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27 19:16:42
每經記者 張蕊 周逸斐 每經實習記者 石雨昕 每經編輯 陳星
冬天即將過去,春天還會遠嗎?
這句話同樣適用于經濟領域。
日前,國家統計局公布8月經濟數據,其中15項關鍵性經濟指標較前月有所好轉。
具體來看,8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增速連續兩個月回升,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連續3個月小幅回暖,是中美歐日韓幾大經濟體中唯一制造業PMI持續邊際改善的經濟體。
與此同時,“庫存周期拐點”成為很多機構研判下半年中國經濟走勢的關鍵詞。
庫存周期是經濟周期的一種,通常持續40個月左右,分為四個階段:主動補庫存、被動補庫存、主動去庫存、被動去庫存。在主動補庫存和被動去庫存階段,對應經濟繁榮和上行。
2000年以來,我國共經歷了六輪完整的庫存周期,均對應了宏觀經濟的潮漲潮落,2019年11月至今我國一直處在第七輪庫存周期之中,目前正位于庫存周期末端,面臨向上的拐點。
每經記者遍訪知名經濟學家,用19張圖詳解歷次周期的運行規律,新一輪周期何時能到來?將有哪些新的特征和變化?什么行業有望率先復蘇?
經濟表象:8項關鍵指標企穩回升
隨著國內穩經濟、穩預期政策陸續出臺落地,宏觀經濟運行出現更多積極的邊際變化,其中,8月份我國多項經濟指標回暖,顯示出中國經濟韌性的同時,也展現出向好的態勢和潛力。
記者梳理發現,8月份,工業、金融等多領域經濟數據中至少有15個重要指標回升向好,其中8個明顯好轉。
PMI指標:今年6月以來PMI連續3個月回升,從短期看,結束了自2月以來的連續3個月下降趨勢。8月份,PMI為49.7%,其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51.9%和50.2%,比上月上升1.7和0.7個百分點,均為近5個月以來的高點,生產需求同步回升。在制造業生產和市場需求改善的帶動下,8月份企業采購量指數升至擴張區間,為50.5%,高于上月1個百分點,企業采購意愿增強。
8月PMI為49.7%,比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制造業景氣水平進一步改善
工業增加值:8月份工業增加值增長4.5%,同比增幅高于前3個月,這表明工業生產端處于恢復狀態。裝備制造業和原材料制造業增長加快,8月份,原材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0.4%,比上月加快1.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7.4%,已經連續兩個月恢復至97%以上水平。
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比上月加快0.8個百分點
CPI和PPI指標:消費市場繼續恢復,供求關系持續改善,8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由上月下降0.3%轉為上漲0.1%,呈現出上升態勢。8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和購進價格均出現今年3月以來首次環比上漲,從同比看,PPI下降3.0%,降幅比上月收窄1.4個百分點,連續兩月降幅收窄。
8月CPI同比上漲0.1%,上月為下降0.3%
數據顯示,從2020年5月開始PPI同比逐步上升,至2021年10月達到歷史高位,為13.5%,隨后出現下降趨勢。2023年6月PPI同比下降5.4%,創下了2016年以來我國PPI同比單月最大降幅,隨后連續兩月降幅收窄。
8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3.0%,降幅比上月收窄1.4個百分點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933億元,同比增長4.6%,比上月加快2.1個百分點,是4月以來增速連續放緩后首次加速。
受疫情影響,2020年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0.5%,創歷史最低,隨后開始逐步上升,2021年3月同比增長達34.2%,隨后逐步下降。2022年4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1.1%,為次低點,隨后同比整體呈現波動上升趨勢。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6%,比上月加快2.1個百分點
新增貸款:8月金融數據超預期回升。新增人民幣貸款創歷史同期新高,央行數據顯示,8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36萬億元,比7月增量增加超過1萬億元,顯示市場信心和預期加快好轉。2023年前8個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7.44萬億元,同比多增1.76萬億元。
8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36萬億元,比7月增量增加超過1萬億元
進出口總額和出口總額:外貿方面,受到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影響,我國進出口總額連續出現同比下降,但降幅正在收窄。8月份,進出口總額35887億元,同比下降2.5%,降幅比上月收窄5.8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和進口總額同比降幅分別較7月份有較大改善,分別收窄6個和5.3個百分點。
短期來看,8月進出口總額同比降幅大幅收窄,結束了自今年3月以來一路下行的趨勢,呈現出向好態勢。
8月份,貨物進出口總額35887億元,同比下降2.5%,降幅比上月收窄5.8個百分點
背后邏輯:新世紀以來我國已經歷六輪完整的庫存周期
今年下半年,“庫存周期拐點”成為研究機構口中的關鍵詞。
庫存周期是經濟周期最常見的表現形式,屬于經濟周期中的短周期,通常持續40個月左右。庫存周期與經濟的趨勢性變化基本一致。因此,機構通過了解經濟中供給和需求不斷變化調整的過程,來判斷當下經濟周期所處的位置。
正如經濟周期被劃分為復蘇、繁榮、衰退、蕭條四個階段一樣,庫存周期也可以結合企業行為和經濟景氣變化,劃分為“主動補庫存(過熱)—被動補庫存(滯脹)—主動去庫存(衰退)—被動去庫存(復蘇)”等循環往復的四個階段。
一輪庫存周期有四個階段
庫存周期的四個階段有何特征?
