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三年累計近3億人次參保,每年卻仍有20%~30%人群退出?惠民保該如何擺脫“成長的煩惱”?

每日經濟新聞 2023-10-26 19:00:42

高舉低打的產品設計理念,無疑讓惠民保賺足了市場眼球,也贏了群眾口碑。但同時,惠民保作為新生事物,也在經歷“成長的煩惱”。有數據顯示,就多個惠民保項目的來看,雖然總參保人數續年穩定,但每年仍有20%~30%的人群退出。

“惠民保的理想狀態是最終能夠達到一種動態平衡,每個城市中都有一部分具備風險共濟意識的民眾原意持續加入惠民保計劃,他們的融資水平能夠支撐老年人和帶病體的待遇水平,惠民保成為社會保障體系中穩定的一個層次。”中再壽險報告提醒。

每經記者 張祎    每經編輯 廖丹    

近日,“天津惠民保”傳出消息,本計劃在9月30日24時關閉繳費通道的2023年度“天津惠民保”,將參保繳費期延長到了10月31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不僅僅是天津,今年以來,濰坊、鄭州、焦作、清遠、徐州、壽光、桂林等多地的惠民保產品都出現了延長參保繳費期的情況。各項目方在延期通知中給出的原因,多為“滿足群眾的參保需求”。

另外,從2023年各地新版惠民保的保障內容看,不少續保項目不但繼續優化基本保險責任,也對增值服務部分進行了升級,產品功能進一步從“疾病保障”向“健康保障”發展。

就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前不久發布的《2022中國保險業社會責任報告》中,“惠民”兩字被再次提及。報告內容顯示,2022年,保險業積極開發非標體保險產品,擴大惠民保險項目覆蓋范圍,為新市民提供專屬風險保障超過6.8億人次,為60歲以上老人提供人身保險產品數量6500余個。

在眾多惠民保險項目中,近年來大熱的城市定制型商業醫療保險可謂獨樹一幟。在地方政府支持下,這一被稱為“惠民保”的健康險產品依托保險公司和相關平臺,以商業化模式運作,憑借保費低、門檻低、保額高等普惠性特點,短短兩三年間覆蓋范圍涉及約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產品數量超過200款。

作為基本醫保的有效補充,惠民保以獨特的產品設計和運作模式,為降低不同年齡、不同階層的參保人群醫療支出負擔開辟了一條可行之路。但同時,如何甩掉續保率承壓等“成長的煩惱”,仍是行業關注的話題。

多地延長惠民保繳費期

自去年末以來,各地惠民保已陸續進入新一年的投保工作。記者注意到,在這過程中,多地的惠民保產品出現了延長參保繳費期的情況。

“為守護更多百姓家庭,天津惠民保參保通道延長至10月31日關閉,現在可以繼續參保。”2023年度天津惠民集中參保期在9月30日24時結束后,其項目組于近日宣布,將參保期再延長一個月,去年參保過的市民現在投保仍可實現保障無縫對接。

值得注意的是,除天津外,今年以來,多地的2023年度惠民保都出現了延長參保期的情況。

例如,在山東,“濰坊惠民保”投保繳費通道關閉時間從2023年2月20日24時延至3月31日24時,延長了1個月;

在河南,“鄭州醫惠保”參保截止日從2023年3月20日24時延至3月31日24時,延長了11天;

“焦作惠民保”2023年5月31日截止參保后,于6月6日0時至6月15日24時再度開啟投保通道,將參保日期增加了10天;

在廣東,“清遠惠民保”在2022年12月31日結束繳費后,又將繳費期延長至2023年2月28日;

在江蘇,“惠徐保”也進行了二次啟動,參保期限由原定的2022年12月31日延長至2023年1月31日……

從官方口徑看,這些惠民保之所以延長參保期,多出于兩種原因:一是部分市民錯過了參保時間,沒有及時參保,希望延長參保期;二是與2023年度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參保期保持同步,以便納入更多的符合惠民保參保條件的參保人員。

