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0-02 09:57:30
自9月27日開幕持續至10月31日的第二十屆成都國際美食節,正是這座城市消費熱潮涌動的縮影。
圖片來源:攝圖網600600967
剛剛落幕的大運會進一步擦亮“天府之國”成都的國際影響力,進入史上熱度最高的中秋、國慶“超級黃金周”,這座“千年商都”再度迎來人氣爆棚的國際消費熱潮。
“商務局長品成都”、熊貓美食地圖帶領深度體驗成都特色美食,“蓉耀”美食20周年展以在地美食文化記憶勾勒川菜文化歷史脈絡,眾多元老級中國烹飪大師匯聚于美食產業圓桌派,“尋味天府”美食市集現場集結川菜百味饕餮……自9月27日開幕持續至10月31日的第二十屆成都國際美食節,正是這座城市消費熱潮涌動的縮影。
成都是亞洲首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美食之都城市,具有深厚歷史沉淀的美食文化特色聞名世界。
能否依托獨具特色的美食文化底蘊吸引全球游客體驗參與,則考驗著城市商業品牌、場景、企業、產品與在地文化和市民生活方式的有效鏈接水平。這種“鏈接”背后,與城市消費品牌的文化契合度有關,亦取決于城市在全國乃至全球語境下塑造消費品牌競爭力、前瞻性和特色優勢的實力。
眼下,一場全城美食狂歡嘉年華,正助力“到成都街頭走一走”成為假日生活的新風尚。
今年正值成都國際美食節二十周年,成都為這場美食盛會準備了哪些花式玩法?
據了解,本屆國際美食節以“美食之都 萬千氣象”為主題,鏈接成都市內各大美食活動場景,形成全域消費聯動體系。其中,西博城主會場舉辦啟動儀式、圓桌論壇、食品展會、美食市集等活動;各區(市)縣分會場圍繞美食節主題,配合主會場開展系列配套活動,多維度呈現美食之都風采,展現一場“處處有場景、時時有美景”的全城美食嘉年華。
龍抄手、鐘水餃、賴湯圓、兔頭、肥腸粉、小面、甜皮鴨、手工酸奶、披薩、VR咖啡、精釀啤酒、奶茶、茅臺冰淇淋……走進“尋味天府”美食市集,上百個展位云集了老字號美食、重磅品牌美食、戶外露營美食、國際美食、中華美食,各式各樣的菜系應有盡有,來自國內外的游客吃客絡繹不絕。
“來到這里,既能在舊檐下美食區品鑒老字號、感受傳統成都老味道,也可以在海岸線美食區體驗全球特色美食,足不出戶就能‘一站式’吃遍全球!”雙節假期的第一天,成都市民小李便和來自省外的朋友一同前來美食節“打卡”游玩,贊不絕口。
另一邊,在西博城北廣場打造的一席公園火鍋長龍盛宴同樣人氣頗高。1000口火鍋、萬余食客圍鍋而坐,現場展示新鮮食材、現炒底料、自助取菜,還有開心麻花劇場、壩壩電影、露天音樂……一場環境優、品質高、價格親民的火鍋大餐直接將氛圍感“拉滿”。
此外,現場還設有N場特色主題活動,不僅可以參與大師菜品鑒,憑借美食節期間抵達成都的機票、火車票的紙質或電子票據,還能現場兌換美食節專屬面額代金券,享受各種優惠活動。各區(市)縣也同步推出“一域一特色”主題美食節惠民活動,在特色街區集中開展美食展演、品鑒、互動、體驗等。
各種花式福利、精彩互動,讓市民和游客朋友在這場“美食+藝術”的盛宴中,感受到成都美食的萬千氣象。
以食會友,包羅萬象。當川菜美食文化結合成都的城市特質,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答案顯而易見。千年歷史的厚重積淀與商業前沿的新潮時尚交融于此,開放包容又獨具特色的城市商業文化內涵愈加豐滿。持續火熱的“超級黃金周”消費熱潮背后,離不開成都在商業文化產業、品牌、場景、業態等各領域積蓄已久的更迭創新。
就在此次美食節期間,“守正創新·共贏味來”美食產業圓桌派、2023成都美食產業(綠色食品)及供應鏈展覽會等配套活動,邀請多位元老級烹飪大師、餐飲行業領軍人物、頭部美食品牌代表等,聚焦川菜傳承與創新、餐飲行業創新賦能、美食產業發展新趨勢、川菜國際化發展等話題展開主旨演講、跨界沙龍對談,多場美食產業招商引資活動同期舉行,旨在以“小會議”推動成都美食產業“大發展”。
根據今年7月四川省印發的《關于支持成都加快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意見》,到2027年,成都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支撐功能基本完善。其中,入境游客年接待量達到420萬人次、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2萬億元、建設2個千億級規模的世界級商圈和3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城市級商圈等。
美食無疑是成都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重要一環。不久前印發的《成都市美食產業(綠色食品)建圈強鏈十大行動方案》,明確圍繞美食產業(綠色食品)高質量發展,聯動產業鏈上下游左右岸,提出頂層設計筑鏈、“四上”攻堅育鏈等十大行動任務。
根據行動方案,力爭到2025年,成都全市構建起以美食產業(綠色食品)建圈強鏈為引領、美食產業(綠色食品)與美食文化融合發展的新發展格局,全市餐飲收入、綠色食品產業分別突破2000億元規模。
從老牌勁旅到新晉玩家,從本土特色到異域風味,從深藏于街頭巷陌的尋常小店到四海賓客紛至沓來的頂級食府……美食文化開放包容,消費需求持續進階。以美食為媒,“天府之國”快慢節奏兼具的生活方式、傳統與時尚并存的城市商業文化正加快走向世界、深入人心。
李夢/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