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0-17 18:40:33
每經編輯 黃勝
10月17日,#華為中國銷量已超越蘋果#登上微博熱搜,據了解,華為Mate 60系列的強勢回歸已經讓華為手機登頂10月2日至10月8日的周銷量第一。
另據中國移動采購與招標網信息,中國移動擬采購120萬臺華為Mate 60權益版等5款手機產品終端。中國移動今日對此進行了回應。
BCI最新數據顯示,華為手機銷量迎來快速增長,近四周(W37-W40)的同比增速分別達到91%、46%、83%和95%。華為手機的銷量份額也由Mate60系列發布前的10%左右增長至W40(10月2日-10月8日)的19.4%,位居國內市場第一。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10月16日,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顯示,iPhone 15系列在中國首發17天內的銷量較2022年發行的iPhone 14系列下降4.5%。
Counterpoint估計,華為今年僅Mate 60 Pro銷量就能達到500至600萬部。以Edison Lee為首的杰富瑞證券分析師在今日發布的報告中寫道,得益于華為新機型的意外亮相,現在其在市場上的銷量已經超越了蘋果,成為了第一名。iPhone 15的銷量較其前代機型下降更為明顯,這一下降幅度或達到兩位數。
金融服務公司杰富瑞也估計,在Mate 60 Pro的意外亮相推動下,華為在中國的整體銷量超過了蘋果。分析師寫道,這一趨勢表明iPhone明年將“輸給”華為。“我們認為,中國需求疲軟最終將導致2023年iPhone 15的全球出貨量低于預期。”
另外,中信建投也在最新的研報中表示,在各大手機廠商密集發布新機等因素的催化下,近期國內手機銷量表現有一定的好轉。其中,華為是9月以來增長勢頭最強的廠商。
就華為手機方面,中信建投進一步指出,在今年剩余時間內,預計隨著交付能力的持續提升,華為將在Mate60系列的帶動下保持高增速,而Mate60系列的良好表現或將推動華為制定明年更高的銷售目標,建議持續關注華為產業鏈。
隨著銷量的增加,華為手機在出貨量方面也進行了調整。
10月10日,據界面新聞,華為目標在2024年出貨6000萬~7000萬部智能手機。相關消息人士表示,華為已經向供應鏈追加了足夠數量的訂單,確保2024年全年能夠達到這一出貨數字。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此前在社交平臺上也表示,華為Mate60 Pro下半年的出貨計劃已提升約20%至550萬~600萬部,發售12個月后的累積出貨量至少將達到1200萬部。排除潛在非商業風險下,受益于Mate 60 Pro需求與市場影響力,華為手機2023年出貨量將同比增長約65%至3800萬部。展望2024年,華為手機出貨量可望將至少達到6000萬部。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前報道,兩位券商分析師均對上述數據表示認可。“差不多,華為內部的目標大概就(是)這(個)”“這個是比較正常的訂單數據,不是很高,市場差不多是這個預期。”與此同時,一位供應鏈人士也對記者稱:“聽說可能性比較大。”
在市場形勢如此大好的情況下,近日,華為手機又接到了一個大單!
據中國移動采購與招標網10月12日消息,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終端有限公司近日從華為終端有限公司采購華為Mate60權益版等5款手機,需求數量為120萬臺。該公告發布時間為10月12日,公告有效期為3天,截至發稿有效期已過。
據證券時報10月17日消息,中國移動本次采購引發市場熱議,記者從中國移動相關人士處了解到,本次采購屬于中國移動正常的定制版 (權益版) 代理采購。據了解,權益版機型是指中國移動會在該終端上就移動云盤等自有業務進行一些定制,和公開版機型區別不大。上述公告中,除華為Mate 60權益版外,并未披露其余4款手機的型號;記者獲得的信息顯示,其余4款機型包括Mate 60 Pro及Mate 60Pro+等。
另據澎湃新聞報道,對于此次中國移動擬采購華為手機120萬臺一事,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在社交平臺表示:“沒必要過度解讀,中國移動只是一個渠道商,誰家的手機都賣,能賣多少還看用戶喜好。2020年、2021年,中國移動合作伙伴大會同期舉辦的5G終端嗨購節,簽約手機銷量前兩位都超過了1000萬。”
付亮還表示:“采購并不代表一次性交付,目前華為還沒這個能力。中國廣電也賣iPhone合約機,交話費送手機。”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澎湃新聞、證券時報、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王晶)、公開資料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