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28 17:39:30
每經記者 裴健如 每經編輯 孫磊
“中國汽車出海是歷史的必然,對中國、對全世界都是好事。隨著出口量的不斷增長,中國汽車出海必然遇到競爭對手、知識產權、關稅、市場準入、法律糾紛方面更多更為復雜的挑戰。”在9月27日舉辦的2023中國汽車出海(天津)論壇上,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會長、中國國際商會汽車行業商會會長王俠表示,中國汽車出海,不能只追求銷量,要極端重視產品質量和服務,真正走進當地消費者的內心,主動融入當地社會經濟形態和產業生態,即“走進去、走上去”。
近年來,中國汽車出口高速發展,出口量連破200萬和300萬輛大關。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1~8月,中國汽車出口達到294.1萬臺,同比增長61.9%。王俠預測稱,今年我國汽車出口量有望超過400萬輛,從而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
盡管前景廣闊,但中國汽車出海也面臨諸多挑戰。尤其在近期,法國電動車補貼新政、歐盟擬對中國電動車啟動反補貼調查等消息更是引發廣泛關注,業內在看好中國汽車出海前景的同時也在尋求應對之策。
對此,北京大學經濟學院EDP講席教授、中國市場學會營銷專家委員會秘書長薛旭建議,中國車企應從企業、產業、歐盟整體經濟和產業利益等多層面應對挑戰。“車企要抓緊時間對歐盟反補貼調查做大量深入的聯合研究;產業層面加強溝通和交流,爭取達成共識;就歐盟整體經濟和中國市場之間的關系做工作,形成新的機制和認知。”薛旭說。
從“走出去”到“走上去”
據王俠介紹,中國汽車出口在銷量提升的同時,單車價格也得到提升,從2018年的8.5萬元增長到2022年的12.2萬元。與此同時,隨著中國汽車品牌在電動化、智能化等方面的深耕,新能源車也逐漸成為中國汽車出口的主要增長點。
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品牌占據了歐盟電動汽車市場8%的份額,預計到2025年這一比例可能會增加到15%。今年上半年,中國對歐洲汽車出口量占國內整車出口總量的比重從2018年的5.7%升至39.1%,其中新能源車出口接近35萬輛,超過去年全年總和。
“與當初外資車企多將落后產品投放到中國市場不同,中國汽車出海拿出的都是最好的產品和最新的技術,之所以受到越來越多海外消費者的歡迎,是因為他們感受到了中國汽車在電動化和智能化方面的比較優勢。”王俠認為,中國汽車的出海符合全球消費者的利益,歐盟等應該正視中國汽車取得巨大進步的基本事實,以消費者的利益至上,走優勢互補、合作共贏之道。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輝也認為,經過數十年探索,中國汽車品牌基本實現了“走出去”,但要想實現“走上去”,仍面臨一系列挑戰。
“首先是復雜的地緣沖突、逆全球化、國家政策等挑戰;其次,尚未實現產業出海,海外基地出口整車少,供應鏈以及相應體系能力有待完善;第三,熟悉中國文化的一流國際化人才不足;第四,海外汽車經營的文化合規問題。”王輝解釋稱。
在王輝看來,汽車產業新時代的出現促使汽車從全功能體向不斷進化的功能體轉變,汽車產業將由提供產品向提供產品+服務+生態轉型,中國汽車出海將迎來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遇期,中國汽車品牌“走上去”正面臨百年難遇絕佳機遇。“到2030年,中國汽車品牌至少將有2~3家進入世界汽車品牌前十,中國汽車品牌必將完成品牌突變。”王輝預判稱。
北汽集團副總經理兼北京現代董事長鞏月瓊則表示,得益于產業鏈穩定、技術產品和品牌認知的持續提升,中國汽車出海進步巨大。接下來,應進一步提高海外業務體系化運營能力和全要素支持保障能力,加強產業協同能力,提倡公平有序競爭,把海外蛋糕做大。
“未來東盟、中東、拉美、歐洲等市場將是中國汽車出口增長的主要來源,建議政府有關部門進一步明確出口戰略,制定未來5~10年汽車產業國際化戰略規劃。”鞏月瓊認為,中國汽車出海剛剛進入第一個發展階段,唯有堅持長期主義,扎實推進全價值鏈體系能力建設,方能行穩致遠。
多層面應對出海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法國電動車補貼新政、歐盟擬對中國電動車啟動反補貼調查等引發了業內對中國汽車出海的廣泛討論。
盡管歐盟擬對中國電動車啟動的反補貼調查尚無定論,但薛旭認為,在歐盟反補貼調查中,被調查對象是企業,車企需要及早準備應對之策。
為此,薛旭建議,中國車企從三個層面進行應對。從企業層面來看,車企應抓緊時間確立相關補貼的性質,從專向性角度出發做大量的、深入的聯合研究;從產業層面來看,中國汽車在歐盟是否會遭受實質性的阻礙,溝通和交流有很大的意義和價值,在產業和政策層面達成共識的可能依然存在;從歐盟整體經濟和產業利益層面,歐盟整體經濟依托中國市場發展,可以就這中間的關系做大量、深入的工作,比如可以加大旅游人口的輸出,這樣或許能夠從整個國家經貿戰略層面上形成新的機制和認知。
“從這三個層面加以應對,才能創造優勢的國際發展環境。同時,產業內要加強中國汽車出口對歐洲汽車產業影響的調研和經濟學的分析,或許能為國家部門與歐洲談判提供更有力的基礎。”薛旭說。
實際上,中國汽車出海面臨的挑戰并不止于此。在王俠看來,隨著出口量的不斷增長,中國汽車出海必然遇到競爭對手、知識產權、關稅、市場準入、法律糾紛方面更多、更為復雜的挑戰。
“首先就是國際車企的挑戰。與國際巨頭相比,中國車企的出海還處于‘嬰兒期’,短期內難以趕超國際車企數十年的營銷體系、品牌力、售后體系等優勢。與此同時,國際車企的新能源轉型也在加速。”王俠分析稱,其次還有國外不同的市場環境及消費習慣方面的挑戰,中國車企進入歐洲市場將面臨嚴苛的網絡安全合規監管要求,還需要適應歐洲基礎設施建設速度相對較慢的節奏。
為此,王俠建議車企要學會分散風險,并堅持長期主義。“歐洲擁有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車市場,也擁有全球最強大的傳統燃油車制造實力。重視歐洲市場是對的,但我們在制定國際化戰略時也要學會分散風險。伴隨新能源汽車轉型,中國車企出口的目標市場也在發生變化。我們要善于發現和培育更多新興市場,讓全球化的路越走越寬。”王俠表示。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