“惠民保定位于為已有基本醫保的人群提供基本醫保無法報銷的大額醫療費用保障,參保人在基本醫保結算后可獲得保險賠付,該類業務由地方政府醫保部門推動,具有較強的惠民特征。”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指出,經過三年來的快速發展,惠民保業務呈現出積極向上的發展態勢,據初步統計,目前各地總參保人數超7000萬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超過2000萬。

去年末惠民保覆蓋范圍涉及29個省級行政區

從2015年深圳試水重特大疾病補充醫療保險制度,到此后南京、佛山、珠海等個別地區零零星星探索普惠型商業健康險,惠民保逐漸進入大眾視野。

2020年,惠民保在全國范圍內快速鋪開。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共有23個省份82個地區179個地市推出惠民保項目,累計超過4000萬人參保,保費收入超過了50億元。2020年也因此被稱為了“惠民保元年”。

2021年5月,原中國銀保監會下發了《關于規范保險公司城市定制型商業醫療保險業務的通知》,惠民保從而被正式定名為城市定制型商業醫療保險。據研究機構統計數據,截至2021年底,全國有27個省份推出了200余款惠民保產品,參保總人次達1.4億,保費總收入突破140億元。

2022年,惠民保進一步擴大覆蓋面,從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拓展,多地惠民保也進入了全面續保階段。據南開大學衛生經濟與醫療保障研究中心和圓心惠保發布的《惠民保發展模式研究報告》,截至2022年末,全國各地共推出246款惠民保產品,覆蓋29個省份、150多個地區,總參保人次達到2.98億,累計保費規模達到320億元。

今年以來,惠民保覆蓋范圍繼續擴張。就在10月8日,阿克蘇全民健康商業補充醫療保險“惠民保”正式啟動,這也是新疆地區第一款惠民保項目。

基于惠民保的開展和實施經驗,思派健康科技副總裁、惠民保障事業部總經理鐘能聰表示,惠民保相較于以往傳統商業保險,主要呈現出四大特點:

一是政府支持、共保體和服務平臺三位一體的模式保障了保險的覆蓋人群較之以往的傳統商業保險有了很大擴展;

二是堅持“普惠型”產品定位,均一化定價且可負擔,投保不設置健康狀況、既往病史、年齡等前置條件,不設置等待期;

三是保障責任突出對重特大疾病高額醫療費用的保障和補償,發揮對參保群眾高額醫療費用梯次減負的功能;

四是投賠簡便,規范統一的貫穿投保、理賠、咨詢和服務全流程的服務規程。

“這些因素都有利于吸引龐大的受保人群,形成穩定且規模巨大的保險資金池,形成良性循環,減輕特別是低收入、患重病、高年齡等特殊群體的就醫負擔。”鐘能聰表示。

“旺盛的需求,政府和監管的支持,加之行業龍頭企業以一定的責任擔當和勇氣積極參與,共同促成了惠民保這種普惠型商業健康險這幾年出現較快增長。”談到惠民保“出圈”的原因,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保險與精算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陳滔如是認為。

他指出,雖然目前我國實行了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和大病醫療互助補充保險政策,但總體來說,高額醫療費用的保障仍然不夠充分。在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后,未來趨勢更多在于著力控制醫療服務成本、保證醫療服務品質上,保障程度和范圍上可能難再有明顯增加,那么接下來重點要解決的就是高額醫療費用保障不夠充分的問題。

陳滔表示,此前保險公司提供的百萬醫療險或其它補充醫療險有利于這個問題的解決,但鑒于我國的基本國情,城鄉居民可收入水平依然有限,因此普惠型的高額醫療費用保險產品受到了歡迎,“長遠來看,惠民保需求仍然是旺盛的。”

研究觀察:每年有20%~30%的人群退出

高舉低打的產品設計理念,無疑讓惠民保賺足了市場眼球,也贏了群眾口碑。但同時,惠民保作為新生事物,也在經歷“成長的煩惱”。

“2023年及以后,惠民保面臨的核心問題不再是如何推廣更多地區,而是如何更好地可持續發展。”今年6月,中再集團旗下子公司中再壽險發布《惠民保的內涵、現狀及可持續發展》報告(以下簡稱“中再壽險報告”),特別關注到惠民保后續發展的問題。