根據國信證券研報,主動補庫存需求增加,供給大幅上升,因此庫存增加;被動補庫存需求下降,供給仍繼續上升,庫存仍在增加;主動去庫存需求下降,供給收縮幅度大于需求,庫存開始下降;被動去庫存需求增加,但供給尚未顯著上升,因此庫存仍下降。
按照上述定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一步對中國庫存周期進行了梳理。
2000年以來,我國共經歷了六輪完整的庫存周期,第一輪為2000年5月-2002年10月、第二輪為2002年11月-2006年5月、第三輪為2006年6月-2009年8月、第四輪為2009年9月-2013年8月、第五輪為2013年9月-2016年6月、第六輪為2016年7月-2019年10月。我國庫存周期平均運行時長為3年多。目前,我國正處在第七輪庫存周期(2019年11月至今)之中。
目前我國正處在第七輪庫存周期之中
庫存周期畫像:房地產驅動強周期,出口驅動弱周期
值得注意的是,庫存周期有強弱之分。如果補庫存過程(包括主動補庫存、被動補庫存)在一輪完整周期內占據更長時間,為強周期,反之為弱周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第二、三、四輪庫存周期偏強,第一、五、六輪偏弱。至于第六輪為何補庫存過程較長但也為弱周期,招商證券研報認為,“地產投資弱化+行業分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這一輪庫存周期走勢偏弱。
庫存周期通常持續40個月左右,可分為強周期和弱周期
記者梳理三輪強周期補庫貢獻度最高的前十大行業,發現一個共同特點——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一直位列第一。
強周期補庫階段貢獻度最高的行業是“黑色系”
對于原因,國信證券研報顯示,房地產需求對非金屬礦物制品、黑色金屬冶煉延壓、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等產業拉動效果最為明顯。
需要了解的背景是,2002年,我國房地產行業在市場化改革完成后迎來了一波發展高峰期,中上游原材料行業積極補庫。第三輪庫存周期的起點則處于地產周期的繁榮階段。
直至第四輪庫存周期,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我國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房地產投資和基建投資均表現亮眼。這輪庫存周期持續時間最長,達到48個月。
為進一步驗證房地產投資與庫存周期的關系,《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將2002年-2013年房地產投資增速與產成品存貨增速進行了對比,發現兩者的峰值走勢基本趨同,但后者出現的峰值時間落后一年。
房地產投資與庫存周期有較強的關聯
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好一點的存貨分為兩類,一類是土地儲備,另一類是在建項目。房地產存貨的變動主要取決于銷售情況。如果銷售快,并且資金回籠快,才會增加存貨。“所以一般來講,銷售周期會領先于存貨周期,這是在2017、2018年之前的情況,2018年之后到現在這種規律可能就比較弱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六輪庫存周期中,一度出現了整體庫存與房地產投資走勢背離的情況。
由于土地儲備減值,庫存與房地產投資走勢出現背離的情況
鐘偉認為,“2017年之前,存貨會增值,減值的現象比較少見。也就是說買了土地放在手里,土地儲備是值錢的。但2017年之后到現在,開發商絕大部分土地儲備出現相當程度的減值。”
記者注意到,從第五輪開始,我國庫存周期轉為“弱周期”。同時,補庫行業結構也發生變化——黑色金屬行業的貢獻度快速滑落,出口成為主要驅動力。
記者發現,第五、六輪補庫階段貢獻度前二為“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以及“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而這兩個行業均屬于出口導向型行業。
綜合來看,房地產投資需求和出口需求成為庫存周期的主要驅動因素。
產業鏈庫存周期分化:下游靠近消費市場,庫存增減更迅速
進一步對產業鏈進行細分后,記者發現上、中、下游環節的平均庫存周期并不相同,逐漸縮短。
上、中、下游環節的平均庫存周期并不相同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教授洪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上游庫存主要指原材料和產生品的庫存,下游主要是商品的庫存,兩者是不同的方面。如今在數字經濟條件下,如社區電商、即時零售等新型業態興起,使得下游的庫存運轉速度加快。
記者對上、中、下游進一步按照行業細分,發現不少行業的庫存周期拐點相對整體庫存拐點,出現了領先或滯后問題。
那么,誰是庫存周期的“風向標”?
