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西北這家省級銀行能否破除“困局”?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27 19:03:08

與此同時,多位股東尋求退場未果,青海銀行股權市場遇冷,“流拍、折價、變賣”三連發屢見不鮮。

前路漫漫,這位青海地方銀行“扛把子”能否“破繭重生”?

每經記者 張靜    每經實習記者 夏子博    西安    每經編輯 賀娟娟

作為青海省唯一一家省級法人銀行,青海銀行仍在余震中蹣跚前行。

2019年,穩坐青海銀行“一把手”十余年的原董事長王麗被查,判決書顯示,王麗超越職權違規審批貸款,造成本金3億元和利息2.065億元的國家財產重大損失。

在王麗調走的2018年,青海銀行資產質量嚴重下滑,不良貸款率陡然增高,從此停滯泥沼,營收、凈利潤難見突破,總資產原地踏步,至今仍余毒難消。

對此,青海銀行從去年開始密集“變陣”,銀行大股東“易主”,董事長“換帥”,重塑治理結構,以求“重裝上陣”。

但此番調整仍需時間檢驗。

2022年,青海銀行盈收均大幅下降超60%,上半年每百萬個人客戶投訴量是青海轄內商業銀行平均水平的4倍。

與此同時,多位股東尋求退場未果,青海銀行股權市場遇冷,“流拍、折價、變賣”三連發屢見不鮮。

前路漫漫,這位青海地方銀行“扛把子”能否“破繭重生”?

江中藥業出售股權

日前,全國產權行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刊登了一則項目公告。公告披露,華潤集團旗下江中藥業(600750.SH)擬轉讓青海銀行5250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2.0533%,轉讓底價為1.25億元。

圖片來源:全國產權行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

根據券商中國2020年報道,江中藥業自投資以來收到青海銀行現金分紅共計2250萬元,2015年至2018年期間,分別收到500萬元、750萬元、500萬元和500萬元。

若按江中藥業入股時總投資額不超過1.3億元計算,本次1.25億元的轉讓底價可謂投資回報率甚微。

據悉,青海銀行是1997年由原西寧市城市信用合作社改組而來,原名西寧市商業銀行,發展至今注冊資本達到25.57億元,是青海省最大、唯一城商行,在當地金融體系中至關重要。

根據中誠信國際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末,青海銀行的存、貸款在青海省的市場份額分別為9.25%和8.83%,在全省金融機構中分別排名第5和第6位。股權結構方面,青海國資占據主動,綜合持股比例在半數左右,不少地方民營房企等亦有入局。

2022年報顯示,公司第一大股東為省國投,實控人為青海省國資委,此外,前十大股東中,西部礦業集團、鹽湖股份(000792.SZ)的實控人均為青海省國資委,西寧城投的實控人為西寧市國資委,海西州國有資本投資運營(集團)有限公司的實控人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工信局。

本次拍賣,青海銀行的其他股東沒有放棄優先受讓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公司第三大股東——民營房企西寧偉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寧偉業)正在密集增資。

今年,西寧偉業剛剛受讓了青海銀行原第十大股東無錫偉鑫建材公司所持有的7350萬股股份。在此之前,西寧偉業2022年曾經出手接盤該行另一股東陜西明煌置業有限公司持有的8400萬股股權。

一通資本運作下,西寧偉業持股比例已來到14.37%,位列第三大股東,且根據2022年報中與關聯方持有股權合并計算后,比例上升至18.47%,已然超過二股東西部礦業的16.43%。

企查查顯示,西寧偉業房地產開發公司成立于2003年,注冊資本1.9億元,曾經上榜“2020年青海民營企業50強”,位列第11位,王偉明持股51%,李平持股49%。

據公開資料,西寧偉業的實際控制人是江蘇常州人王偉明,擔任過青海省政協委員、青海省工商聯副主席等職,是青海省知名的民營企業家。而多次出手增資后,西寧偉業是否會再次出手呢?

曾多次流拍、折價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江中藥業首次掛牌轉讓了。

根據此前媒體報道,早在2019年,江中藥業欲以1.83億元的價格轉讓其所持有青海銀行的全部股權共計5000萬股,占青海銀行總股本的2.05%。

此條信息披露起始于2019年12月30日,但在將近一年時間內,江中藥業均未能尋得有意向受讓的投資者。每經記者亦向江中藥業發送采訪函,對方回復郵件表示,有關掛牌出售青海銀行股權的事項仍在推進中,具體情況請以公告為準。

2022年10月,江中藥業再次以底價約1.39億元掛牌轉讓青海銀行5250萬股股份,再次流拍后,才有了本次折價1.25億元上架。

實際上,青海銀行股權流拍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拍賣股權的股東也不止江中藥業一家,但其股權成交情況均難言理想,“流拍、折價、變賣”三連發屢見不鮮。

據京東法拍平臺顯示,深圳市冠欣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深圳冠欣”)曾三次拍賣其持有的青海銀行2100萬股股權,占比0.8213%。

平臺顯示,最新一次拍賣價格為4972.8萬元,而前兩次拍賣價格為6216萬元、7770萬,但上述股權在經歷兩度折價后,仍以3690人圍觀,0人報名,流拍告終。

圖片來源:京東拍賣平臺

此外,青海青業石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業石化)、德正資源控股有限公司等大股東亦在2020年前后多次拍賣青海銀行股權,但在不斷折價下仍難覓“接盤者”。

