能)領域達成戰略合作協議,計劃以AI輔助藥物設計,提高新藥篩選效率和成功率,推動集團創新藥物的研發。
9月5日,石藥集團與上海醫藥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根據“上藥控股有限公司”官微消息,未來,上海醫藥將與石藥集團在醫院市場開發、創新業務開拓等多方面展開深入探索。 文/李十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