從過去六輪周期各行業庫存增速拐點相對整體庫存拐點的情況來看,庫存周期啟動順序沿著中游設備、下游消費、上游材料制造業進行。
記者進一步梳理各環節中出現領先次數較多的行業,發現七個行業的次數最多。分別是中游的“通用設備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其他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下游的“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以及“家具制造業”;上游的“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
影響庫存周期指標:庫存周期對量、價、利有拐點驗證作用
庫存周期的運行演進包括總需求變化、企業生產決策變化、產品價格變化在內的一系列過程,最終落腳于“產成品存貨”這一指標。
“庫存周期是一個經濟周期當中比較常見的表征,是在需求和供給的時間差下形成的一個結果,需求是‘因’,庫存是‘果’,中間是價格在對其進行調節。”北京師范大學一帶一路學院研究員萬喆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
庫存周期與經濟的趨勢性變化基本一致,一些經濟指標成為預判庫存周期的先行指標。
在萬喆看來,需求是最先變動的,之后逐漸體現到價格上,進而體現到利潤上,之后就開始要調整產能,然后再體現到庫存上,再反饋到價格上,進而體現到需求上,如此循環。
啟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書面采訪時表示,“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同比增速”可作為庫存的一級分類指標,增速上行時為“補庫存”,增速下行時為“去庫存”。“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可進一步區分企業的庫存變動是否歸因于企業的主動或被動行為。例如營收與庫存同升為“主動補庫存”,營收與庫存同降為“主動去庫存”,營收降而庫存升為“被動補庫存”,營收升而庫存降為“被動去庫存”。
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一步將影響庫存周期的相關指標與工業企業產成品庫存進行對比、梳理,發現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工業增加值、產出缺口、狹義貨幣(M1)、PMI、PPI等指標對庫存具有較為明顯的領先性。
工業企業營業收入等對庫存具有較為明顯的領先性(注:藍色陰影一一被動去庫存,橘色陰影一一主動補庫存;2021年工業企業營業收入為兩年復合同比)
那每一個先行指標的走勢對庫存周期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對此,潘向東表示,M1對社會融資規模具有領先意義,M1又領先于產出缺口。產出缺口是衡量庫存周期的核心指標,也是領先指標。產出缺口和工業企業利潤、PPI幾乎同步,并領先于產成品存貨。M1通常領先產成品庫存約12個月。產出缺口是庫存同比變化的一個先行指標,領先大約4-6個月。
M1、PPI等指標對庫存具有較為明顯的領先性
產出缺口是庫存同比變化的一個先行指標
PMI原材料庫存指數也對產成品庫存同比有明顯的領先效應。
PMI原材料庫存指數領先明顯
“庫存周期無論是對量(工業增加值)、價(PPI)還是利(工業企業利潤率)都有較好的拐點驗證作用,庫存底基本滯后于量、價、利拐點3-9個月出現。”潘向東說。
萬喆也認為,需求端的指標可以作為領先指標,判定庫存是到了主動去庫存、被動去庫存,還是被動補庫存、主動補庫存等階段。
此外,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認為,我們觀察產成品庫存增速與工業增加值增速的關系,可以看到工業增加值增速領先于產成品庫存變動,背后遵循的是產出缺口變化的邏輯。也就是說,不是產成品庫存增長帶動工業生產向上,而是工業生產向上帶動產成品庫存的增長。
新一輪庫存周期預判:
最早在未來1個月開啟,
石油、煤炭等已從去庫存向補庫存過渡
不同先行指標對庫存周期有何影響?
