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28 13:29:32
在快速接入長三角、珠三角的同時,也有學者擔心,福廈高鐵可能加劇福建被周邊經濟大省“虹吸”的情況。如何把生產要素留下,對福建來說充滿挑戰。
每經記者 余蕊均 每經實習記者 劉旭強 每經編輯 劉艷美
9月28日福州至廈門至漳州高鐵(下稱“福廈高鐵”)正式開通運營。這是我國首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跨海高鐵。作為中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重要組成部分,福廈高鐵從南到北連接京津冀、長三角、海西、珠三角地區,對于完善國家南北綜合運輸大通道具有重要意義。
圖片來源:“中國鐵路”微信公眾號
線路從北至南依次經過福建省內福州、泉州、廈門三大經濟重鎮,橫貫兩大都市圈。“它對福建的意義,其他任何一條線沒法比擬。”曾參與福廈高鐵站點選址的中國城市中心總工程師張國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不過,在快速接入長三角、珠三角的同時,也有學者擔心,福廈高鐵可能加劇福建被周邊經濟大省“虹吸”的情況。如何把生產要素留下,對福建來說充滿挑戰。
福廈高鐵的重要性,從當地各個規劃中可見一斑。
根據《福建省“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專項規劃》,建設綜合立體交通網是四大主要任務之一。其中提到,推進福廈高鐵建設,促進城市群多層次軌道交通網融合發展。
《福建省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指出,需進一步重視中心城市站房和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建議借助福廈高鐵等,進一步打造福州南、廈門北兩個中心城市車站樞紐建設,解決其規模體量偏小的現狀。
今年8月,福建公開強調,新建福廈鐵路是國家沿海交通大動脈、“一帶一路”重點工程,是福建省“重中之重”項目,對推進福州廈門兩大都市圈建設融合、加快全省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關鍵得看這條線和誰連。”早在2014年,張國華就參與了福廈高鐵站點設置的研究,在他看來,福廈高鐵連接長三角和珠三角兩大世界級城市群,對福建的意義,其他任何一條線沒法比擬。
張國華在受訪時提到,福建省交通廳還曾邀請他為當地交通、發改、經信系統的工作人員講課。按照他當時構想,福廈高鐵將“通過交通引領產業互動,以福州、泉州、廈門為核心,沿海帶動軸向發展”。
與此同時,張國華認為,福廈高鐵建成后將有利于改善福建東部沿海各城市的投資環境,重新集聚高端生產要素,吸引長三角、珠三角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轉移。
規劃顯示,福廈高鐵與規劃的寧波至溫州至福州高鐵、漳州至汕頭高鐵、汕頭至汕尾高鐵、汕尾至廣州高鐵連通,由此形成福建連接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時速300km/h以上高鐵大通道。
福廈高鐵 圖片來源:新華社
放到省內看,福廈高鐵對兩大都市圈的建設同樣具有重要影響。
一方面,福廈高鐵開通后,沿線通勤時間再度壓縮。福州至廈門車程從2小時縮至最快55分,兩地實現“一小時生活圈”,廈門、漳州、泉州等地更將形成“半小時交通圈”。
在方便出行的同時,還有望促進都市圈成員的“協同”。以廈門、漳州為例,廈門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表示,兩城早有分工協作和一體化發展態勢,若能“合并”,擁有營商環境優勢的廈門將獲得福建最大沿海平原漳州平原的廣闊腹地。
而眼下更為直接的是,在這個“超級黃金周”,福廈高鐵能釋放出多大的拉動效應。
據當地媒體報道,此前的福廈線列車運行時速為200公里左右,是全國最繁忙的城際鐵路之一,上座率常達100%。據此客流情況,為保障福廈高鐵開通后的運行效率,福建日前發布了打造福廈“1小時生活圈”若干措施,統籌福廈高鐵與既有福廈鐵路列車班次,加密列車開行次數。
根據福建日前提出的“11537”文旅發展構想,將以福廈高鐵為牽引,串出最美八閩風景線,促進旅游與鐵路融合發展。
不過,機遇背后同樣充滿挑戰。丁長發指出,高鐵連通浙江、廣東等經濟大省后,可能會加劇福建“被虹吸”的情況,“福建沒有一個特大城市,在上海到廣州的高鐵連線區域內的產業吸引力遠遠不夠。”
他提到,近年福建高鐵建設進度放慢,也與我國區域經濟增長模式從投資拉動轉向創新驅動不無關系。而創新驅動發展,人才是第一要素,“比起交通,這才是福建更突出的短板”。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0中國人口普查年鑒,福建人的確在被長三角和珠三角“吸走”。數據顯示,福建被外省“吸走”的261.4萬人中,流向廣東的就有64.02萬人,占比最高,達到24.4%,其后是流向上海、浙江、江蘇,分別有29.48萬人、24.76萬人和18.5萬人。
從人口流動情況來看,地處東南沿海的福建,雖能吸引來自中西部地區的人口,但面對一眾沿海經濟大省出招“搶人”,也難言有太多機會。
智聯招聘發布的《2022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報告顯示,廈門在福建省城市中人才吸引力指數排名第一,在全國也僅為第19名。浙江海洋大學朱淑華等人今年4月發表的一份研究也顯示,福建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的共生指數位居31省份“末位方陣”。
“好的大學、雙一流學科、在校大學生乃至全職院士數量,福建遠遠遜色于浙江、廣東等省份。”在丁長發看來,福廈高鐵對福建及福州、泉州、廈門旅游業的巨大促進作用不言而喻,但對制造業、人才、資金的流動,利弊幾何,還需要實證研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