中再壽險報告指出,惠民保在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中的定位是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險中的銜接和過渡,“這種銜接、過渡的角色比純粹的社會保險或者商業保險更具復雜性。”

據中再壽險報告統計數據,在地市級惠民保項目中,2022年平均參保率為15.3%,與2021年的平均參保率15.2%基本持平。續保方面,以2022年銷量不低于60萬件的大中型地市級惠民保項目為條件篩選出27款續保產品,整體來看,參保率總體穩定。

“同時需要警惕的是,根據我們對多個項目的觀察,雖然總參保人數續年穩定,但每年仍有20%~30%的人群退出。”中再壽險報告特別提到。

從2023年一些地區披露的參保數據看,部分惠民保產品確實出現了增長乏力的態勢。

“惠民保剛推出來的時候,我覺得挺好,第一時間就買了,但之后越來越覺得有些雞肋,用上的可能性比較小,所以今年就沒再續保。”來自西部某市的“90后”小惠(化名)對記者表示,自己這兩年雖然有因為住院產生過醫療費用,但醫保報銷后的自付部分遠達不到惠民保的賠付門檻,經過一番考量,還是決定重新配置更適合自己的商業健康險。

有業內人士在受訪時表示,部分城市的惠民保續保率確實有所承壓,甚至出現下滑,究其原因,在于多個方面。比如,政策不明朗、數據不共享、渠道不協同等,使得政府指導力度不夠、項目公信力不足;共保體缺乏高效協同運作機制,導致沒有形成合力等。另外,還存在平臺功能被拆分的問題,如果產品設計、投保系統、宣傳推廣、客服、理賠等缺乏統一管理,各板塊推諉扯皮,也會導致溝通成本高、運行效率低。

“惠民保尚處于早期的探索和經驗積累階段。”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教授對每經記者表示,目前,惠民保無論是商業模式、產品設計,還是風控杠桿、服務水平,呈現出較大的地區差異性,未來的量產模式和經營形態依然存在不確定性。

在闡釋惠民保內涵時,中再壽險報告指出,惠民保是一種自愿參與、借鑒了社會保險中代際轉移支付模式的商業保險。這種內涵一方面幫助惠民保實現了其社會價值,對于老年人和帶病體實現了“有險可保”,另一方面也決定了惠民保必然會面臨參保率逐年下降、健康體脫退的風險。

“惠民保的理想狀態是最終能夠達到一種動態平衡,每個城市中都有一部分具備風險共濟意識的民眾原意持續加入惠民保計劃,他們的融資水平能夠支撐老年人和帶病體的待遇水平,惠民保成為社會保障體系中穩定的一個層次。”中再壽險報告提醒,一旦政府機構或共保體失去熱情和動力,或者當地城市不再有新客戶給惠民保貢獻參保率,惠民保存續危機將會到來。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共保體付出更多的成本獲取新客來彌補脫退人群。

獲客保衛戰:降低免賠額、升級增值服務

毋庸置疑,若要實現惠民保的低門檻、低繳費、高待遇,足夠高的參保率是基本前提。為了穩住基本盤、提前應對存續危機,眾多惠民保產品正積極通過優化和更新,增加自身的市場吸引力,推動市民提高參保意愿,提升續保率。

首先是通過續保激勵抓住存量老客戶。據中再壽險報告統計,2022年續保項目中,有將近70%的項目對于續保提供了優待以維持參保率,優待措施包括既往癥判定、提高賠付比例、降低免賠額等。

細觀2023年各地推出的新版惠民保,不少2023年續保項目在繼續優化基本保險責任的同時,也對服務進行了升級,進一步從“疾病保障”向“健康保障”發展,這些增值服務不但提升了參保人的感知度,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健康體加入其中。

比如,“北京普惠健康保”的健康管理服務數量由25項目增加至42項,覆蓋就醫服務、上門護理、居家康復及上門檢測四大類;