萬喆表示,有一些研究認為,需求可能會領先庫存一年左右,能夠預測庫存周期的大概走向,包括供給方、產出缺口的調整情況等。產出缺口可能會領先半年。通常來說價格是相對比較敏感的,它可能領先一個季度。“因為供需雙方都會根據價格來調節自己的產出和需求,同時,對產出和需求的調節也會表現在價格上,從而對需求和產出進行指導。”
值得注意的是,8月份我國多個經濟指標明顯好轉。這些指標的走勢是否表明當前的庫存周期已經進入被動去庫存階段,即將開啟主動補庫存的新一輪庫存周期?
鐘正生分析,7月中國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同比降至1.6%,已處于1996年有數據以來的6.8%分位水平,本輪去庫存的主要下行勢能已得到體現,市場對于后續補庫存的臨近及其對經濟增長的可能拉動愈發期待。
7月中國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同比已到低點
潘向東則明確表示,從整體來看,當前處于被動去庫存末期。8月份的經濟數據出現一些邊際改善的情形,但可持續性仍待觀察。
“雖然按照歷史經驗,庫存周期已經接近去庫的底部,但本次經濟存在下行壓力,基本面修復緩慢,也就意味著本次庫存周期或在底部徘徊較長。”潘向東說,隨著主動去庫存逐漸向被動去庫存過渡,庫存周期接近尾聲。樂觀情況下,庫存將在今年10月份左右見底,最晚可能推遲至明年一季度。
萬喆也認為,“首先,應該說整體的經濟還是在一個恢復向好的過程當中,出現了一些積極的信號。”5月以來,工業產出缺口已經是一個收斂的情況,7月份 PPI也見底回升,從這些跡象來看,現在庫存周期在進行摸底然后逐漸向上的過程。
實際上,產業上下游庫存周期的變動也存在一定時間差。從大類行業來看,上游原材料行業已呈現出生產擴張加快的特征,中游裝備制造行業在庫存周期當中的表現最為樂觀,總體景氣水平較高、有望成為本輪補庫存的主要驅動力量,而下游消費制造行業尚未出現補庫存的明顯信號。
萬喆舉例說,比如工業原材料行業中的黑色金屬和非金屬,明顯是受房地產影響比較大,所以目前來看這些產業的產能利用率都處在近五六年以來比較低的水平上,庫存還沒有很好地去化。但像石油、煤炭、橡膠等,目前是處于從去庫存向補庫存的過渡。
同時,鐘正生認為,目前裝備制造的多數行業呈現較高景氣度,生產、投資、利潤表現均較好,盡管產成品庫存尚未降至此前周期的底部,但從多數行業工業增加值增速回升的情況來看,進一步去庫存的空間或許不大。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們看庫存周期是否到來,影響因素有很多。從國內工業營收增速企穩改善,結合國內前幾輪產成品去庫存周期看,國內工業整體處于去庫存尾聲。同時,近幾個月公布的數據看,制造業在復蘇,國內市場需求復蘇動能有所增強,制造業擴張步伐有所加快,工業品價格在改善,企業經營預期保持樂觀,國內部分制造業企業逐步轉向主動補庫存,比如從國內實體需求來看,一些行業如汽車可能處于主動補庫存階段,這也將帶動上下游企業補庫存。
不過,鐘正生提醒,盡管大概率在今年底可看到補庫存的開啟,但對庫存周期向上的高度、及其對經濟增長的驅動程度,應冷靜看待。
他解釋,一方面,總需求未有顯著擴張,房地產收縮、出口放緩、消費疲弱共同壓制總需求。這在宏觀上體現為,社融增速自2021年四季度開始變平、2022年下半年趨于下行,從歷史領先經驗上不能支持庫存增速大幅反彈;在中觀上體現為,下游消費制造行業的出口、生產、利潤收縮幅度處于歷史低位,內、外需均疲軟。
另一方面,產能過剩問題逐漸凸顯,影響價格彈性,從而限制補庫存的高度。價格因素對于上游行業的庫存行為影響最直接,而目前化工、非金屬等行業產能利用率偏低,可能限制其價格彈性和補庫存高度。此外,近三年來,中游裝備制造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高于 2015-2019年水平,在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中表現“一枝獨秀”,對于經濟總需求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但這也造成專用設備、電氣機械、汽車制造等行業的產能利用率走低。
若進入新一輪庫存周期,對中國經濟的走勢會有什么影響?