相較于流拍,青海銀行一些股東質地也稍顯斑駁。

根據企查查,青海銀行前十大股東中有2位被列為被執行人,分別為西寧城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青海三榆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3位實行了股權出質,分別為西寧偉業、攀華集團有限公司、蘇州市相城區江南化纖集團有限公司。

此外,根據華夏時報,青業石化因股權“被凍結,且質押給案件申請執行人”,其持有的青海銀行4045萬股股權被拆分成多個標的拍賣,而此前多次拍賣股權的深圳冠欣也已“破產”,多次股權拍賣均為破產處置。

而股東質量好壞一定程度代表銀行“信譽度”,如果大股東沒法“站住臺”,商業銀行補充資本金就難以展開,更何況一旦大股東持有的股權質押涉訴、拍賣,或大股東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造成的負面影響將會更大。

而這也一定程度上解釋了青海銀行股份為何頻頻流拍。

首先,掛牌方股東流年不利,告貸無門,被迫變賣股權時,買受人就需承擔股權不能及時過戶的風險,加之貸款不良暴露具有滯后性,投資者對于資產質量預期不看好,自然影響投資積極性。

從大環境看,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沖擊下,銀行的牌照價值下降,而監管政策完善,又要求銀行加速出清瑕疵股東市場,此消彼長下供需關系失衡,中小銀行股權普遍存在“供大于求”的情形。

此外,股權頻頻流拍的背后,還有青海銀行難言樂觀的經營情況。

能否走出“陰霾”?

2018年,對于青海銀行而言是一個關鍵轉折點。

2017年,青海銀行凈利潤金額為7.75億元,達到近三年來巔峰,凈資產也自2016年首破千億后穩步增長,來到1096.94億元。

而隨著在青海銀行扎根多年的王麗在2018年離任后,青海銀行當年的業績開始下跌——總資產下降超50億元,且至今仍未恢復至2017年水平;凈利潤大降超七成,跌至2.06億元。

更重要的是,當年不良貸款率從1.95%驟然增至4.31%,接近監管5%的紅線,且該行同年撥備覆蓋率只有121.33%,跌破監管150%的紅線。

至今為止,青海銀行的多數業績指標仍低于2017年的水平。

據青海省紀委監委網站消息,2019年9月4日王麗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2020年2月21日,王麗被開除黨籍和公職、收繳違紀違法所得,并被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所涉財物隨案移送。

2022年2月17日,青海省海東市中級人民法院官網發布消息,王麗因貪污罪、受賄罪、挪用公款罪、國有企業人員濫用職權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數罪并罰,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八年,處罰金110萬元。


圖片來源:青海銀行官微

從此之后,青海銀行便陷入停滯,消化余震。

據青海銀行歷年年報數據顯示,早在2016年該行總資產已突破千億規模,此后六年間始終徘徊在千億元左右,2022年為1062.33億元,基本處于原地踏步狀態。

2017-2022年間,公司營收分別為20.03億元、21.04億元、22.44億元、20.35億元、25.50億元、10.03億元;公司凈利潤分別為7.75億元、2.06億元、4.55億元、4.81億元、5.30億元、2.09億元,波動較大。

資產利潤率方面, 青海銀行2017年—2022年數據為0.69%、0.19%、0.44%、0.46%、0.50%,0.20%,自2017年后已連續五年未達到“商業銀行資產利潤率應不低于0.60%”的監管要求。

不良資產比例方面,青海銀行2017年—2022年數據為1.95%、4.31%、2.49%、3.24%、2.95%、2.95%,雖未達監管紅線,但普遍高于同期全國城商行平均水平。

具體的營業收入結構來看,2022年青海銀行利息凈收入、投資收益均下滑,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連續四年虧損。

根據2022年合并利潤表,該行實現利息凈收入9.16億元,投資收益4.45億元,同比均不同程度下滑;2022年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持續虧損,具體為-1.38億元,2019年—2021年該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分別為-1.24億元、-1.19億元、-1.67億元。

對此,2022年青海銀行開始密集調整,首先是青海省財政廳“接棒”省國投擔任大股東,從架構層面變換“操盤手”,尋求變局。

2022年8月,青海銀行原行長蔡洪銳升任該行董事長,2023年7月,空缺近一年的行長職位由副行長應海峰正式“補位”。青海銀行的一番頻繁“變陣”下,目的或是希望青海銀行能夠走出王麗時代所遺留下的“陰霾”,掃清業績頹勢,重新走向正軌。

根據年報,該行制定的2023年全年經營目標以“保穩”為主基調,力爭資產總額穩定保持在1000億元之上,實現各項收入38億元、凈利潤2.4億元,不良率控制在上年水平之內,各項監管指標持續達標。

從上述目標來看,青海銀行已然腳踏實地,至于究竟能否如愿“回暖”,以其地方城商行支柱重要性及一系列動作而言,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記者也致電青海銀行方,對方表示如果有訴求會聯系記者,但截止發稿未收到回電。圖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青海省 銀行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