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21 17:37:03
每經編輯 李澤東
近日,深圳一家長突擊其孩子所在的光明區外國語學校的校外配餐公司的視頻和相關圖片引發熱議,視頻配文“泡在水池的凍雞腿”“廚房地板長滿青苔濕滑”,還配上一些現場查看到的食材和制餐點現場照片。
家長表示,現場查看發現不少食材是凍品,面點也有預制的。
學生家長丁女士表示,實際上是預約過去檢查,去配餐公司看到食品安全等各方面都比較差,工具上都有長霉。
“之前小學生全部在吃預制菜,現在1到6年級都是家長送餐,大概有3千人左右吧”。丁女士說,因為人數太多,都沒有地方坐了。
丁女士稱,家長扎堆給孩子送餐實屬無奈,希望能夠在食堂統一就餐。
圖片來源:四川觀察視頻截圖
9月20日,深圳市光明區外國語學校發布情況通報稱,近日,一則該校家委會突擊檢查校外配餐公司情況的視頻引發網民關注。
9月19日上午,該校組織家委會代表到校外配餐公司檢查配餐情況,相關視頻在網上傳播。針對視頻中反映的制餐點食品加工制作相關情況,該公司屬地市監部門已介入調查,將依法依規予以處理。
同時,該校積極與家委會和家長代表溝通,一方面督促該配餐公司落實整改,另一方面根據家長代表意見,正協商家委會啟動配餐企業的重新招標程序。
通報提到,“食品安全無小事,我校將在有關部門指導下,堅持加強對校外配餐企業的監督管理,全力保障廣大師生飲食安全”。
近段時間,“預制菜進校園”一事就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多地家長在各大平臺上都表達了擔憂。
江西省贛州市蓉江新區的多名中小學生家長發視頻吐槽,稱由于當地中央廚房供餐配送不及時、服務人員不足,開學第一天就出現了數百名孩子下午3點還沒吃午飯的情況,有的孩子吃了還拉肚子。目前贛州市蓉江新區已停止對全區幼兒園進行中央廚房配餐。
另據上觀新聞報道,從一些由家長發布在社交媒體上的視頻中可以看到,由于家長不能進入校園,且校園中食堂關閉后沒有就餐的地方,學校門口擠滿了送餐的家長,不少學生只能在校門口蹲或站著,就著家長手中的餐盒快速吃午餐。
多名中小學生家長發布視頻,抱怨當地給學生統一配送的午餐存在速度慢、質量差、口感不佳等問題。其中一位家長還在視頻中曬出午餐,稱孩子反饋餐食中的肉非常咸,菜葉發黃,腐竹很酸,孩子根本吃不下。
視頻中可以看到,很多孩子并沒有吃完飯菜,餐盒內飯菜剩下了大半。
贛州家長上傳到社交媒體上的學生餐食視頻截圖
最近,對于中央廚房集中配餐的擔憂正在多地蔓延,家長們紛紛擔心學校的統一配餐含有預制菜,長期食用會對學生的健康不利。
有家長稱,預制菜可以吃但不適合所有人,在孩子飯菜上不應該節約時間和成本。有家長認為,可以做預制菜,但是必須公開透明,讓大家監督,讓大家可以選擇。
一位來自無錫的家長對記者表示,她已因此事辭職,現在每天給孩子送飯,“我娃班里就兩個送飯的,但是那些沒時間送飯的也堅決抵制”。
該家長稱,孩子學校是統一配送的半成品,葷菜是半成品,素菜洗好切好放塑料袋裝著,隔一天送去學校。對這種方式她明確反對,“做過飯的都知道這種肯定會變質的”。
“有的地方學校統一配送的食材都是新鮮食材,不是這種半成品,青菜是一顆一顆的,肉類也都是新鮮的,如果是那種我可以接受。”她表示。
據上海電視臺報道,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厲曙光教授介紹,這兩年預制菜很火,之前網上直播間都在賣各種各樣的預制菜。只要符合相關法規標準,預制菜的安全性無需過度擔憂,但安全未必健康,未成年人屬于特殊群體,他們的食品安全更是要有別于普通成年人,應當更為審慎。
厲曙光教授表示,預制菜進入校園以后,多方面問題均會影響到其安全性,比如,從原料的選擇到洗凈切配,還有運輸等問題,需要引起關注,加強監管。此外,預制菜進學校后,食品包裝材料也是需要認真對待的一個環節。
據中國新聞周刊,廣東碧桂園實驗學校校長陳錢林表示,他反對預制菜進入校園。他認為,預制菜是一個新事物,對人的健康影響尚未得知,“絕對不能在孩子們身上做實驗”。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認為,對于未成年學生而言,他們的飲食安全直接關系到身體發育和健康,因此,在引入預制菜之前需要進行科學論證和評估,檢測是否符合學生營養要求。如果不能解決這些問題,草率地引入校園必然會遭到學生家長的反對。
而在《新聞1+1》節目中,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副秘書長居上接受采訪時也表示:中小學生首先是消費者,享有同等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其次,中小學生是未成年人,是特殊的消費者,所以他們的法定代理人——家長應該了解和知曉學校提供的菜品情況。如果學校食堂全部采用外供的預制菜,那么家長的知情權和選擇權也被剝奪了。在這個問題上,學校應當和家委會或者家長進行充分溝通,包括供應商的選擇等,來保障孩子能夠吃到健康的、安全的食品。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四川觀察、澎湃新聞、中國新聞周刊、上海電視臺、《新聞1+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