對此,潘向東認為,庫存周期的回升,本質上是企業對經濟判斷樂觀而采取的主動投產和增加備貨的過程,若是進入新一輪庫存周期,將助力經濟加速恢復向好。
“
過去幾次庫存周期呈現什么樣的規律和趨勢?即將進入的新一輪庫存周期,與過去相比有哪些變化?將可能會率先在哪些行業產生影響?又會對我國的經濟政策、貨幣環境、資本市場等產生什么影響?
圍繞這些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企業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建明、北京郵電大學助理教授藺奕茗以及周茂華、鐘偉、潘向東、萬喆等人。
”
之前補庫存周期與房地產周期同頻共振較明顯
NBD:我國過去幾次庫存周期呈現出哪些規律和趨勢?
潘向東:過去每一輪庫存周期結束之前,均先出現營業收入的觸底回升。庫存周期是滯后指標,平均滯后于盈利周期1-2個季度。此外,前一輪存貨周期見頂前后,通常對應著新一輪信用周期。
萬喆:每一輪周期的時間相近,但情況不太一樣。首先是與當時的政策有很大關系,比如在2016年出現了去庫存去得很深,同時補庫存也非常快的狀況。另一個特點是,過去的補庫存周期與房地產周期的同頻共振較為明顯。
本輪去庫主要由“價”貢獻而非“量”
NBD:如果新一輪庫存周期即將到來,與過去相比有什么變化?過去的規律對新一輪庫存周期有哪些啟示?
潘向東:疫情后國內需求偏弱,導致本輪庫存周期明顯被拉長,庫存水位在2021-2022年保持高位運行。本輪庫存周期的制約因素較多,使得回升難度也大于以往。此外,地產疲弱導致相關產業鏈同處疲態,所以本輪修復更加滯后。庫存見底是下半年經濟的重要支撐,當前庫存周期正處于被動去庫末期,預計本輪庫存底部出現在2023年四季度前后。但本輪去庫主要由“價”貢獻而非“量”,本輪庫存去化仍不徹底,往后看預計經濟平穩修復,這可能意味著斜率和補庫力度或不大。
萬喆:一是整體經濟結構性的優化,高新科技未來要在經濟發展中起到更為重要的拉動作用。二是房地產的供需關系出現了變化,人口周期、城鎮化周期都已過增長高峰,會影響房地產以及其他消費需求。三是國際整體形勢的變化,貿易保護主義上升。四是政策變化,像之前的降息降準、棚改貨幣化等,實際上都大量補貼。現在綠色能源的相關政策也會影響相應的庫存變化。五是不斷推動貿易結構優化,向“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轉移,對接一些新興產業,在這個過程中一些產業行業受益,也會給一些產業帶來挑戰,因此不同上中下游的分項肯定在庫存周期上會受到影響。這些新變化都會使得此次周期的情況跟以前不同。
鐘偉:研究庫存周期,首先要看宏觀經濟運行背景。2000年到2011年初屬于中國經濟高增長期,2011年初到疫情之前是平穩期,疫情過后到現在屬于經濟修復期。庫存周期的第一個大的依托就是宏觀經濟運行背景,所以我們必須看宏觀經濟的變化。其次要看固投。固投主要由基建投資、房地產投資和工業投資三大塊組成,其增長經歷了很大的波動,2010年之前投資增速都很高;從2011年到2020年,基建投資增速較高,2017年之前的工業投資和房地產投資增速也都較高,但2017年是一個拐點。
如果新一輪周期補庫存階段來臨,會率先展現出物價的好轉,然后是企業盈利的好轉,最后反映出整個經濟增長的好轉,最終變成庫存量開始上升。而要判斷庫存周期的拐點,一般來講,是CPI、PPI都同比上升,同時PPI上升比CPI更快,二者形成一個交叉點,這就表明物價周期在恢復,庫存周期也可能得以恢復。
