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建筑評論家周榕:我們的“觀感城市”,需要“體感側”改革

每日經濟新聞 2023-10-28 18:25:30

周榕認為,除了通過視覺去觀看,還需要通過觸覺感知世界,建筑師應當身體力行地抵達現場,才能更好地理解、感知城市。

每經記者 吳林靜    每經實習記者 余洋    每經編輯 劉艷美

10月26日,在2023第二屆三聯人文城市年度論壇上,清華大學建筑系教授、建筑評論家周榕以“我們的城市體感度從何而來”為題,聚焦人和城市之間的緊密關聯。他認為,除了通過視覺去觀看,還需要通過觸覺感知世界,建筑師應當身體力行地抵達現場,才能更好地理解、感知城市。

周榕提出了“體感城市”——一個與“觀感城市”相對的概念,“人文城市,應該是體感城市。中國城市需要‘體感側’改革。”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周榕進一步談到,“人文城市最深層次的是價值觀,而城市的普惠性是體現城市人文關懷的關鍵。人生來就有在大地上自由漫步的權力。”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像螞蟻一樣用觸覺去感知世界

什么是 “最佳觀賞角度”?

在建筑設計中,這個問題以現代主義為分割點,得到了兩種不同的回答。在現代主義之前,建筑以“視覺”為關鍵詞,以古代西方代表式教堂為例,無論是觀賞外墻的柱式雕花,還是分辨內部的穹頂類型,“仰視”成為探索建筑最好的角度。現代主義之后,建筑的關鍵詞則變成“知覺”,建筑師在設計上用大腦認知代替視覺認知,用“鳥瞰”般的視角去全面認識空間,用“俯視”的角度,識別空間的整體布局。

周榕通過在北京門頭溝慢閃公園的實驗,提供了另外一種視角—— “蟻感”。

不同于“鳥瞰”所體現的純粹性視覺效果,“蟻感”更強調和世界的接觸。科學研究表明,螞蟻擁有兩套信息系統,相較于感知狹窄的視覺,相對發達的觸覺才是螞蟻進行內外部溝通的橋梁。“建筑師更多的是從鳥類的思維去看城市,我再加一套觸覺的系統,就是在地面上用爬行的方式,以更近的距離,讓體驗者去感知環境和世界。”周榕說。

在慢閃公園,周榕對兩個試驗進行了觀察。一個試驗是擁有不銹鋼反射特點的網環狀洞穴。孩童在大大小小的洞穴空隙中鉆行,不僅會看到邊緣上所有“哈哈鏡”的視覺狀態,同時身體還有一個被擠壓的感覺,這和身體直接形成交互反饋。

另一個試驗,是更具有體感的“彩虹滑梯”。“我們在公園中放置了一個彩虹滑梯,這成為小孩最喜歡的一個游樂場地。但這個滑梯最吸引人的地方不在于它好看,而在于它‘難受’。這個滑梯由幾百個滾軸組成,當滑下來時候,感覺是又硌人又有點速度,這是小孩沒有過的體驗。”

“這恰恰是孩子天然應該有的樂趣。”周榕提到,“其實我們現在的環境,無時無刻不在對孩子進行綜合性的感觀剝奪,又誤以為用過量的視覺刺激可以彌補感觀剝奪所遭受的傷害。”

目前,絕大多數城市規劃的邏輯是從視覺角度誕生,公眾感知城市的方式也是通過視覺。“觀感城市”也在成人社會得到體現。周榕在上海考察時,偶遇了一場citywalk,讓他感到“大為震撼”。震撼的原因是他發現,幾百個人聚集在武康大廈附近,就在距離武康大樓100米的地方,人們舉起手機拍照,卻并沒有選擇走進大樓。

城市“體感側”改革的五個維度

“我們一直以來沒有解決這樣的問題,那就是城市無法抵達我們身體的最后100厘米。目前人文城市的建設,更多的是去體現觀感城市,而不是體感城市。”周榕坦言。

周榕認為,建筑師應該在設計過程中考慮這個問題,讓公眾與建筑間的距離從100米走向100厘米。那么,城市體感度從何而來?周榕提出開放度、豐富度、活躍度、顆粒度、冗余度五個維度。

長期以來,一些城市建筑通過設計坍縮封閉了自己,給人一種“生人勿進”的排斥感。周榕以深圳一座劇院為例來解釋開放度,在他展示的照片中,沒有買票進劇院的市民也可以享受這個建筑,在外圍的臺階上交流、休息。“建筑能不能普惠性地允許群眾接近?只有消費了的人群才可以進入嗎?”建筑需要普惠的開放性,讓所有人可及、可達,這是周榕在強調“體感城市”時,首先想向社會傳遞的價值觀。

談到豐富度時,周榕展示了一張古鎮的照片,街邊堆放著盆栽、凳子,行走期間可以發現人們生活的印跡。周榕認為,現代化的城市街道看上去極其光潔、統一、有秩序,但同時也具有單調和千篇一律的特點。城市不僅僅需要形式和內容上的豐富,更需要的是生態位的豐富,能夠為不同的人群和個體提供專屬自己的生態位。

至于活躍度,周榕以獲得第一屆建筑設計獎項的連州攝影博物館為例,表示建筑的環境需要感受到生命的能量。“連州攝影博物館造價很低,但是沒有任何的“包袱”,老頭在搓麻將,老太太在跳舞喝茶,小孩在玩耍,整個建筑里面流動著生機勃勃的氣息。”

還有顆粒度,也是增加“體感度”的關鍵。周榕表示,在城市中,人的尊嚴和價值體現在能夠找到屬于自己的方寸之地,顆粒度之細在于認知分辨率有多高。“第一屆的社區營造獎‘上海社區花園’,讓昆蟲、蝴蝶、蝌蚪都能夠在城市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這種顆粒度和認知分辨率是彌足珍貴的。”

最后是冗余度,周榕提出了“功能化”之外的另外一種看法。他認為,建筑中所展現的冗余線索實際上會在未來的進程中慢慢展現出價值,“我們今天的觀念就是目的論,要高效率,盡管我們的成果極其豐盛,但我們永遠不知道,冗余才是大自然告訴我們的終極秘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城市 建筑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62

0