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板上發電、板下種植 磴口縣“借光治沙”讓沙害變沙金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21 18:42:37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跟隨活動的采訪團走進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磴口縣,揭秘全國荒漠化嚴重的地區之一——磴口縣在防沙治沙過程中如何實現產業治沙,讓沙害變成沙金。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星    

堅持治沙和致富相結合,推進產業治沙,實現“沙害”變“沙金”、“沙窩”變“金窩”,這是磴口縣七十余年治沙過程中形成的獨特經驗,被稱為防沙治沙“磴口模式”。

近日,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牽頭舉辦的中華環保世紀行2023年宣傳活動在內蒙古自治區正式啟動。今年活動主題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跟隨活動的采訪團走進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磴口縣,揭秘全國荒漠化嚴重的地區之一——磴口縣在防沙治沙過程中如何實現產業治沙,讓沙害變成沙金。

實施“光伏+生態治理”項目

磴口縣位于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西南部,東臨鄂爾多斯高原、南依黃河、北靠陰山、西部是浩瀚的烏蘭布和沙漠。全縣國土面積3677平方公里,其中烏蘭布和沙漠面積2840平方公里,占該縣國土總面積的77%,是我國荒漠化嚴重的地區之一。

記者在實地探訪中發現,在烏蘭布和沙漠腹地,一望無際的沙漠被披上了一層巨大的光伏“鎧甲”,蔚為壯觀。光伏板的下面,除了一條條電纜,還有一叢叢像青草一樣的植物隨風搖擺,為光禿的沙漠增添不少綠意。

板上發電、板下種植

“磴口縣從2012年開始實施光伏治沙項目,經過多年的探索,從2020年開始創新發展了光伏加生態治理的新模式。”磴口縣發改委主任汪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個模式最大的亮點就是板上發電、板下種植,實現光伏產業和生態治理的有機結合。

汪軍進一步表示,磴口縣在光伏發電企業編制項目可研報告的過程中,要求企業必須把發電和生態治理同步設計、同步規劃,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要求同步實施。“可研報告中的生態治理方案如果達不到相關要求,光伏發電項目一律不允許申報。”

“同時,為了給生態治理和機械化作業留下充足的空間,我們在設計的過程中,光伏板的前沿要求距離地面的高度不能低于1.8米,光伏陣列前后的距離要求控制在12米以上,這樣就達到了板間作物正常生長與光伏發電互不影響的效果。”汪軍說。

磴口縣光伏+生態治理項目區

記者在現場看到,在光伏板之間預留空地上,已經栽植了具有產業優勢的抗旱節水沙生灌木、中藥材,包括肉蓯蓉、四翅濱藜、檸條等。

光伏板上可以發電,板下可以種植作物,經測算,光伏運行周期內年發電小時數1800小時以上,收益率大于8%,而板下種植的梭梭接種肉蓯蓉或者四翅濱藜接種肉蓯蓉,畝均效益能達到1200元以上。

“這種模式下,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都能得到保障,因此企業投資建設的積極性很高。”汪軍介紹。

重點發展有機牧草種植

烏蘭布和,我國八大沙漠之一,也是人們印象中的“不毛之地”。然而,記者站在磴口縣烏蘭布和沙漠劉拐沙頭,看到的不是漫天黃沙,而是綠意蔥蘢和無數條滴灌管道。

磴口縣是黃河“幾字灣”攻堅戰、沙漠荒漠化治理的主戰場和前沿陣地,其中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烏蘭布和沙漠綜合治理工程位于磴口縣烏蘭布和沙漠劉拐沙頭。該工程治理總面積7萬畝,建設期為2018年~2020年,管護3年。

磴口縣防沙治沙局局長王志國介紹,防沙林場境內實施稻草等壓沙造林4萬畝,通過對原有沙丘平整后進行稻草壓沙,完成稻草固沙后種植梭梭等灌木。同時修建各級作業道路170公里,項目區灌溉水源從奈倫湖取水,配套輸水主管道37公里、各級蓄水池32座。

磴口縣烏蘭布和沙漠綜合治理工程所在地,項目灌溉區鋪滿了輸水管道

與此同時,磴口縣通過引進社會資本參與防沙治沙工程,有90余家企業進駐投資。

磴口縣防沙治沙局副局長韓應聯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磴口縣區位優勢很特殊,距離黃河近,水資源豐富,光照充足。加上周圍無開發,不存在其他污染,所以成為發展綠色有機農產品的得天獨厚的天然區域。

“這幾年,我們在推進產業治沙的過程中,重點發展了有機牧草的種植,包括大家都知道的苜蓿。距離這里50公里遠的地方,就有一個20多萬畝的牧草種植基地。”韓應聯向記者表示,結合牧草種植,當地發展了有機循環養牛,將牛糞轉化為有機肥,產出的牛奶也就變成了有機奶。

記者注意到,根據巴彥淖爾日報報道,2023年,磴口縣計劃種植優質牧草56萬畝,力爭到2025年底,全縣奶牛飼養量達到20萬頭,優質飼草種植面積達到77萬畝,區域自給率達到90%以上,優質飼草種子總體自給率達到70%以上。

(本文圖片均由每經記者 張懷水 攝)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懷水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