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25 23:42:52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陳旭
據新華社9月25日電,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方案》明確,到2025年,基本形成權屬清晰、責權利統一、保護嚴格、流轉有序、監管有效的集體林權制度。在此基礎上,通過繼續深化改革,進一步發展林業適度規模經營,推動森林經營更加科學高效、支持保護制度更加完善、林權價值增值途徑更加多樣,不斷促進森林資源持續增長、森林生態質量持續提高、林區發展條件持續改善、農民收入持續增加。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2022年中國統計年鑒、《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國盛證券研究所、國金證券研究所 楊靖制圖、視覺中國圖
林改距目標還有差距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3月初,國家林草局就在官網上發文表示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林草的重點工作。
通過多年持續推進改革,激發了集體林經營活力,取得了可喜成效。我國已確權的集體林地面積27.05億畝,占全國林地總面積的63.5%。集體林涉及1億多農戶,近5億農村人口。全國集體林有林地面積比林改前增加了近4億畝,森林蓄積量由46億立方米增加到84.6億立方米,凈增38.6億立方米。集體林業年均吸納就業約3400萬人,一大批貧困縣通過發展林業成功實現脫貧。
不過,國家林草局也指出,林改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離改革目標還有差距,林地資源碎片化,集體林綜合效益不高,森林“四庫”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國家林草局開展全國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探索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模式。2022年,向國務院正式報送了《方案》,明確了三權分置、規模經營、森林可持續經營、產業發展等8個方面重點任務。
記者注意到,《方案》共提出了加快推進“三權分置”、發展林業適度規模經營、切實加強森林經營、保障林木所有權權能、積極支持產業發展、探索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等八項主要任務。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常紀文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在“雙碳”背景之下,《方案》的規定有利于發揮林業碳匯的經濟效用,把林業碳匯和生態補償制度有機結合起來,有利于發揮林業碳匯建設的經濟價值,所以本次文件有一個很重要的亮點,就是把“綠水青山”如何變成“金山銀山”,肯定會得到各方面的支持。
科學劃定公益林范圍
在加快推進“三權分置”方面,《方案》提出,要實行集體林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落實所有權,堅持集體林地所有權不變,維護農民集體對承包林地發包、調整、監督等各項權能。穩定承包權,保持集體林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承包期屆滿時應堅持延包原則,不得將承包林地打亂重分,確保絕大多數農戶原有承包林地繼續保持穩定。
放活經營權,林地經營權可以依法再流轉或者依法向金融機構融資擔保。林地經營權合同終止時,要保障林地經營權人的林木財產權益,鼓勵林地受讓方以公允價格受讓林木所有權,維持林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流轉期限5年以上的林地經營權可以向不動產登記機構申請登記發證,可以作為林權抵押貸款、申報林業項目、申請林木采伐及其他有關行政管理事項的憑證。
對此,常紀文表示,林權的“三權分置”制度跟土地的“三權分置”制度是匹配的,林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的分置,有利于林地的規模化經營,既保護農民的林業承包權與收益權,也保護投資者集中經營林地的經營權,維護了各方面積極性。
不過他也提到,一些林地經營企業不一定愿意直接跟農戶打交道。同樣地,一些農戶也不愿意與林地經營企業打交道。因為容易反悔,難以相互信任。為什么農戶與林地經營者互不信任?在他看來,主要是因為現實中毀約的現象經常存在。
“有的經營者虧本了,可能就跑路了,農戶收益得不到補償。有的經營者賺錢了,農民可能會反悔。因此,我建議,縣級人民政府或者鄉鎮人民政府,可以進行一些試點,建立林業經營權收儲與交易平臺,讓政府與經營企業、政府與農戶直接打交道,分別簽協議。”常紀文表示。
《方案》還提出要切實加強森林經營。從保障農民合法權益出發,依法依規科學劃定公益林和天然林范圍,不得隨意擴大范圍。合理優化公益林中集體林的比例,適當考慮將森林生態區位不重要或者生態狀況不脆弱的集體林地依法調出公益林范圍。
在常紀文看來,這項措施很重要,他進一步闡釋,以前一些地方種了樹是不能砍的,因為砍伐許可很嚴格,一旦未批先砍就觸犯法律的相關規定,這不利于森林建設的投資。“本次《方案》規定了森林的經營制度,并且規定了動態砍伐及保障機制,依法地動態砍伐突破了以前的一些禁區,有利于森林的更新,有利于森林資源得到優化,森林越經營質量越好。”常紀文說。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