張軍:8月份的經濟數據顯示出改善跡象,但是數據也有分化,有些有所改善,有些還處于負增長,說明不確定性還是存在。未來新一輪庫存周期中,一方面,企業會比較謹慎,很難再像過去那樣出現長時間的補庫存或者去庫存行為,另一方面,庫存調整幅度不一定會很大,更可能做一些邊際調整,不會出現大增大減的情況。
今年以來,我國整個經濟復蘇過程中有一些不平衡,有的行業復蘇較好,有些行業還不夠,這會導致出現不同的庫存變動。
藺奕茗:新一輪庫存周期的內生驅動力較過去不同,建議關注目前房地產市場的調整、全球消費產業鏈的調整。
部分行業有望率先進入景氣上行周期
NBD:即將開啟的庫存周期,將可能會率先在哪些行業產生影響?從產業鏈上下游來看,會呈現什么樣的傳導特征?
潘向東:從中報數據來看,相比一季度,多數行業已經從主動去庫存階段過渡到被動去庫存階段。其中上游采礦、公用事業多數行業處在主動去庫階段,中游材料/制造和下游消費的部分行業已進入被動去庫甚至主動補庫階段,有望率先進入景氣上行周期。可以關注庫存去化較為充分和進入到被動去庫存階段、后續盈利改善動力較強的中游制造、TMT和醫藥領域的細分行業等。
萬喆:目前來看,一些中下游行業已經進入到主動補庫存階段,其營收和庫存增速都已經在回升。比如像鐵路、船舶、醫藥、專用通用設備等。還有一些中下游行業在被動去庫存狀態,已經差不多走到拐點了,比如儀器儀表、計算機通訊、食品等,也能很好地說明我國經濟和產業在轉型升級當中確實要有一個摸底的過程。
復蘇的傳導過程其實還是分行業,一些房地產相關的行業復蘇情況還不樂觀,另外如果消費終端變好,也會帶動中上游向好。
藺奕茗:通常補庫都是以上游中游為起點,傳導到下游消費品。目前上游原材料和裝備制造的生產擴張比較有力,出口需求較大。像汽車制造、計算機通訊等行業在這一輪周期中應該是比較領先的。
主動補庫存階段資本市場有普漲行情
NBD:新一輪庫存周期即將開啟,它會對我國的經濟政策、貨幣環境、資本市場等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您對此有何建議?
潘向東:復蘇的起點一般是來自政策逆周期驅動,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帶動信用周期和中長期貸款率先擴張。隨著盈利回暖,產能利用率提升,企業投資意愿也開始加強,并從需求端往產業鏈中上游傳導,進入“主動補庫存”狀態,供需兩旺。
之后可能由于政策退出、通脹回升、貨幣收緊、競爭加劇等因素,導致企業盈利高位走弱,但產能和庫存的擴張仍有慣性,此時處于“被動補庫存”狀態,供給大于需求,企業開始累庫。最后,需求的不足導致企業的投資意愿也開始降溫,市場進入供需同步下行的“主動去庫存”狀態,當經濟惡化到一定程度,也醞釀著新一輪逆周期政策的出臺。
對于資本市場或者權益資產而言,庫存周期的四個階段除了主動補庫存以外,并不對股市產生關鍵影響。一般而言,主動補庫存階段資本市場有普漲行情,被動補庫存階段股市一般先跌后漲,弱經濟預期驅動股市下跌,隨后的反彈取決于刺激政策出臺、流動性寬松程度等因素的影響。
萬喆:整個庫存周期進入下一階段,實際上也意味著整體的經濟周期在一個平穩運行的過程當中,也已經逐漸趨向恢復向好了,因此對于整體的市場預期和信心都是極大的利好。
從資本市場來說,一些未來將在經濟發展、國際競爭上更有競爭力的行業和產業,它的成長性就會比較好,市場價值也會隨之被股民看好。
藺奕茗:股票通常在被動去庫、主動補庫階段表現較好,債券市場在被動補庫、主動去庫階段表現比較好。近期密集出臺政策釋放需求,引導企業補庫。
周茂華:一方面,新一輪的庫存周期可能主要與國內需求回暖保持一致。目前我國宏觀政策也主要圍繞促進內需和消費擴大展開,因此,新一輪的庫存周期將繼續以需求為導向。而新一輪的庫存周期反過來也會提振國內需求的復蘇。