“滬惠保”新增了指定藥品購買折扣權益以及滿減優惠權益;

“深圳惠民保”提供六項免費增值健康服務,包含癌癥早篩、代煎中藥、健康測評、圖文問診、健康直播、疾病評估等;

“天津惠民保”納入了癌篩檢查、II型糖尿病數字訓練營、專業護理服務、救護車服務四項健康管理服務責任;

“長沙惠民保”在第二醫學意見、病理專家會診、全病程管理服務等服務基礎上,新增了口腔檢查健康權益,包含口腔檔案服務、口腔檢查、超聲波潔牙;

“內江甜惠保”也將健康增值服務擴增至15種,包括在線問診、癌癥早篩、普藥折扣、健康專欄、就醫幫服等。

為了提高群眾的獲得感,不少惠民保產品在設計之初還對結余資金使用進行了明確限定,通過讓渡利潤空間提升保障能力。例如,據《安陽市全民健康補充醫療保險實施方案》,“安陽惠民保”籌集資金除按規定用于服務費用外,確保不低于90%用于參保人員待遇賠付。基于此,2023年“安陽惠民保”宣布將根據資金結余情況,對2022年參保人員回溯報銷,通過降低起付線擴大受益人群。

北京市醫療保障局相關負責人也曾公開表示,“北京普惠健康保”將制定一個三到五年的產品回顧期,確保微利運營的基礎上,賠付結余部分進行滾存,用于未來調劑產品風險或者增大產品保障能力。初期如果賠付率達不到一定水平,各家保險公司所產生的盈余的部分也不能作為各自的盈利收回到賬上。

既要符合市場性,又要兼顧公益性,惠民保在供給和服務方面應該如何進一步優化?對此,孫潔給出了四點建議:

一是督促引導保險公司不斷提升精算技術、風險管理能力,加大信息系統和客戶服務方面的投入,實現專業能力和項目經營效果的雙提升;

二是完善市場準入標準,對參與主體進一步明確能力要求,鼓勵多家公司組成共保體或進行再保險分攤,降低項目運營風險;

三是加大與健康管理服務的融合供給,實現“保疾病”向“保健康”轉變;

四是督促承保公司根據項目參保人數配置客服團隊,運用互聯網技術簡化保單保全、理賠流程,做到應賠盡賠、應賠快賠。

惠民保可持續發展仍存挑戰

10月1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了《2022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衛生總費用初步推算為84846.7億元。另據《2022中國保險業社會責任報告》,2022年我國商業健康險賠付支出為3600億元。

這意味著,在2022年,我國商業健康保險賠付支出約占當年全國衛生總費用的4.2%,不僅占比較小,而且較2021年5.4%的占比有所下降。如何在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中更為有效發揮補充作用,商業健康保險仍有巨大空間等待挖掘。

2023年兩會期間,孫潔提交了多份關于惠民保的提案,建議加強惠民保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強惠民保作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中間層的重要作用。對于惠民保接下來的可持續發展,在采訪中,她認為尚存在部分地方政府部門的定位不清、部分保險公司的專業能力和服務不足以及項目宣傳解釋不到位等三方面的挑戰。

“惠民保本質上是商業保險,目前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將其定位為‘第二大病保險’,按照政策性保險的思維主導確定項目的保障方案和價格,缺乏合理的精算平衡和風險定價,項目無法保證長期持續經營。”孫潔指出,因為項目期限短,且統一費率、允許帶病投保,如果參保率不足,或者既往癥人群占比過高,項目很可能出現嚴重虧損,為持續經營,保險公司在項目到期繼續承保時,只能選擇降低保障水平或提高保費,這會導致健康人群不再投保,項目收支無法平衡,最終不可持續,無法穩定參保人長期健康保障的預期。

