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23 14:16:23
每經編輯 段煉
9月22日晚間,昔日“鞋王”貴人鳥(股票名稱“ST貴人”)宣布大動作!
ST貴人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擬優化調整公司經營業務,以糧食業務作為公司未來主要經營發展方向,優先、重點做大做強糧食業務,并逐步退出運動鞋服業務。
近年來,運動鞋服行業競爭日趨激烈,ST貴人運動鞋服業務收入下降并持續虧損。上半年,公司凈利潤虧損規模進一步擴大。ST貴人表示,“貴人鳥”品牌面臨非常大的發展壓力。
截至9月22日收盤,ST貴人股價報1.84元/股,總市值為29億元。
做大做強糧食業務
逐步退出運動鞋服業務
9月22日發布公告稱,公司召開第四屆董事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及第四屆監事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分別審議通過了《關于優化調整公司經營業務的議案》,擬優化調整公司經營業務。
貴人鳥表示,公司經過不斷開拓和積極經營,形成了目前運動鞋服業務、招商及代運營業務和糧食業務三大業務體系。
鑒于公司目前和未來面臨的內外部機遇與挑戰,為實現主業聚焦,切實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公司董事會擬優化調整公司經營業務,具體如下:?
1、公司將抓住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的國家戰略機遇,以糧食業務作為公司未來主要經營發展方向,協調公司各項資源和力量,優先、重點做大做強糧食業務;?
2、鑒于運動鞋服業務自司法重整以來收入下降、持續虧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公司將對運動鞋服業務進行優化調整,根據公司實際經營情況,通過包括但不限于授權許可、出售、租賃等方式進行“貴人鳥”、“Prince”等品牌資產和其他各項運動鞋服相關資產的處置,并逐步退出運動鞋服業務;?
3、公司將繼續穩健經營招商及代運營業務。
貴人鳥稱,本次優化調整公司經營業務,是公司經營管理層綜合考慮公司的實際發展情況、當前和未來的內外部機遇及挑戰,以增強公司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持續盈利能力的戰略定力為指引,因應形勢變化,做出的提升和優化公司產業布局和業務體系的重要決定,有利于公司集中資源發展核心業務,解決公司資源、資金、管理等綜合實力不足與不同業務發展需要之間的矛盾,是公司明確主業、聚焦主業、構筑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極其重要的舉措,是公司長遠健康發展的基礎和核心所在,為公司參與和助力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提供重要保障。
本次優化調整公司經營業務,可能短期內會給公司帶來業務收入下降、運動鞋服業務相關的資產管理及處置等方面的壓力。
公開資料顯示,貴人鳥是一家老牌體育服裝品牌,2014年,公司頂著“A股運動品牌第一股”的光環在上交所上市。
2021年,貴人鳥因經營和債務危機而走上司法重整的道路,公司引入主營糧食貿易的黑龍江泰富金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作為重整投資人,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20.36%。并設立全資子公司上海米程萊貿易有限公司,主營糧食貿易業務,主要經營大豆、玉米等農副產品。
隨著公司糧食收入占比的不斷提升,貴人鳥逐漸形成“運動鞋服+糧食貿易”的雙主業經營模式。2023年上半年,公司運動鞋服業務實現營收2.32億元,同比減少19.51%;糧食業務實現營收3.42億元,同比增長43.51%。
收入下降、持續虧損
已關店近800家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服裝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貴人鳥近年來的確如其所說收入下降、持續虧損,業績承壓嚴重。
2018年-2022年,ST貴人年歸母凈利潤出現4次虧損,累計虧損超20億元。其中,2018年-2020年分別凈虧損6.86億元、10.96億元及3.82億元,2022年凈虧損941.37萬元。2021年,公司因完成破產重整,確認債務重組收益12.22億元,當年凈利潤實現扭虧為盈。
圖片來源:Wind
今年上半年,ST貴人仍處于虧損狀態,歸母凈利潤虧損達1814.46萬元,同比虧損擴大,去年同期凈虧損1737.5萬元。
貴人鳥表示,由于運動鞋服行業發展變化,以及小眾體育品牌的興起,以“貴人鳥”為代表的中小運動鞋服品牌面臨非常大的發展壓力。
根據歐睿數據統計,2021年,中國運動鞋服市場份額前五名分別是耐克中國、安踏、阿迪達斯中國、李寧與斯凱奇中國,份額分別為25.2%、16.2%、14.8%、8.2%與6.6%,合計占比超70%,呈現越發明顯的頭部集中格局。
貴人鳥表示,根據上述市場份額數據以及安踏、李寧公布的營業收入推算,2021年,公司“貴人鳥”品牌的市場占有率為0.28%-0.31%。目前,“貴人鳥”品牌零售終端數量已從2019年的2358家下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1584家。
編輯|段煉 易啟江
校對|劉小英
封面圖片: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上市公司公告、中國證券報、公開資料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