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商總會 2023-10-10 13:48:09
10月12日,以“科技無界——智能、綠色、融合”為主題的【2023未來大會】系列活動將在成都舉行。我們特別發起『智庫看未來』線上思想交流活動,邀請知名高校及智庫專家學者關注本屆大會主題,為廣大科技企業更好實現高質量發展、融入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指點迷津。
本期觀點,來自上海財經大學終身教育學院院長姜暉。他認為,在大變局時代,不確定的環境需要企業家“三思而后行”“謀定而后動”,思考力代替行動力成為核心競爭力。
姜暉 圖片來源:川商總會微信公眾號
解讀嘉賓:姜暉,上海財經大學終身教育學院院長
知變行難——致身處大變局時代的中國企業家
當前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從歷史的時間維度來看,我們可能處于若干個臨界點的交匯處——首先是自上一輪科技革命以來,科學技術在各個細分領域的進步逼近集成式、革命性的爆發和向實際生產力陡然提升的轉化,這是科技進步從量變到質變的臨界點;其次是人類活動導致全球氣候變化逼近地球承載能力極限,需要大國帶頭、各國協同應對才能解決,這是人類從破壞式發展到可持續發展的臨界點。在如此特殊的歷史背景下,企業家需要從過去相對確定的環境中走出來,去適應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
大環境發生了根本性改變,企業家群體必須改變根本思維模式來應對相關挑戰,具體來說就是從相對具有確定性的繁榮周期思維改變為充滿不確定性的變局時代思維。在繁榮周期里,各類經濟主體對于未來具有較為一致的樂觀預期,做任何事情都相對更容易成功,即使失敗了成本也比較低,所謂“風來了豬也能上天”就是對繁榮周期力量的夸張而形象的描述。過去40年,中國的企業家主要拼的是行動力,成功企業家的特質是敢闖敢拼(JUST DO IT)。這樣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在大變局時代,同樣的“闖”和“拼”往往就成了亂闖亂拼,原先的成功之道成了現在的致禍之源。不確定的環境需要企業家“三思而后行”“謀定而后動”,思考力代替行動力成為核心競爭力。
企業的經營戰略應隨企業家思維的改變而調整。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奠基者、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威廉·夏普把資本收益分成兩部分——隨市場波動的部分稱為貝塔收益,不隨市場波動的部分稱為阿爾法收益。在繁榮周期里,貝塔收益均值較高且較穩定,是企業利潤的主要來源。有時貝塔收益高到即使阿爾法收益為負(對應的個別企業經營不善)時兩者相加的整體收益仍為正,就是俗話說的“閉著眼都能賺錢”的情形。在這種情形下,試錯成本很低,企業只要不犯致命性的錯誤通常都會有東山再起的機會,按兵不動才會錯失良機。反觀大變局時代,貝塔收益降低甚至本身變成負值,只有經營業績卓著的企業(擁有較大的阿爾法收益)才能獲取利潤,而平庸的企業面臨“不做還好,一做就虧”的窘境。近年來我們遇到一些曾經在業內呼風喚雨的企業家選擇“躺平”的案例,其實不能簡單地歸納為消極悲觀,因為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當市場整體下行而企業又未練好應對內功時,選擇按兵不動以保存實力反而是理性的策略。
當然,我永遠不會鼓勵企業家“躺平”,因為“站起來勇毅前行”是流淌在企業家血液里的基因,更何況企業家還背負著引領整個經濟發展的重任。我只是提醒企業家在大變局時代要謹慎行事。具體而言,就是要做“難而正確”的事。“行難事”是指要鍛煉獲取阿爾法收益的能力,徹底丟掉賺快錢賺容易錢的幻想。“做正確的事”是指要選擇一個具有相對穩定的貝塔收益的細分領域或者說賽道,立足長期深耕,最忌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做“難而正確”的事是很高的要求,其頂層思維和經營策略與過去繁榮周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企業家需要不斷更新認知體系,優化知識結構,大興調查研究,堅持與時俱進,建立終身學習的習慣。
川商總會、川商企業發展戰略研究院舉辦的2023未來大會以“科技無界——智能、綠色、融合”為主題,精準地把握住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特征,為廣大科技企業提供了一個碰撞觀點、交流經驗、汲取智慧和融通資源的廣闊平臺。期待企業家們踴躍參與本次大會,以順應變化、直面風險和擁抱機遇的心態,做好難而正確的事情,練就獲取阿爾法收益的本領,揮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254512570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