在專業和服務方面,孫潔也提到,存在保險公司缺乏基礎醫療數據、產品設計科學性不強、各地項目責任大同小異等問題,無法有針對性地滿足當地群眾的保障需求;大部分項目運行時間短,經驗數據不足制約了產品的創新;部分地區由單一保險公司承保,風險過于集中,對承保公司在極端情況下的風險管理能力提出挑戰。此外,部分地區同時存在多個責任類似的產品,出現個別保險公司盲目搶占市場現象,不可持續的同時也給消費者選擇帶來困擾;部分保險公司分支機構IT系統等基礎設施不完善,客服響應和理賠效率不高,也影響了參保人的體驗。

此外,部分地區的項目宣傳未客觀地將產品責任范圍做清晰準確的說明,過分強調最高保障額度,且宣傳內容往往帶有“政府指導”“政府主導”等字樣,混淆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界限,容易給群眾帶來政府兜底的錯覺。

對此,孫潔除了建議保險公司不斷優化惠民保業務的供給和服務外,還強調應明確各地政府醫保等部門在惠民保發展的職責邊界:

一是明確地方政府責任,著力協調地方政府部門在項目統籌、政策宣傳等方面提供必要的輔助和支持;

二是推動醫保數據與保險數據互聯互通,為項目定價和責任設計提供基礎,推動醫保商保協同結算便利化,讓參保人享受更便利的保險服務;

三是推動開放基本醫保居民個人賬戶使用,為本人及直系親屬繳納保費,吸引更多人群參保;

四是推動醫療衛生系統與保險公司加強協作,有效降低醫療費用。

另外,她還建議客觀準確宣傳惠民保,對產品的保額、免賠額、自付比例等關鍵信息進行重點說明,避免使用“政府站臺”“政府兜底”“政府指導”之類詞語。

談到惠民保未來的創新或發展方向時,鐘能聰給出了社商融合、風險評估和數字化轉型三個關鍵詞。

他表示,保險公司可以與社會組織、政府部門以及其它企業合作,加強社商融合與共建,共同解決普惠性保險發展中的問題和挑戰,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完善也需要社商融合支撐,才能使基本醫保定價與補充層次的市場價格有效銜接起來。

同時,惠民保各參與方應該建立科學的風險評估模型,準確評估被保障群體的風險水平,以此可以確保風險合理分散,避免陷入不均衡的風險池。

另外,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如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推動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提升保險行業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業務效率和服務質量,降低管理成本,為惠民保提供更可持續的發展基礎。

鐘能聰透露,在惠民保的商業模式上,思派未來也將從橫縱兩個方面來探索嘗試。橫向擴展方面,通過納入更多種類的特藥和創新療法,提高患者用藥可及性和可負擔性;縱向深入方面,對疾病發生發展全周期的一體化服務,形成有效產業帶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黃華波指出,近年來,各地開展的惠民保項目可以作為一種具有普惠屬性的商業醫療保險,也是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有益探索。

據介紹,在厘清基本醫療保險和商業醫療保險責任邊界的基礎上,醫保部門探索采取了一些措施,助力商業醫療保險發展。

比如,信息共享方面,在確保醫保數據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全國12個城市開展了醫保個人信息授權查詢和使用試點,群眾在辦理商保投保、理賠申請等手續時更為便利。

經辦協同方面,浙江省等一些地方推進實現惠民保項目與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一站式”結算,解決或緩解了商保理賠“墊資、跑腿、周期長”等問題。

黃華波在會上表示,下一步,將會同相關部門積極探索基本醫保和商業醫療保險協同發展、互補互促的適宜路徑和有效模式,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醫療保障需求。

“通過市場化的商業保險幫助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是大勢所趨。”陳滔認為,無論是醫療改革推進的方向、政府監管部門對普惠型健康險的支持態度,還是保險公司在經驗及技術上的成熟和積累,都有利于惠民保總體向好發展。

不過,他同時也指出,當前也存在一些關鍵問題需要解決,否則將會成為制約惠民保發展的瓶頸。比如,這類產品究竟是團險屬性還是個險屬性?是否只能微利甚至不盈利?如果虧損,又該如何保證其后續發展?“這些問題可能需要進一步在消費者、政府監管及保險企業之間形成共識,而這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438263640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惠民保 保險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