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21 17:20:52
每經記者 溫雅蘭 每經編輯 張凌霄
充滿挑戰的全球環境中,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當下最重要的議題之一。從經濟到社會,從環境到道德,可持續性的理念已經滲透到各個領域,塑造著我們的未來。
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智能制造領域如何體現?商學教育與可持續發展間又有怎樣的聯系?上海交大安泰經管學院院長、上海交大行業研究院院長陳方若在“循環•引領永續發展——上海交通大學首屆可持續發展論壇”上接受專訪期間表示,可持續發展之路是一條“既遠又廣”的道路,如果能夠將各方的智慧融合在一起,我們將能更理性地思考可持續發展問題。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可持續發展與智能制造
NBD: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多維度的概念,可以從經濟、社會和環境角度來看待。您如何定義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智能制造領域如何體現?
陳方若: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多維度的概念,是一種“既遠又廣”長期的觀念。
從企業的角度看,與原先追求相對短期的經濟目標相比,可持續發展則在某種意義上聚焦于更長遠的發展,同時也意味著一種社會責任,包括對貧困地區的支持、對員工的關愛和呵護等方面。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持續發展“既遠又廣”的理念將會對企業的管理改革、降本增效、戰略制定等方面產生深遠的影響。比如,通過智能化手段使企業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做的更好;提高企業管理效率從而減少浪費,實現減排;企業合理使用能源,使生產過程中綠色能源比例不斷提升等。
總體來看,市場正處于不斷發展變化中,消費者對于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度也日益提升。如何在日新月異的環境中,設計和生產更加綠色的產品來服務消費者,同時使企業發展更可持續,是在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目標下對企業提出的新的要求。
比如在2020年,安泰與聯合利華及阿里巴巴共同發布《塑料可持續發展白皮書》,從產品設計、回收等全生命周期入手,對塑料廢棄物等問題作出了詳細分析。同時還從數字化賦能的角度,提升大眾環保意識,推動循環經濟。
當下,觀念在變,技術在變,環境也在變,整個市場中既有機會也有挑戰。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積極利用這些機會,做好ESG分析,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NBD:您強調了“轉型的重要性”,那么您認為可持續發展將給智能制造型企業帶來哪些新的機遇?
陳方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將在產品設計、生產過程以及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為智能制造型企業提供更多機遇。
首先,從可持續的角度看如何管理企業,將為管理者提供更開闊的企業治理和發展的思路。很多企業在努力實現“減排”的同時,發現管理效率也在不斷提高。
在以往的生產過程中,企業管理僅僅聚焦于產品生產過程的完成。但是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逐漸深入人心,企業管理者真正將ESG理念融入到生產生活中,將“碳足跡”納入到企業發展考量中。在這個過程中,企業通過數字化手段,記錄設備的壽命、碳排放量以及生產效率等多個方面,從而提高設備利用效率,合理安排生產。
這樣做在降低碳排放量的同時,也能夠降低企業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為企業發展帶來更多機會。
其次,從產品設計的角度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不僅能夠改善產品的功能,減少碳排放量,也可以推動產品使用更加智能。比如隨手關燈看似是一件小事,但是它對于減少碳排放來講是一件重要的事,如果隨手關燈也能變得更加智能化,可持續發展也會更進一步。
NBD:您認為社會各界應該如何形成合力來走好可持續發展之路?
陳方若:可持續發展應該是一個科學問題。科學問題要求我們用客觀的數據、客觀的方法來思考和解決問題。真實數據以及科學理論的缺失,可能會造成信息傳播缺乏嚴謹性,甚至導致觀點“情緒化”。
走好可持續發展之路,要求社會各界,特別是科學家,針對問題做出客觀的分析和長遠的預測,比如可持續發展會對環境、海洋、大氣,甚至人的生命健康造成什么樣的影響。用客觀的聲音對這個問題進行理性分析,才能避免科學問題“政治化”,因此,科學家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
可持續發展是充滿挑戰的,因為它所涉及的時間跨度更長,涉獵范圍更廣,關系到環境、社會和人類,所以針對這樣的問題做出預測是充滿挑戰的。如果能夠將各方的智慧融合在一起,大家共同討論,將能夠更理性地思考問題。我認為這在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將會變得更加重要。
可持續發展與商學教育
NBD: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您認為商學院在這個領域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
陳方若:商學院的目標是培養商界領袖,他們的知識結構、技能、思想和目標應該與時代發展高度吻合,所以商學院在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大有可為。
首先,商學院能夠通過課堂教育、課后宣傳,幫助管理者實現意識轉變。很多企業目前比較重視短期的目標,但是可持續發展要求企業看得長遠,要從環境、社會責任和治理等方面看企業發展。所以商學院應當宣傳企業對社會負有責任,對地球負有責任的價值觀。
其次,從業務方面來看,商學院很多課程理論能夠與可持續發展更好地結合起來。比如綠色金融、可持續供應鏈管理等。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實踐性非常強的話題,如果只是紙上談兵將失去其本身的意義。價值觀的樹立與實踐緊密結合非常重要,所以我們的課程也需要不斷改革。
此外,我們要與企業不斷地進行交流與合作,了解企業的真實問題,再將這些問題帶進課堂,大家共同學習以找到更適合的解決辦法。
NBD: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商業領域的主要趨勢之一。在轉型和改革的過程中,安泰是如何將可持續發展理論與商學教育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的?
陳方若:當前,全球很多商學院都強調可持續發展。
安泰與其他商學院不同的一點在于,我們希望在教師研究這一最核心的工作上做一些變革。安泰強調縱橫交錯,知行合一,即學術研究與行業研究有機結合。我希望老師們在思考問題以及做研究的時候,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走出教室調研企業,從而增強可持續發展的理論與實際的聯系,為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礎。
此外,安泰有多種與ESG相關的課程安排。比如行業社群班為各個領域的同學校友提供了交流的平臺,通過企業間的溝通和觀點的碰撞來發現新的發展機會。
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除了做科研、做教學,安泰全體也在做出實際行動。經測算安泰的年碳排放量達一千多噸,希望在不遠的未來能夠實現碳達峰并開始不斷下降。我們應當從思想觀念和管理方式轉變,以及增加投入等方面著手,從會議無紙化,到增加設備等投入,逐步減少碳排放,實現可持續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