新一輪的庫存周期可能會帶動民間投資的回暖,促進企業投資擴張,進而帶動就業和內需的復蘇。從行業來看,一些高端制造業比如裝備制造業,還有一些居民消費比較強的產品所在行業可能恢復較快,起到支撐作用。
另一方面,隨著科技賦能,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企業可能會更加注重在庫存方面的精細化管理,根據訂單和需求來進行合理的補庫存,以避免資金占用和現金流的不利影響,更加關注企業資金流動性與上游企業的對接。
政策方面,政策需要精準發力,加大實體環節的支持,積極落實好內需政策,促進消費,提高投資的信心,促進經濟加快恢復。房地產方面,雖然目前仍處于調整筑底階段,但隨著政策的逐步落實和市場信心的恢復,房地產市場有望逐步企穩并改善。
新一輪科技上行周期有望蓄勢待發
NBD:新一輪科技革命、快速發展的AI技術等,在庫存周期中會產生什么影響?
潘向東:例如,我們看到今年以來隨著Chat GPT的興起帶動資本市場對快速發展的AI技術的關注,互聯網、科技廠商紛紛布局人工智能研發,加大對最核心的底層硬件算力芯片需求。與此同時,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需要,也將拉動對芯片的需求大幅增長。結合全球經濟回暖,下游消費電子市場需求復蘇,將會推動2023年下半年芯片庫存持續去化,價格趨于平穩,也就是目前的被動去庫存階段,未來新一輪科技上行周期有望蓄勢待發。
萬喆:未來高新科技行業、技術密集型行業等處于價值鏈更高端位置的產業,要在經濟結構中起到更大的拉動作用,當然,這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我們還是應該多措并舉,比如對于新能源、新基建、汽車制造及高端裝備制造業,高新科技行業進行非常多的政策支持。同時,在新舊動能轉換時也要盡量保持平穩。長遠來看,高新科技的一些行業、新型裝備制造業、新能源等應該是未來經濟發展當中的新動能。
姚建明:新一輪科技革命會賦能所有行業,而科技賦能的途徑分為兩種,一種是賦能傳統行業領域以實現更好地企穩回升,另一種是由新技術衍生出、創造出一些新的行業產業,從而發揮帶動作用。
一方面,各行業要關注大環境和其中的變化趨勢,并從中把握機遇。另一方面,在去庫存補庫存的過程中,行業需要關注科技革命本身的價值和作用,不同行業特點不一樣,因此需要不斷挖掘科技革命到底能給自己的行業領域帶來什么樣的價值,將技術應用到合適的領域,以科技賦能解決行業中的痛點和難點問題。
比如現在我們多數的信息系統是一個數據傳輸和記錄系統,并沒有真正上升到智能決策系統層面,未來如何通過大數據和大模型來提高預測的準確性,更好地發揮預測功能,就需要各個行業結合自身特點研究并實現突破。
藺奕茗:未來產業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最具潛力的動能。AI大模型和數據要素市場的出現是當前庫存周期值得關注的亮點,AI大模型開發只是數據能力挖掘的一個起點,大數據的巨大潛力還將帶動從生產到消費的人機交互方式的根本性變革,從員工培訓、工業設計、多方協同制造和運維、售后服務全流程提高工業生產效率和水平、降低生產成本。這是從智能化時代邁向元宇宙時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以算力、通信、芯片等基礎技術和硬件設備為引領,這些領域在新一輪庫存周期中一定都是重要的驅動力,值得我們關注。
策劃|蒲付強
記者|張蕊 周逸斐 石雨昕(實習)
編輯|陳星
視覺|鄒利
視頻|朱星運
排版|陳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